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_第八章 人民币的诞生 边区的财神爷

宋鸿兵
当代小说
总共111章(已完结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精彩片段:

第八章 人民币的诞生

边区的财神爷

1941年初的冬夜,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南汉宸,正匆匆走在去延安杨家岭的路上。一个小时以前,他刚接到毛泽东的紧急通知,便火速赶来。遥望前面杨家岭窑洞的灯光,在寒夜中感觉分外温暖。

大家简单寒暄后,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边区的困难情况。从1940年开始,日本加强了对国民党的诱降活动,国民党政府与八路军、新四军之间的摩擦不断。1941年1月,终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

之后,蒋介石政府断绝了对边区的财政拨款和援助。同时,对边区采取“封锁” 和“围困”政策,禁止货物出入边区,号称“一斤棉花、一尺布也不许进边区”。而边区从1940年起不断发生严重灾荒,造成30年不遇的农业衰退。边区财政极度困难,可以说军政人员没饭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纸用,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毛泽东对南汉宸说,形势非常严峻,蒋委员长不给我们开饭,我们揭不开锅了。可是我们又不能跳崖,不能解散,只能自己动手。

面对边区的经济困境,毛泽东怎么会想到了南汉宸呢?

因为南汉宸有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广泛的人脉。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他担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时,协助省主席杨虎城拯救陕西大旱后的经济危机,把陕西各方面整理得井井有条,财政收入养活了政府人员和5万西北军。中央决定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厅长,做“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媳妇”,解决边区四五万军政人员的穿衣吃饭问题。

南汉宸临危受命,当起了边区的大管家。

南汉宸的当务之急就是找粮食,没有饭吃的军队不仅打不了仗,连生存都成问题。情况的确相当严重,粮食局仓库已被刮得露出了地皮,管理员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拾起一颗颗米粒,才凑齐了一盆,为中央来的首长做了一顿年夜饭。

经过仔细调查,南汉宸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抗战初期,边区脱产干部和军队规模小,外来的援助多,政府实施休养生息与让利于民的政策,几乎不向农民征收粮食。但随着军政人员增加,马匹数量上升,需要的粮草越来越多,但边区政府仍不愿向百姓征粮,才造成1941年的困难局面。

南汉宸认为,如果政府财政总是强调量入为出,而不从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味强调“仁政”,那就成了“宋襄公之仁”。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边区老百姓应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政府要向老百姓征收粮食,是因为历史要求政府为人民做更多的事,要为打败侵略者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那种片面的“仁政”观在战争年代是行不通的。1940年本来需要14万石粮食,却只征了9万石,差额还要临时抱佛脚向老百姓两次借粮,一次购粮,百姓反而觉得不堪其扰。

南汉宸详细算了一笔账,得出结论:在休养生息政策下,一方面农民负担很轻,1940年征收的9万石粮食,只是年产量的6%左右,而在国民政府管辖下,四川农民的负担是边区的10倍!另一方面,农民手中是有粮食的。他在正月里走访的农家中有不少都在包饺子,和红军到达陕北前,十户中有九户人家没有隔夜粮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经过深思熟虑后,南汉宸果断地决定,1941年征收公粮20万石,公草2600万斤,并且向农民声明,以前的借粮一律归还,第二年不再借。【1】

作品简介:

回顾历史: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最终扑入了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战争?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最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

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从金融的视角一一为您解读。另外,本书是沿着金钱的主轴展开,阐述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可以说读懂本书,基本上你就知道目前情势下如何理财了。

作者:宋鸿兵

标签:宋鸿兵货币战争金融高边疆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最热门章节:
1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贸易“特区”和苏区“央企”2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人民的货币,为人民服务3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红色货币的诞生4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世界上最小的中央银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5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6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巴黎公社,守着金饭碗挨饿7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毛泽民的金融“空城计”8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导读9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投名状” 参考文献10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投名状” 蒋介石终于上了“创业板”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