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_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第二节 灭赵

曹昇
历史小说
总共160章(已完结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

第二节 灭赵

当嬴政还是个孩子时,他便从未对任何事低过头,从未失去“一切皆可掌握”的自信。然而,当他业已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秦王,他却第一次感到有心无力,第一次陷入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

咸阳甘泉宫,太后赵姬忽起重病,太医说了,怕是捱不了多少日子。嬴政望着母亲那苍老的病容,心如刀割,天,她还不到五十岁呀。

嬴政必须为母亲做些什么,他要让母亲含笑而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心愿是母亲没有满足的呢?是的,母亲还有仇没有报。当年他们母子两人在邯郸相依为命之时,受尽了赵人的侮辱和欺凌。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所以,嬴政这才传下诏书,对王翦的拖延战术表达了强烈不满。太后来日无多,必须赶在她死之前,攻破邯郸,以仇人的血,为她告慰送行。

嬴政以私怨加于军国大事之上,强迫王翦速战速决,自然让王翦大怒。怒完了,却也只能从命。

秦军主动出击,李牧正求之不得。两军混战,秦军大败。王翦仓皇收兵,闭营坚守,同时驰书咸阳,道,“为李牧尚在,赵国非急切所能下也。”

嬴政大怒,当即便想临阵换将,撤了王翦的将军之职。李斯谏道,“李牧天下名将,赵国栋梁。李牧一去,赵国之亡,只在朝夕之间。臣有一计,可使李牧不得再为赵将。眼下姚贾正出使在赵,可使其如此如此,事必济也。”嬴政转怒为喜,点头称善。

不几日之后的邯郸,姚贾登门拜访郭开。郭开称得上是秦国的老朋友了,两人寒暄已毕,姚贾忽献重金,郭开愕然道,“此是为何?”

姚贾道,“听闻赵王欲以他人代李牧为将。愿君往见赵王,打消其换将之意。”

郭开乃是赵王最宠信的大臣,心想,没说要换李牧啊,谁都知道,李牧一换,赵国也就算完了。如果我们真要换掉李牧的话,姚贾作为秦国使节,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可是,他却偏偏不希望我们换掉李牧,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古怪。不换李牧,莫非对秦国有什么好处?我郭开可是个聪明人,你姚贾是骗不了我的。

果然,当晚,姚贾的一名随从秘密求见郭开,叩头出血,道,“臣本赵人,今见家国危亡,不敢不言。李牧已与秦私自讲和,约定破赵之日,秦王以代郡相封。因此,姚贾方才不惜重金,求君为李牧保住赵将之位,明君不可不察。”

郭开盛怒之下,拍案而起。好你个姚贾,我就知道你背后另有阴谋。于是重赏随从,连夜进见赵王迁,道,“李牧、司马尚欲反赵投秦,请大王立下决断。”

赵王迁大惊。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屏障,赵国的精锐部队全都掌握在他手里,一旦李牧投降秦国,那赵国就只有死路一条。赵王迁忙问计,郭开道,“大王可火速传旨,召李牧、司马尚回邯郸,以赵葱、颜聚代领二人之职,以抗秦军。”

作品简介:

历史确切地记载了这件事:公元前254年的一天下午,阳光暖洋洋地照着。30岁的李斯在楚国小城上蔡,当一名仓库管理员。那天下午,他看着厕所里的老鼠,突然感到自己的卑微和生命的无常,一股改变命运的野心从他心底升起,他决定结束这碌碌无为的生活,去开创一番大事业……

33年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任宰相,权倾天下。

李斯是大秦统一中国的幕后策划者,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后世官场文化的开创者,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是开创小篆的大书法家;他的上司是史上最强悍的独裁者秦始皇,他的死对头是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吕不韦;数十年血雨腥风,半辈子叱咤风云,当李斯在公元前254年那天下午从上蔡出发,他的一生,就注定要成为从政之路上无数后来者的万世楷模。

如何在无权无势时异军突起;如何在险恶环境中默默前行;如何在大权在握时清醒隐忍以保自身安全;李斯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发和准确高效的示范。

作者:曹昇

标签: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李斯曹昇政治秦三公子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焚书坑儒辩 第二节 焚书辩2第十六章 焚书坑儒辩 第一节 焚书令3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 第四节 博士发难4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 第三节 李斯家宴5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 第二节 嬴政求仙6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 第一节 帝国建设7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四节 其他政策8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三节 废除封建9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二节 拿来主义10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 第一节 始皇帝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