文学作品阅读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_第五章 最绝密的暗杀 第11节

陶朱问
中国历史
总共114章(已完结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最绝密的暗杀

第11节

舅父得知后,劝他道:“李贺诗云,‘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要想出人头地,就须吃得苦中苦。久困龌龊于笔墨间,断难成大事。你还是去投军吧。”

毕竟受过正规而良好的教育,董其武于1924年赶往陕西,参加了陕西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当了短期的排长,后到冯玉祥西北军并参加北伐,迅速擢升为中校团长。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新军阀四巨头,齐聚北京西山碧云寺,在孙中山灵柩前祭灵会盟。随后,他们各怀鬼胎召开了所谓的编遣会议,裁减大批部队。

好不容易升为了中校的董其武因属杂牌部队,被裁撤开缺。未几,他又转投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自荐信,傅作义读罢,大为赞赏,亲自接见并考核,旋即将他和另外几个原裁撤下来的校级军官委任为上尉参谋。其他人“官本位”意识重,嫌弃位卑职低,纷纷拂袖而去。惟有坚韧而具自知之明的董其武留了下来。

从此,他和自己的主帅傅作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1年,董其武以忠勇、敬业、杀伐决断的才干为傅作义所赏识,短短的7年间,便由一个上尉参谋升为傅部嫡系师长。

“九·一八”事变后,深明大义的董其武血书致函主帅傅作义,坚决要求率部抗日。1933年,他率部参加西北军长城抗战,独挡一面,亲率一个旅在北平东面的怀柔县阻击日军连续血战15小时,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战斗危急时,他一直身处前沿,连帽子被打飞了也全然不顾。

一年后,绥远抗战开始,首战被称为红格尔战役。董其武采用“黑虎掏心”的战术,一举捣毁了日军的司令部,并击落敌机一架。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当时,刚落脚陕北的毛泽东闻讯后,大喜过望,特派中共红色特工南汉辰携其亲笔贺信又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表示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随后,他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忻口会战”。在前线,其右臂为日军炮弹所伤,为不影响军心,他只简单包扎一下,仍不下火线。此后,他在河套一带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取得了不少胜利。抗战结束后,董其武升任傅作义起家的老部队国民党第35军军长,奉命同解放军杨罗耿兵团刀戈相向。可是,面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集团大势已去的现状,他对蒋介石政权日渐失望。共产党陈兵华北,对北平和另外几个孤立的据点如新保安、塘沽、张家口等地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后,董其武以多年军事经验反省,知其不可为,遂与老上司傅作义多次密谋另找出路。

1949年1月2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次日,董其武由包头秘密飞至北平,在南苑机场滞留至深夜,他才神不知鬼不觉地夜入中南海,与傅作义密谈。

心绪复杂的傅作义望着自己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一时百感交集。董其武誓言有声:“您怎样走,我就怎样走。”

袍泽之谊令傅作义顿时泪洒怀仁堂。随后,心中有了底的傅作义到西北坡晋见毛泽东,谈到董其武及其所辖部队时,深谋远虑的毛泽东当场表示说:“用‘绥远方式’解决,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起义。”

中共如此举措,显然比北平的和平起义采取的方式更为灵活宽大。一是绥远荒僻连接西北,贸然用兵费时费力,弄不好为渊驱鱼,让其10万大军与西北五马合流;二是想以此向那些国民党的实力派树立一个榜样,可以缩短解放战争的进程。

蒋介石不明夫子堂奥。他虽从蛛丝马迹以及军统的线报中得知,董其武受傅作义影响,可能起义,但对董其武一连数月按兵不动,也不公开表态,仍报有一丝幻想。

作品简介:

1949年1月至1950年初,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在内战战场的全面失败,妄图利用暗杀手段,对持有不同政见、准备走和平之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的爱国人士等进行“定点清除”。  这张暗杀名单列有87人。在这张名单背后,是屠夫的疯狂、志士仁人的鲜血,和拯救生命的努力……这一页曾被尘封的历史一经揭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该书采取纪实性的文体,运用文史结合的办法,力求客、准确、生动地反映这段隐秘历史的全貌。把国民党蒋介石实施暗杀手段放到大陆新旧势力殊死搏斗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空中,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专制集权下特务统治的冷酷、阴毒和其失败的历史必然。

作者:陶朱问

标签:陶朱问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历史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二章 蓬山此去无多路 序2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6节3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5节4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4节5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3节6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2节7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第1节8第十一章 天变川康 序9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8节10第十章 杨门惨案 第7节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