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_七、王孟英 医道,什么是医道

罗大伦
传记回忆
总共128章(已完结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精彩片段:

七、王孟英

医道,什么是医道

就在王孟英给各处的患者看病的时候,洪秀全可就打过来了,公元1860年,杭州失守,王孟英的弟弟是在半夜从城墙搥根绳子跑出来的,最后也跑回了海昌。

我不知道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是如何评价,似乎他们的政治纲领里也有给老百姓分田地这一说,按说应该还是不错的,可是我从王孟英医案里看到的却是,从此物价飞涨,饥荒遍地,老百姓在逃亡中死去无数。

这个时候,海昌也数次预警,王孟英就带着家眷跑到了濮院的朋友那里居住,濮院这个地方在嘉兴、桐乡之间。从此,王孟英开始了他长期的动荡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不再有家的概念,他将到处流浪,随处安家,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叫“随息居”,很多读王孟英书的人特奇怪,这个随息居到底在哪儿啊?怎么一会儿在濮院,一会儿在上海的?其实,哪里还有书斋啊,就是睡觉的地方,“随息”的意思就是随处休息,也就是说,王孟英的铺盖卷放在哪里,哪里就是随息居。

从今以后,王孟英的生活状态是十分悲惨的,在动荡的生活中,一面要考虑妻子孩子的生活,一面要给人看病,但是,看病的患者也都是贫苦的老百姓,哪里还有多少诊费收呢?

所以王孟英是经常饿着肚子从患者家里出来的。

此时物价已经涨到了一石米要八千钱,一斤咸菜要四十钱,王孟英在书中写到:“茫茫浩劫,呼吁无门!”

以王孟英家里一贫如洗的状态,哪里买得起米呢?

当他饿着肚子给患者诊病的时候,难道就不知道为自己发愁吗!

这是怎样的一种医生呢?难道他们的心中,除了生存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吗?

记得我在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回到家里,有一天饭后,我坐在母亲的对面,问我的母亲,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怎样行医的呢?

在以前,我从来没有问过此类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认为他是乡村老中医,所受的教育不多,医学知识绝对赶不上我们。

在我到了这么大的年龄的时候,才突然很想知道他的细节,我让母亲告诉我她能回忆起来的细节。

于是母亲就开始给我讲。

作品简介:

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

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

所以中医很难学习。

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然后开好多西药,最后从药厂那里兴奋地拿些回扣。

所以这些医生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信手”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提出了“取缔中医”的呼喊。

但是,喊取缔中医的人别着急,因为中医业内有人说:建国以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中,没有出现一个中医大师,现在的中医大家,全部都是建国前留下来的。而这些人的年龄很大,至少在八九十岁吧,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再坚持个几十年吧,所以,别急,别急,中医的确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缔”,它自己会不断退化,当剩下的都是看化验单开西药的中医后,它会自行消灭的,就像一支蜡烛,当蜡烛的芯没有了以后,蜡烛自己就会灭掉的,无烦他人来吹。

那么这个蜡烛的芯是什么呢?在后面的故事里面,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寻找。

作者:罗大伦

标签:罗大伦中医历史古代的中医养生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最热门章节:
1五、傅青主 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2五、傅青主 很有来头的出身背景3五、傅青主 一个神秘的人物4四、喻嘉言 后记5四、喻嘉言 巅峰对决6四、喻嘉言 劫难7四、喻嘉言 给穷人炼银子8四、喻嘉言 温病思想的萌芽9四、喻嘉言 开门办学10四、喻嘉言 一个叫钱谦益的朋友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