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幽默大师林语堂_山之子

朱艳丽
传记回忆
总共35章(已完结

幽默大师林语堂 精彩片段:

山之子

“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仰赖于山。这也是人品的基调,我要享受我的自由,不愿别人干涉我。犹如一个山地人站在英国皇太子身旁而不认识他一样。他爱说话,就快人快语,没兴致时,就闭口不言。”

—— 《八十自叙》

童年是一生的品质。

当头发花白的林语堂口含烟斗,在摇椅“咯吱”的摇晃声中回首往事,他一定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和牧师父亲爬上村后高山时的情景。

林语堂生于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那正是中国近代黑暗史的开端。早前一年,因为慈禧太后挪用军款,大兴土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然后是大张旗鼓却不幸草草落幕的百日维新。慈禧太后也没能安享她的颐和园。数年后,义和团攻入北京,她携着光绪灰溜溜地逃到了西安。

时代的风云变幻并没有太大地影响到偏安一隅的闽南漳州平和县坂仔村。这里是青山环绕的肥沃盆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

林语堂在青山绿水间度过了人生最初的10年。

那时,他还叫小和乐。

和乐一家寄居在坂仔教会生活区的一座同字平房里。

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他住在小小的阁楼上,房间里只有一张古老的木床和方桌。阁楼的旁边有一口古井,水清见底。每天早晨,和乐听见村里的女孩子们在井边洗菜嬉戏的声音,他知道,一天的玩耍要开始了。

这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

春天,他在满山遍野的野草地里滚来滚去,累了,仰面躺下,雪白的云在蓝天上飘过,一会儿像隔壁家的大黄牛,一会儿又变成了村口的卷毛狗。小和乐多希望它能变成妈妈做的卷饼啊,想着想着,口水流了一地。

龙眼成熟的季节,和乐和村里的孩子争抢着爬上树丫,比赛看谁吃得又多又快。

西洋式建筑的大小礼拜堂、钟楼、牧师楼等也是他的“地盘”。教堂与牧师住宅之间有很小的空隙,他常常侧着身体,小心翼翼地摸过去,然后把另一面的屋顶当成滑梯,顺溜溜地滑下来。看到大人们吓坏的表情,和乐做出鬼脸,一溜烟地不见了。

作品简介:

林语堂是个奇怪的人。

朋友常常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

他相信善良、怜悯、快乐,他穿露脚趾的鞋子上学,靠妻子的嫁妆留洋,他至死怀念心爱的女子,却和妻子活出了半个世纪的金玉良缘;幼时他穷得吃不起一碗素面,后来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富翁作家,住上了花园别墅,却为了发明一台没有投产的打字机,把十几万的家产打了水漂;他因为幽默名动中国,又因为幽默而日夜被骂,却号称要钻牛角尖坚持到底;长女如斯自缢而亡,他歇斯底里流泪说要笑着面对。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烟鬼,带孩子看脱衣舞的清教徒,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反教育的语言学博士,体育运动爱好者,无所顾忌的文人,崇拜金钱,不爱面子,喜欢流泪,安静而好客,待人真诚,骂人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杂文家、小说家、散文家,写真话,会教书,他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分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

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林语堂如是说。

在这一点上,林语堂和鲁迅泾渭分明。他因为鲁迅的骂名而闻名,却和鲁迅保持了十余年的友情。他们对骂得越凶,私底下的感情越好,不再互骂的时候,友情也消失了。鲁迅要以匕首和投枪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却祥林嫂似的不厌其烦地唠叨一朵花开的美丽,陶渊明生活的精致和俭约,苏东坡失意时的旷达。鲁迅说一个也不宽恕,他说眼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之于鲁迅,那是时代的选择;之于林语堂,那是生活的选择。

林语堂是快乐的智者,是日常里弄的哲学家,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发酵出快乐的因子,并用笔流传下来。

他是不可重复的,也因而不能被忘记。

作者:朱艳丽

标签:幽默大师林语堂朱艳丽

幽默大师林语堂》最热门章节:
1杂糅的生活2吃与记忆3演讲趣闻4三个小孩5世无恶人6烟 癖7“下流”的林氏家教8讲台风采9随缘读书10不当第一名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