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人生哲思录_第四编 精神家园 信仰(二)

周国平
宗教哲学
总共122章(已完结

人生哲思录 精彩片段:

第四编 精神家园

信仰(二)

真理、信仰、理想这几个词是否说的同一件事,譬如说,同一个精神目标,理性称它是真理,意志称它是信仰,情感称它是理想?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任何一种信仰倘若不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它作为信仰的资格便是值得怀疑的。

虽然我的出生纯属偶然,但是,既然我已出生,宇宙间某种精神本质便要以我为例来证明它的存在和伟大。否则,如果一切生存都因其偶然而没有价值,永恒的精神之火用什么来显示它的光明呢?

如果有一种教义宣称能够在人世间消灭一切困境,实现完美,我们就可以有把握地断定它不是真信仰,在最好的情形下也只是乌托邦。一切乌托邦的错误就在于企图篡改神的给定,其结果不是使人摆脱了限制而成为神,而一定是以神的名义施强制于人,把人的权利也剥夺了。

有真信仰的人仅限于说出真话,喜欢发誓的人往往并无真信仰。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地上的人的心思,那是卑怯。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这是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信仰要求的是纯粹,只为所信仰的真理本身而不为别的什么。凡试探者,必定别有所图。仔细想想,试探何其普遍,真信仰何其稀少。做善事图现世善报,干坏事存侥幸之心,当然都是露骨的试探。教堂里的祈祷,佛庙里的许愿,如果以灵验为鹄的,也就都是在试探。至于期求灵魂升天或来世转运,则不过是把试探的周期延长到了死后。这个问题对于不信教的人同样存在。你有一种基本的生活信念,在现实的压力下或诱惑下,你发生了动摇,觉得违背一下未必有伤大节,——这正是你在试探你的上帝的时刻。

托尔斯泰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少数人和多数人,指富人和穷人。此话的意思是:上帝对于富人是最后的奢侈品,对于穷人是唯一的安慰。这是对世俗信仰的讽刺。

有真信仰者既不属于少数人,也不属于多数人,是超越于富人和穷人的区分的。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上帝,有什么都是空的,如果有上帝,什么都没有也无妨。

唯有锺爱精神价值本身而不要求看见其实际效果的人,才能够走上信仰之路。在此意义上,不见而信正是信仰的前提。

在信仰崩溃的时代,民族主义往往会抬头。大神死了,人们便寻求小神祗的庇护。

虔诚是对待信仰的一种认真态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个本无真信仰的人却做出虔诚的姿态,必是伪善的。

作品简介:

《人生哲思录》的性质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

编选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作者把自己迄今为止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全部非学术性质的文字通读一遍,从中摘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并且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逐级分类,让它们尽可能妥贴地各居其位。

这样一本书对于读者有什么用处呢?作者猜想是这样的:在他的老读者手中,它更是辞典,用它可以方便地检索到作者在某一问题上的论说;在他的新读者手中,它更是文摘,读它可以清晰地一窥作者的文字和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所以,《人生哲思录》取名为人生哲思录。

作者:周国平

标签: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哲学散文人生感悟

人生哲思录》最热门章节:
1第三编 人性观察 舆论2第三编 人性观察 处世3第三编 人性观察 人情4第三编 人性观察 世态5第三编 人性观察 道德现象6第三编 人性观察 道德7第三编 人性观察 角色8第三编 人性观察 名声9第三编 人性观察 语言10第三编 人性观察 友谊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