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_四、喻嘉言 境界,什么是境界

罗大伦
传记回忆
总共128章(已完结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精彩片段:

四、喻嘉言

境界,什么是境界

忘了曾经在哪里看到的,美国发生的,一个医学院毕业的新的医生刚到岗位实习,看到抢救与死亡,心灵被震撼了,自己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了,退出急诊室的门外,一位老医生看到后,对他说了一段话,让我无法忘记,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医生,一种是不用感情的,只要机械操作就可以了,把患者当作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物体来处理,按照规章操作,这样自己就不会痛苦,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另外一种医生是会动感情的,会觉得患者的痛苦就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努力去解决,这种医生会很痛苦的,两种医生都是好医生,现在需要你自己来选择你会做哪种医生。

我记得我当时就被他的话给震了,敢情人家外国医生也思考这个问题啊。

是的,医生的确就分这么两种,前者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我们需要大部分医生都来做这一种人,在这些人里面,会出现杰出的医生。

但是,这个世界上偏偏还有后一种医生,这种医生一生是在痛苦与欢乐的交替过程中渡过的,他们在治疗的时候,不是用技术,而是用心,他们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整夜思考,他们会因为患者的痛苦而自己都痛苦不堪。

这种医生里面,会出现伟大的医生。

如果要把喻嘉言给分类的话,那么,无疑他是属于后面那种用心来治疗的医生。

很多人感慨喻嘉言的治疗技术高超,但是没有人注意他这种高超的医术是怎么来的,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寓意草》这本书的序言里,喻嘉言自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对于医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只是从小到现在,凡是我治疗的疾病、我碰到的病患,我都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思考,甚至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和病人一样,感觉我的身体和病人的身体都化成了一体,我的心也似乎变成了患者的心,患者的那种孤独、无助,那种痛苦、呻吟,都仿佛来到了我的身上,如果患者的病很快地好了,哪怕我的脑袋和骨髓扔掉了都不觉得可惜;如果患者的病没有好,我一定会殚精竭虑地思考,甚至患者的病没好,我的身体却先憔悴了。”

这段话的原文堪称经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拿来《寓意草》拜读一下,绝对震撼人心。

他又说:“不知道的人,都说我是看书看来的这些学问,实际上这些治疗的方法都在人的心里,岂能从纸上得来呢?”(不知者,谓昌乃从纸上得之,夫活法在人,岂纸上所能与耶)

原来如此,这就是秘诀,这就是登上医学至高境界的秘诀啊!

有了这种境界的医生,在给患者诊病的时候,会竭尽心思地思考,因而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很少。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我在给人看病的时候,会经常想起它。

作品简介:

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

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

所以中医很难学习。

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然后开好多西药,最后从药厂那里兴奋地拿些回扣。

所以这些医生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信手”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提出了“取缔中医”的呼喊。

但是,喊取缔中医的人别着急,因为中医业内有人说:建国以后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人才中,没有出现一个中医大师,现在的中医大家,全部都是建国前留下来的。而这些人的年龄很大,至少在八九十岁吧,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再坚持个几十年吧,所以,别急,别急,中医的确不需要大家呼喊“取缔”,它自己会不断退化,当剩下的都是看化验单开西药的中医后,它会自行消灭的,就像一支蜡烛,当蜡烛的芯没有了以后,蜡烛自己就会灭掉的,无烦他人来吹。

那么这个蜡烛的芯是什么呢?在后面的故事里面,希望大家一起和我去寻找。

作者:罗大伦

标签:罗大伦中医历史古代的中医养生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最热门章节:
1七、王孟英 名医也有治不了的病2七、王孟英 王孟英有什么业余爱好3七、王孟英 第一次与霍乱的遭遇战4七、王孟英 到底有什么治病的秘诀5七、王孟英 周领导的病6七、王孟英 一个很光荣的外号7七、王孟英 做个好医生8七、王孟英 该出手时就出手9七、王孟英 我要读书10七、王孟英 告别少年时代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