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_序 “万花筒”译丛

约翰·道格拉斯马克·奥尔谢克
社会心理
总共22章(已完结

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精彩片段:

序 “万花筒”译丛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万花筒”三字,虽难以涵括,却也道出几分意思。

“万”者,数量之巨也,无穷无尽;“花”者,形形色色,各异其趣;“筒”者,乃观世界之视野。达·芬奇说得好:绘画是“教导人们学会看”。我想,“万花筒”译丛的初衷亦是如此。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早在1827年,歌德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后来,马克思进一步确证了世界的一体化,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到“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他有力论证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这一主题在西方知识界近来非常热门。我们的地区生活和全球的联系再明显不过了。绿色和平运动的主题——“想着全球,从身边做起”——道出了全球化进程的真谛。1990年,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在其走红一时的《后现代性条件》一书中指出,假如说1500年的世界还是一个巨大的星球的话,那么从马车速度到喷气机的速度,地球明显缩小了。他把这个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描述为“时一空凝缩”。“凝缩”反映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但它却揭橥了我们用以理解世界的方式的深刻变化,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有时是以激进的方式)改变我们描绘世界的方式。正像“地球村”(麦克卢汉)这个时髦的说法所昭示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时代。“老死不相往来”的前现代遗风一去不复返矣,互动共存,乃是现实世界之游戏规则。遥想当年,先辈“冷眼向洋看世界”,而今,世界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远处的事件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吉登斯)。全球化把整个世界凝结成一个整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万花筒”译丛的面世,不啻是把我们和世界连接起来的又一桥梁。

晚近欧盟(EU)正在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叫“万花筒计划”,旨在鼓励保留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特色,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译林出版社巧思精构,策划这套“万花筒”译丛,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的践履,体现出敏锐的文化意识和深遂的交流理性。古人云:知己知彼。颠倒一下陈述更是有趣:知彼知己。换言之,了解世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庄子日,河伯顺流东行至北海,方知四海之大。“万花筒”就是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世界之广袤,其文化之丰富,各种想法之复杂,诸种成功之悬殊,未来之种种可能性。

我们不仅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更是面对一个媒介文化时代。或者说,全球化正是通过媒介化实现的。电子媒介和图像对传统的印刷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人提出了颇有点耸人听闻的说法:数字化读物将取代传统的印刷书籍。如果真的没了书籍,这前景着实有点让人丧气。近闻美国召开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讨论会,对未来的预言着实让人在振奋中略带点儿不安。另外,晚近蔚为大观文化研究,“视觉文化”风头正健,于是有人预言:以图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将取代以文字为本的印刷文化。这话听来也不免让人泄气,且疑窦丛生。“万花筒”译丛一些篇目的发行业绩已表明,书籍的生命力很是顽强,读书的乐趣历久不衰。从文字上理解世界,别有一番意蕴和乐趣,图像永远无法取文字而代之。于是我想,“万花筒”译丛不但推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读书的乐趣,因为它向我们敞开了一条逍遥于“好书之林”的幽径。在一个把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奉为圭臬的时代,在一个图书良莠混杂的时代,用有限时间来读好书,的确成为一个恼人的难题。我相信,精心遴选翻译的“万花筒”译丛,必是上乘精品,读来有所收获,有所心得。

是为序。

1999年盛夏序于古城金陵

作品简介:

美国联邦调查局具有传奇色彩的特工、《沉默的羔羊》中的特工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被誉为“现代歇洛克·福尔摩斯”的约翰·道格拉斯通过缜密的心理分析、惊人的细节,向你展示了他在办案生涯中遇到的最扑朔迷离、最险象环生、最具有挑战性的大案要案的破案过程。

把你自己摆在猎手的位置。

这就是我必须做的事情。设想一下,非洲的平原上立着一头狮子。不知为什么,从狮子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已在几千只羚羊中紧紧盯住了其中一只。因为这头狮子训练有素,能够观察出羊群中某只羚羊的弱点。

某些人的情况正是如此。假如我是一名凶手,就会每天外出寻找猎物,寻找下手的机会。比方说,我走进游戏机厅,一眼看去有五十多个孩子在玩游戏。此刻,我必须成为猎手,成为侧写家,必须侧写出那个潜在的猎物。我必须清楚这五十多个孩子中哪一个易受攻击,有可能成为受害者。我必须观察这个孩子的衣着打扮。我必须训练自己从这个孩子的手势、表情、姿势里捕捉线索。而且,我必须在一瞬间内完成这一切。

行为反映个性。

在所有暴力犯罪中,连环杀人犯和奸杀犯往往是最不可思议、最令人恐慌和最难以捕获的。部分原因在于,驱使他们作案的动机通常比我们所知的远为复杂,而这反过来又使他们的犯罪模式更令人困惑。但也正是凶手们不同的作案手法,正是他们留下的反映个性的蛛丝马迹,才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新型武器,可以用来诠释某些类型的暴力案件,并用来追缉、逮捕和起诉凶手。在作为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就是在努力开发这种武器。

什么样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

自文明开创以来,每一件骇人听闻的犯罪案件无不牵涉到这样一个冷酷的基本问题。把自己摆在这些家伙的位置,抑或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根本不好玩。不过,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我们在犯罪现场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使我们对那个作案者有所了解,通过尽可能广泛地研究各类案件并与凶手本人交谈,我们学会了破译那些线索,就像医生评估不同的症状以诊断病情。在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支援科,我们所从事的这些侧写和犯罪现场分析,就是要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有时候,捕获他们的惟一方法便是学会像他们一样去思考。

作者:约翰·道格拉斯 马克·奥尔谢克

翻译:阎卫平王春生

标签:约翰·道格拉斯马克·奥尔谢克心理神探心理学犯罪推理美国

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最热门章节:
1第十九章 有时龙会取胜2第十八章 心理医生的努力3第十七章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4第十六章 上帝要你跟莎丽·费伊做伴5第十五章 伤害心爱的人6第十四章 谁杀害了美国靓女?7第十三章 最危险的游戏8第十二章 我们中的一员9第十一章 亚特兰大10第十章 人人都有弱点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