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_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自行车国手

关河五十州
战争军事
总共128章(已完结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 精彩片段:

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自行车国手

如果说冯玉祥有识人之能,阎锡山则有留人之技。自徐永昌投奔山西后,阎锡山始终没有要求对方取消国民三军的番号,并且还说:“与有人格的人做朋友,是光荣的。”也就是说他与冯玉祥不同,从人格上对这位部下非常尊重。

士为知己者死。尽管徐永昌并不同意阎锡山的意见,但出于三年多来的公谊私交,他也不能不挺身而出,为阎担负作战事宜。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接下来徐永昌就希望研究一下如何打。可是让他感到烦闷不已的是,阎锡山天天研究的还是打不打。

有一天,徐永昌忍不住对阎锡山说:“我说你不要打仗,你非要打不可。我说你不要与我商量作战的事,你一定要让我做指挥官。现在我已答应做指挥官了,你要研究怎么打可以找我,若研究打不打,我已说定不可以打,你就不要再跟我研究这个了。”

阎锡山嘴上答应着,可还是天天要来找徐永昌研究打不打。徐永昌都快要被他给逼疯了。每次一谈完这事,就跟害场病一样,过了段时候,徐永昌还真的生了胃病。

就在阎锡山仍纠结于打不打的时候,自编遣会议开始就引发的军队编遣问题重又喧腾起来。大家都知道,第一集团军即中央军,可是蒋介石却要求把第一集团军与中央分开计算,再外加一个中央区,算成两个单位。

别人才一个单位,还要削减,你有两个单位,还要扩大。这成了助饷之外,引发中央和地方冲突的最大原因。

可是当初这样的编遣方法,正是阎锡山自己在会上提出来的,如今他又不能否认,只能眼泪倒回去往肚里流。

哥流的不是泪,是血呀。正好阎锡山已起倒蒋之念,便趁势与蒋介石展开笔战。2月10日和13日,他两次致电蒋介石,主张戡乱不如止乱,并要蒋礼让为国,和他同时下野出洋,以弭争端——以前我糊涂我错了,我都认,可如果你糊涂你错了,也得认!

对于这种突袭式逼宫,蒋介石经历过多次,早就练就了一套金钟罩似的心理素质。他立即复电予以驳斥:“革命救国本为义务,非为权利,此时国难正亟,非我辈自鸣高滔之时。”

一石掀起千层浪。随着蒋阎分歧的公开化,南京为之震动,各种谣言纷传。蒋系的政客幕僚都赶紧拿起笔杆应战,除胡汉民、谭延闿等发电报对阎锡山进行责备外,吴稚晖也亲自出马,给阎锡山发去了措辞极为严厉的电报。

吴稚晖说阎锡山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什么戡乱不如止乱,什么下野出洋,都是虚的。“党国破碎,责在戎首”,明说吧,你就是阴谋发动战争的主谋,再不悬崖勒马可就危险了!

蒋阎正式撕破脸,乃是冯玉祥最乐意看到的。冯玉祥观察到了阎锡山态度上的变化,他派秘书嘱告鹿钟麟等人:“阎对我方抱留有余地之合作。”还说:“你们闹得越厉害,我在此越平安。”

作品简介: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超大、耗时超长的一次军阀混战。它也是在北伐后新军阀间问鼎中原的终极逐鹿之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在这段堪称民国版的春秋演义中,各色人物、各路豪强纷纷登台亮相,国民党军政界数得上号的大佬名宿都赤膊上阵。种种机谋权变、纵横捭阖,各种势力分化组合令人目不暇接。借此战役蒋介石虽取得了名义上的对全中国的支配权,但中国的整体国防力量遭受了严重削弱,国民党内部派别纷争依然剧烈,这使中国在日后面临日本侵略时,不得不吞下由此酿成的苦果。

本书作者在掌握了大量独家史料的基础上,以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重现了这段光怪陆离的历史。其中,对各种机谋运用的解读入木三分,对时局的分析见解独到。同时把各色人物性格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阎锡山的精于算计,新桂系的志大才疏,冯玉祥的外宽内忌,张学良的作壁上观。尤其是对蒋介石何以能在一开始并不占优,甚至是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胜出,其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策略的运用,识人用人的独到之处等方面都给予了颇为精彩的评说。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中原大战民国历史军事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多米诺骨牌2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不用拳击而用五指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心有余而力不足4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子鱼论战5第五章 大玩家 定海神针6第五章 大玩家 谁也不打谁7第五章 大玩家 杨大炮8第五章 大玩家 我退一寸,人进一丈9第五章 大玩家 触犯了众怒10第五章 大玩家 一误再误
更多『战争军事』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