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张之洞_第十三章 外宾访鄂 五、俄国皇太子将要参观汉阳铁厂,这可是一桩扬国威振民气的大事

唐浩明
传记回忆
总共119章(已完结

张之洞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外宾访鄂

五、俄国皇太子将要参观汉阳铁厂,这可是一桩扬国威振民气的大事

张之洞说的这桩事,就是去年辜鸿铭从英国《泰晤士报》上看到的俄皇太子访华的事。总署已正式来文通知,今年十月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将要来武汉参观汉阳铁厂。十天前杨锐从北京发来一封密信。杨锐信上说:俄国皇太子访华一事,朝廷看得很重。这不仅因为俄皇年事已高,太子不久即将即位,还因为这位皇太子对中国较为友好。俄国是个军事强国,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贪婪之国,他一直觊觎我国东北和西北与之接壤的广阔领土,千方百计地欲将它占为己有,对中国威胁最大。难得有这样一位对中国友好的太子,倘若跟他建立友谊的话,无疑要减轻来自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威胁。因此朝廷准备趁俄皇太子访华之机,予以倾心结纳。俄皇太子早已知道武汉正在兴办铁厂,他要亲自来看看。杨锐说,这无论是对恩师本人,还是对湖北的洋务,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比如可以借此向户部多要点银子,确保铁厂到时完工等等,好处多得很。

张之洞接信后立即给杨锐回了信,告诉他,有关俄皇太子访华的事,今后凡有所知,尽量详细报告;武汉这边,会做好充分准备,将这位皇太子接待好。

俄国皇太子将来武汉参观汉阳铁厂,这对张之洞来说,不啻是一个难逢难遇的福音。无论于国于己,都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把这篇文章做得珠圆玉润,花团锦簇。

对俄国这个国家,张之洞早在京师做洗马小宫时,便因为伊犁谈判而对它有过深入的研究,越研究越服膺林则徐当年流放新疆时所说过的一句话:俄国是中国的心腹之患。林则徐这话说得最为深刻中肯。防俄,是应该传之于子孙后世的长久国策。固然日本也对我国,尤其是关东一带有领土野心,但毕竟国小力不强,还加之隔着海洋,不像俄国,千里边界线上,任它铁骑长驱直入,真是可怕。至于英、美、德、法这些国家,张之洞心里清楚,它们对中国的伤害,主要体现在生意场上的不公平交换,并没有领土要求,早两年英法联军打进京没多久便撤退的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从那时起,防患俄国而利用英、美、德、法的外交策略,便在张之洞的脑子里形成。这实际上是“远交近攻”的中国传统外交策略,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张之洞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明白的事理,但当轴者往往看不清楚。海防、塞防之争便暴露出这个问题。李鸿章主海防,重在防日本,左宗棠主塞防,重在防俄国。在张之洞看来,根本无须争论,海防也好,塞防也好,都很重要,要同时并举,这是因为不管是俄国,还是日本,都是对中国领土垂涎三尺的强国,都需要认真对待,只是在什么时候应该特别强调哪一点罢了。

如果说十多年前,张之洞虽看事明了却没有权位,不足以影响国家外交方略的话,那么今日,身为湖广总督的洋务后起之秀,则要积极参与这场事关重大的中国外交活动,决心以自己的实力对中俄关系以影响。

与杨锐的想法不同,对俄皇太子参观铁厂这件事,张之洞第一个反应便是要借铁厂来扬我国威。俄国也好,其他西方强国也好,这几十年来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无非是因为他们国力强大,武器精良,倘若我们能在这方面显示出自己的实力的话,必然可以杀一杀他们的威风。钢铁业是西方工业界的龙头,也是他们强大国力的重要基础,而中国恰恰于此一片空白。汉阳铁厂的兴建不仅填补了这个空白,而且它是以世界第一流的规模为目标,是一个巨型钢铁厂。它将在显示中国发展的潜力同时,也以这种巨大的存在明确告诉外国人:中国已经为自己的工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迎头赶上西方列强。

张之洞还想到,光有铁厂还不够,正在筹建的枪炮厂也要加快速度,赶在俄皇太子来汉之前建成投产,让这位未来俄国皇帝亲眼看一看咱们大清帝国自己制造出来的枪炮子弹,从此以后,不要在边界线上再生是非,老老实实地和平相处。

在西方,俄国是个疆域宽阔的大帝国,一向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俄皇太子眼中所看到的铁厂和枪炮厂,必定会通过他本人及他的随从人员,以各种途径传播给西方各国。他们去说比我们自己说要好得多,更能增加分量。如此,汉阳铁厂和枪炮厂就成了威慑洋人的重要武器,就成了捍卫大清的护国神祗。作为铁厂和枪炮厂创办者,我张某人就成了洋人关注的大人物,成了大清国的英雄,今后外交内政,什么事都好办了。

想到这里,张之洞兴奋万分。傍晚,他特为邀请桑治平到家里来小酌一杯,向好友谈及这件事和自己的想法。桑治平也同样欣喜不已,他似乎从中看到自己半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就要通过这位好友的手予以实现。想起贤良寺与张之洞的初识,想起古北口的应允出山,想起这十余年来谋画计议、南北驱驰,表面是报知遇之恩,其实从骨子里来说,是在为自己年轻时失落的抱负而奋斗。啊!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辛苦十多年,终于看到结出硕果的一天了。

桑治平建议张之洞动员一切力量,确保在俄皇太子来汉之前做到铁厂出铁、枪炮厂出枪炮,拿出铁家伙摆在他们的面前,要胜过千百万言的外交辞令!同时接受杨锐的建议,立即给总署上道条陈,请他们大力支持,拨款一百万两银子。张之洞欣然接受桑治平的这两个建议。

第三天,由铁政局出面,召开铁厂、枪炮厂、煤矿局、铁矿局的高层会议,张之洞在会上发表重要的讲话。他以总督兼湖北洋务督办的身分要求所有高级管理者与全体匠师、工人一道,努力拚搏,务必确保在俄皇太子来汉前出铁出枪。犹如三军统帅向将士们发出征伐号令似的,张之洞从宣扬国威、振作民气、展我才华等方面,谈到这次提前出铁出枪的重要意义,纵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沉舟砸锅,背水一战。张之洞的讲话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说到动情之处,他声泪俱下。总督有声有色的动员令,把全体与会者都给感染了。

他的话刚一结束,大会堂里立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最先站起来,以极为热烈的情绪表示完全拥护坚决照办,提前出铁出枪一定能实现的,就是铁政局协办兼铁厂后勤部门主办栗殿先。他情绪似乎比总督还要激动,爱国之心似乎比总督还要强烈,他代表后勤部门全体人员向督署保证,从明天起开始加班加点,昼夜苦干,拚死拚活为国争光,为张大人争气。张之洞对栗殿先甚为满意,频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心里想:栗殿先真是一个好官员,平时虽有失检点之处,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顾全大局,难能可贵。栗殿先讲完后,张之洞带头为他鼓掌!

栗殿先受此殊荣,脸上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紧接下来的便是收支股主办蒙索。他的高调表态,也赢得了张之洞的带头掌声。于是其他股处头目见此情景,都纷纷站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表示完全拥护,坚决照办。张之洞都一律带头为他们鼓掌。但是,提前投产的关键部门——技术股处的头目却没有哪个站起来响应。此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铁政局、铁厂的真正灵魂蔡锡勇,却一直紧闭嘴唇。他表情严肃,对每个人的发言都认真倾听,脸上却没有一丝兴奋的表现,心里也没有一点想发言的冲动。协理总文案梁敦彦看着这情景有点着急,他不敢去惊动蔡锡勇,径直走到铁政局协办兼铁厂技术部门主办陈念初面前,悄悄地对他说:“你站起来说几句吧,张大人很想昕听你们技术部门的看法。”

作品简介:

张之洞比曾国藩稍后,是近代鼓吹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北洋军阀的大帅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直至今日仍不时被人们提起,从总体国策来看,这个口号也仍旧是被一再探讨而未有结论。写历史小说,要能概括出某一时代的精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些都是文武全才,能破坏又能建设、诗酒风流、端穆沉藉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处理军国大事,并与中外一流人才打交道,“立德、立功、立言”,简直无所不能。奇怪的是,往往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历史才会集中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作者:唐浩明

标签:唐浩明张之洞历史晚清传记

张之洞》最热门章节:
1第九章 试办洋务 三、以三十万两银子上缴海军衙门为条件,换取闱赌的合法进行2第九章 试办洋务 二、朝中有人好做官!张之洞派杨锐进京入朝3第九章 试办洋务 一、为筹银钱,张之洞冒险重开闱赌4第八章 谅山大捷 五、冯子材威震镇南关5第八章 谅山大捷 四、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6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三、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7第八章 谅山大捷 二、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8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一、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9第七章 和耶战耶 三、醇王府把宝押在对法一战上10第七章 和耶战耶 二、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