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_第二章 平乱专家 号令不出三十里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21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 精彩片段:

第二章 平乱专家

号令不出三十里

以皇弟来协理朝政,涉及危及皇权这一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清代极少先例,在军机处设立后,也鲜有亲王能入值军机。咸丰不惜逾越常规,既是时势所迫,同时也是出于对奕訢的高度信任。

皇兄信任是好事,但如果你不知轻重,妄自尊大,就叫“给脸不要脸”了。奕訢不是那种没有觉悟的人,加上他资历浅,所以刚进军机处时始终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

彭蕴章在咸丰面前叨咕曾国藩时,奕訢已在军机处,尽管他比祁寯藻、彭蕴章等人要务实得多,也清楚地知道曾国藩和湘军的分量,却还不便插嘴。不过这种情形到一年后就得到了改变。

奕訢一开始没有显山露水,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对军机要务尚不熟悉,等到立住脚后,他那别人无法比拟的特殊光环就不是祁老爷子所能罩得住的了。于是祁寯藻只好称病求退,咸丰连慰留这样的面子活都没高兴做,当即予以批准。

奕訢代替祁寯藻成为首辅,替皇帝哥哥打理各种政务军务,而以他为主的军机处对湘军也少了流言,多了支持,胡林翼正好赶上这趟便车。

不过对于胡林翼来说,这个湖北巡抚的职务又来得实在太迟了一些,在太平军反攻进入武昌后,它的实际职权范围和按察使、布政使差不多,几乎就是一张空白委任状。

在金口,胡林翼的“号令不出三十里”,命令最多在三十里范围内有效,出了这三十里,对不起,就是人家太平军的地盘了。

胡林翼能做的只有赶紧夺回武昌,并把太平军逐出湖北,如此才能真正履行他作为巡抚的职责,也才能重新获得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

他所能实际指挥和调用的军队,仍是湘军,其中包括由湖南赶来的水陆援兵,与原来相比,总计增兵六千多人。打仗当然是人越多越好,然而人多了,所需粮饷和军火也就相应多了。

这时朝廷已经发不出粮饷,前线打仗完全靠自筹,或者各省之间相互调拨。胡林翼在湖北“号令不出三十里”,自然是什么都弄不到,只能寄望于湖南。可是湖南由于久历兵祸,同样清汤寡水,根本拿不出来。胡林翼又请求从川陕等地解运粮饷,但兵荒马乱的,运个粮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样一来,不要说军火,就是必需的口粮都常常出现缺口。如果大家伙都待在营地里不打仗,或许还可以将三顿减为两顿,吃饭改为喝粥,打仗就不行了,卖力气的活,少吃几顿饭,当兵的连刀枪都拿不动。为了让兵勇们不饿肚子,胡林翼不得不四处求援,恨不得上天入地,最后把老家的口粮都运到金口来救急了。

时间对胡林翼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早一日进入武昌,他就能早一日卸掉粮饷不继这个大包袱。

从数量上看,防守武昌的太平军是湘军的好几倍,起先也都是太平军占于上风,但是胡林翼凭借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快就扭转了战局。比如,他的陆师吃了败仗,水师却发动登陆战,从太平军的身后冒了出来,结果两相夹击,反而把太平军给杀得大败。又如,他会将陆师也分兵几路,纵使一路吃亏,另一路也会以奇兵的形式,从侧后发动突然袭击,使太平军防不胜防。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湘军崛起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最热门章节:
1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皇帝的私生活2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选秀女3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人心都是肉长的4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一摊又一摊5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财政危机6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送走神,来了魔7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全城大搜杀8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天无二日9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人生好比在作秀10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定时炸弹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