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王阳明·一切心法_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十四

熊逸
宗教哲学
总共242章(已完结

王阳明·一切心法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十四

张忠、许泰撤离南昌,急急去见已经移驻南京的武宗皇帝,少不得一番披肝沥胆、慷慨激昂的陈说,将王守仁涂抹成一个大奸大恶的形象。

有人邀功,也有人希望灭口,毕竟心下惶惶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天知道宁王会咬出哪些同党,天知道宁王府的书信会牵连哪些人。放言王守仁与宁王有染,至少会让前者多几分顾忌,或者使他的意见因为“居心叵测”而不被听信。无论如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太多人都想要王守仁好看,英雄的宿命往往如此。

罪莫大于谋反,既然罗织罪名,拣谋反来说总是有用的,何况王守仁有那么多可疑行迹。当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缘故:武宗毕竟是个顽童天子,对贪污腐败之类的罪名全不上心,只有谋反才能稍稍让他重视一点。张忠、许泰每每断言王守仁必反,若不是张永多方护持,很可能王守仁真要遭受一场抄家灭门之祸,毕竟他的“反迹”比之岳飞的“莫须有”来简直要算铁证如山了。

张忠、许泰终于有一天将武宗说动了心,不妨这样试探王守仁一下,传旨让他来南京觐见,他既然心怀鬼胎,一定疑神疑鬼地不敢前来。

这样的试探确实在历朝历代多有先例,那些有“反迹”的人要么称病推脱,要么索性扯旗造反,要么就做一场豪赌,真的以身犯险,向皇帝表示忠诚,只要这一注赌赢,以后便有更大的机会,安禄山就是个中典范。那么,焉知王守仁不会像安禄山一样敢如此放手一搏呢?

张忠、许泰当然是有把握的,因为他们之前已经三番五次假传圣旨要王守仁来南京觐见,王守仁拒不听命,双方一直这样僵持。那么,如果这次真的圣旨也调不动他,皇帝总该有“明智的”判断了吧。

赵高曾经用这一计成功地陷害过李斯,但王守仁此时能够仰仗的资源远比当时的李斯要广。只不过张忠、许泰也许真有几分相信王守仁要反,否则又该怎么解释他拒不奉召的事情呢?

当然,王守仁是不会抗旨不尊的,只因为有张永做内应,才使他能够识破圣旨的真假。所以出乎张忠、许泰的意料,真圣旨一到,王守仁当即启程,没有半分耽搁。

作品简介:

◎中国当代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

◎全书超过50万字,横贯王阳明的一生。

◎这是一部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如果想要了解王阳明,阅读本书就够了。

◎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完全不同,《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集。

◎全新精装修订——高贵典雅;封面烫白印黑——匠心品质;80G水晶纯质——纯静雅致;双封精心设计——随心更换。具有典藏意义。

◎《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只为让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为误解的王阳明,了解“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样让你了解心学的真谛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及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作者:熊逸

标签:熊逸王阳明一切心法哲学心学传记国学历史

王阳明·一切心法》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七2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六3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五4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四5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三6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二7第十三章 宸濠之乱 一8第十二章 破心中贼 十三9第十二章 破心中贼 十二10第十二章 破心中贼 十一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