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鸿章发迹史_第一章 升官前夜被上级打压 第一节 升官

汪衍振
传记回忆
总共110章(已完结

李鸿章发迹史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升官前夜被上级打压

第一节 升官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大军一路横冲直闯,所向披靡,闯入湖南后终于遇到让他们头疼的“硬钉子”,太平军猛攻长沙八十二天,不仅攻克不下,反而损兵折将,弄得灰头土脸。

长沙实在打不下,那就撤吧。十月十九日,太平军突然转头北上,打下岳阳后进入湖北,直逼武昌。消息传进京城,从咸丰皇帝到王公大臣,无不慌作一团,相比之下,武昌离京城更近。

就在此时,二十九岁的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也是忐忑不安,他正面临三年一次的京察。京察是朝廷对所有京官的政绩考察,京官的升降调补,都在京察后办理;李鸿章考中进士后留在京城,在翰林院起早贪黑干了三年,每天勤勤恳恳,他知道,“按理今年应该官升一级。”

每届京察都有许多人盼着升迁,偏偏职位有限,一部分人注定会被淘汰出局,大部分人原地不动,只有极个别人往前挪动了一步,这中间有时候关系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李鸿章知道,官场的竞争极其残酷,像他这样的小京官,想引起朝廷的注意,没有特殊的机遇,几乎比登天还难。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太平军逼近武昌的消息传进京城不久,工部侍郎①吕贤基,急忙上奏咸丰帝,建议打破祖宗成法,广开言路,征集意见。

此折一上,顿时在京城引起哗然一片。按照清朝体制,京官非三品以上,外官非总督、将军、巡抚、都统以上者,不能直接给皇帝进言。吕贤基的建议,等于是让咸丰皇帝更改祖制。经过与一些王公大臣们熟商之后,咸丰帝采纳了吕贤基的建议,下诏征集破敌之计。

这一天午后,李鸿章正在埋头誊抄一份文件,一位同僚带来了咸丰帝下诏征集破敌之计的消息。大家听后议论纷纷,李鸿章眼睛一亮,手微微一抖,差点写错一个字。

当天下班后,他磨蹭了好半天,等同僚们都离开,这才缓缓起身,出门后见四下无人,便直奔吕贤基府上。吕贤基是他的安徽老乡,也是他的官场前辈,此前他们就有来往。李鸿章文章写得极好,一些安徽籍京官经常找他代写奏稿,吕贤基就是其中一位。

李鸿章被管家引进书房,吕贤基正伏案写东西。见李鸿章走进来,吕贤基放下笔笑道:“少荃,我正想找你……你快坐下!”又吩咐一脸笑容的管家:“给李翰林沏杯新茶。”

管家出去后,李鸿章先和吕贤基见了个礼,这才坐下道:“大人,听衙门里的人说,武昌已被长毛打破了?”

吕贤基神色黯然地点了点头:“武昌城墙高厚,到底还是没能挡住长毛。少荃,依你看,长毛是不是想将武昌长期占据?”

作品简介: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在复杂险恶的政局中,他总能准确嗅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并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的保护人。

本书为您全面揭开大清第一权臣李鸿章,40年稳如泰山的为官之道。读完本书,您将深谙李鸿章“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的谋略与细节。

作者:汪衍振

标签:汪衍振李鸿章发迹史清朝历史官场曾国藩

李鸿章发迹史》最热门章节:
1第四章 新官上任被旧派系群起围攻 第二十节 李鸿章震惊上海官场2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九节 果断擒凶3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八节 引蛇出洞4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七节 李鸿章三十九岁成江苏巡抚5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六节 首战告捷:七千淮军打败两万太平军6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五节 最佳机会7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四节 建议遭拒怎么办?8第三章 一句话就赢得升迁机会 第十三节 左宗棠来了9第二章 遭同僚围剿,投奔官场红人曾国藩 第十二节 巧改奏折,献计破敌10第二章 遭同僚围剿,投奔官场红人曾国藩 第十一节 投奔曾国藩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