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_序 古清生与石野对话录

石野
纪实报告
总共67章(已完结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 精彩片段:

古清生与石野对话录

《卧底历险》的书稿先后转了三十多家出版社,拖了近三年时间,尽管绝大部事件都是曾报道过的,但出版社还是担心“敏感”。转来转去,以至出版圈子里都知道我这部书。后来有几家出版社想出,接着有几个名书商找上门来,最高的愿出八万元来买断版权,但我最终选择了以推新人为已任的中国文联社。只是没想到,书一上市后社会反响如此强烈。到目前,全国已有六十多家报刊介绍连载,《北京晚报》、《北京青年周刊》、《北京娱乐信报》及《青年文摘》等都对我的坎坷经历作过报道。我还收到各地读者来信、电邮几千件(封)……

时间:2005年1月28日

地点:北京东郊

人物:职业作家古清生

中国第一卧底记者石野

古清生:石野,记得你是1999年来北京的,当时你是来鲁迅文学院读书的,从广州跳到北京想当作家,也曾相约着一起去可可西里写藏羚羊,后来我走黄河计划有变更,你也在这几年里将两部长篇纪实推出来了。我觉得,你的优势还是在纪实方面,现在,时政纪实方面,张胜友、贾鲁生、麦天枢淡出写作以后,近些年纪实文学有些冷,卢跃刚的《大国寡民》算比较热。不过,你的情况确实很特殊,从文学青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队员,再到记者,亦文亦武,写纪实太适合你,这条路算是走对了,现在外面的媒体反响很大,作为老乡,先在此祝贺你!

石野:谢谢。终于没有圆成小说梦,我看还是只能做记者老本行,术有专攻。我这两本长篇纪实可以说是两篇超长的深度报道,因为我只是记录我所经历的新闻事件、新闻内幕、采访感受。就像我做记者一样,写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最近发生的各种资讯告知社会,及时将真相告诉读者。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些真实的新闻内幕,写作起来充满激情,有一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所以反比小说写得有激情,因为其中很多经历比现在的小说故事还曲折,还惊险,我感觉真实的就是比虚构的有力量。

古清生:《卧底历险》的确开创了中国纪实文学先河,首先,你是作为政法记者去卧底采访,同时,你又从事文学写作了那么些年,还有军队锤炼出来的军人气质,每个人能挑选其一都算不错,你在这三方面都经历了,你的特珠性就在这里。这本书能出来好像不那么容易?反正听你的电话报喜有多次,最后还是2004年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来了。

石野:非常艰难。《卧底历险》的书稿先后转了三十多家出版社,拖了近三年时间,尽管绝大部事件都是曾报道过的,但出版社还是担心“敏感”。转来转去,以至出版圈子里都知道我这部书。后来有几家出版社想出,接着有几个名书商找上门来,最高的愿出八万元来买断版权,但我最终选择了以推新人为已任的中国文联社。只是没想到,书一上市后社会反响如此强烈。到目前,全国已有六十多家报刊介绍连载,《北京晚报》、《北京青年周刊》、《北京娱乐信报》及《青年文摘》等都对我的坎坷经历作过报道。我还收到各地读者来信、电邮几千件(封)……

古清生:能够预料得到,一部书稿如果转了三十家出版社不敢出,那它就是因为有实货!但是,拖了三年确实很残酷,所以你的第二部书间距时间不长也随之出版了。

石野:《卧底历险》交稿后我开始动笔写第二部。当时文联社的“卡帕记者丛书”及方正社的“侠客行纪实丛书”都争要我的头部书稿,最终是花落文联社,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接着又写了第二本书《臣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第一本书是记录我在南方的历险经历,第二本书则是我坎坷的成长过程,其风格和内容与我的前本书一脉相承,或可视作续集。尽管这里面也记录了我在南方做记者时的一些经历,尽管在内容上有少数重复的地方,但绝大多数是截然不同而又独立成章的采访故事。

古清生:我的感觉,两部书合起来读才有意思。因为中国一般公众眼里,记者都是车接车送,潇洒滋润得很的主,文章便是锦上添花,华章丽句,那颂词听多了已经引起翻胃反应,比听刀郎还恶心。谁曾想,这世间哪还有记者敢去卧底呢,在黑社会中称兄道弟,最后悉数将黑社会和盘端出。卧底历险,一听这个词就有戏。但是,为何要去卧底历险?为不算高的工资?还是为了一写为快?但这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啊。通过阅读你的第二本书《卧底记者》就可能了解你石野这个人多一些,我以为有些因素可以总结:一、老家大冶是必须讲一讲的,我看你虽然讲到你是大冶人,但没有给读者介绍大冶。大冶现在是一个县级市,但它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占有十分重要一页,那就是青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有若干个地方都称自己有过青铜文明,而且史料中也有记载,但无实物证据,有的是古墓藏中的发掘。只有大冶,它在春秋至西周时期,就开始了铜矿的开采与铜冶炼,那时它属鄂城,到中唐时期独立置县,取名大冶,原意是“大兴炉冶”,它现在有中国青铜时代惟一保存下来古矿冶遗址。我在地质队的时候,参与了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的勘探与发掘。曾经有过辉煌的青铜文明,浓郁的青铜文化使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都有一种超强的进取心,不折不饶,刚强不屈,这是大冶人的普遍性格,我们开玩笑说,大冶人性格比较匪,讲义气,不怕死,看准目标一往无前。大冶是一个古老的工业文明的地方,出了许多文人,清代出过宰相,可惜的是,这个宰相余国柱,做了26年官,清官都做到24年,后2年做了贪官,让我们不好提他。我以前经常去茗山他家乡的水库叉鱼,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季鱼地。石野身上有非常鲜明的大冶人的性格,敢去卧底,这如同蜗行在黑暗崎岖的古巷道中,那危险是相近的。二、石野也得益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中的锤炼,我知道军事方面由于军事机密的关系不能写,但可以想象得到,与越南武装船只对峙的情形,那种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的战斗训练,那种潜入敌后的机智与果敢,等等,这确实为石野的成长打下好基础。三、石野在参军前,即读中学的时候,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文学训练。我印象深的,你多次讲到殷显杨先生、查代文先生和胡燕怀先生对你的帮助,他们是大冶文人中的师长,你在小雷山笔会那一段经历非常重要,没有钱吃菜,每天在食堂买一份饭,端着饭盒到外面去躲着吃,殷显杨是那时候的文化馆长吧,他发现后给你买菜吃。后来,你在广州安定以后,就想办法报答这份恩情。胡燕怀在北京打中篇小说《白板》的官司,你也是帮他奔波,我觉得这种大冶人的品质非常重要,体现在师长和老乡身上,是乡情,在社会上则是正义感。我想,一个人的成长,其因素是综合性的,但石野的成长史,是贯穿了向命运挑战,绝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石野如果不坚持奋斗,可能还在大冶乡下种稻子,或者进矿山当矿工挖矿,不是说这些职业不好,而是说,石野有一个美丽的文学梦,自小有一个远大理想,你正走上这条道路,正在圆梦。30岁,出了两部书,发行量大,社会反响也大,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从海军陆战队员到新闻独侠客,这本身充满了浪漫色彩,金庸笔下有许多除暴安良的侠客,那是虚构,石野的主张正义之行,却是亲身经历,《卧底记者》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也是一个证明,这个出版社属于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可见官方民间都是认同的。

石野:家乡对我的养育非常重要,其实,我的中学没有读完,一场大火烧掉了我家房子,我不得不去务农,还下过矿井挖矿,以度家庭时艰。确实,大冶的文学师长们对我走上写作之路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殷显扬先生去世了,他没有看到我的书,不然,他会非常高兴。去年,我父亲也去世了,不过,他看到我的书了。现在,社会上对我的书关注很大,我却在总结自己,由于靠写作生存,时间很紧迫,有些地方是有遗憾的,我会多读一些书。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历经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物!这是中国惟一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第一卧底记者为正义而战的真实记录!这是一部刺痛中国人神经的书!

曾担任过医院领导的老父亲竟死在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医院中!为替父请命,北戴河女护士长怒告任职医院,四川民工讨工钱,意惨遭恶老板屠刀杀死,七旬“死一”还魂状告公安局,诉讼五年无结果,打黑警察举报局领导遭追杀,揭露了“爱情骗子”的真面目,侠义记者却惨遭无良男人的诬陷诽谤,从而引发出国内首宗记者自诉案,正义记者陷入生活困境。

从湖北大冶贫困乡村走出的豪气男儿石野,跨过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特殊训练场,建筑 工地挥洒艰辛的汗水,从一个没有文凭的退伍军人,刻苦自学成才,终成长为《南京都市报》等多家畅销报纸的政法记者,经历极定传奇色彩。他以笔主刀,揭开了许多惊人的黑幕,他勇敢地为数名弱者伸张正义,曾经三次走上法庭,多次遭人追杀,四次死里逃生,曾被人戴上手铐非法拘禁过。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了独特的“正义”两字,备受民俗尊重的爱戴,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特著文称赞他为“人民需要石野这样一把明晃晃的利剑”,全国人大代表王维忠教授称赞道“石野是我所见到的极富正义感的记者,他的故事令我很感动”!

本书首次全程记录石野独特的传奇经历,痛苦的内心独白,艰辛的舆论监督历程,同时还记录了作者及多位新闻同行在贪污实施舆论监督时的艰难感受,记录了古清生、庄晓斌、刘晴等京城流浪作者家的众生相,以及众多流浪记者的酸楚生活。本书可视为作者的第一本书《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的续篇,两书相得益彰,故事既有紧密联系内容又截然不同。石野十年记者生涯的正义之旅,充满了云波诡谲,惊心动魄,读来扣人心弦,让人深切感受到舆论监督艰难的同时,更为其那可贵的浩然正气而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作者:石野

标签:石野卧底记者政法记者传媒社会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最热门章节:
1后记 纪念和祝愿2第十五章 我的正义之旅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3第十五章 我的正义之旅 春暖花开的季节4第十五章 我的正义之旅 读者送我“侠客记者”5第十五章 我的正义之旅 人间自有真情在6第十五章 我的正义之旅 序7第十四章 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 河南少女喊冤:我没有偷20万元巨款!8第十四章 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 讨债民工命丧恶老板尖刀下9第十四章 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 56名全国人大代表的两次提案10第十四章 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 序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