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山城谋杀案_第一章

约翰·托格诺里尼
侦探推理
总共11章(已完结

山城谋杀案 精彩片段:

第一章

2008年1月31日。

悉尼以西120多公里外有一片海拔1000米的高原,山城就坐落在其上古老的火山景观间。

山城里住着一万多名居民,每天还有络绎不绝的汽车、火车带来成千上万的游客。当地人主要是土著和第五、六代山民,以及过去16年间陆续从悉尼搬来的难民。悉尼虽说是个美轮美奂的游览胜地,但房价实在贵得离谱,不宜定居。

杰克·布莱克升迁调任至山城,也正好让自己和家人摆脱悉尼的湿热、雾霾,以及这座澳大利亚第一大都市里的激烈竞争。这次移居对于布莱克家的生活是一次很好的改变。山城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灌木林,宛如仙境,布莱克和家人常常沿着蜿蜒交错的小径漫步于此。

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30年的警察生涯里,甚至是在西悉尼凶案组工作的10年,所遇到的事件都不及在这片山中乐土遇到的棘手。在布莱克看来,狂风暴雨、严寒、干旱、山火(多由雷击造成)都不足畏惧,这些都是自然现象。真正可怕的是人所犯下的罪行,它们显示了人性最糟糕的一面:阴险和卑鄙。其中最恶毒的罪行就是谋杀。

山城警署的灰色混凝土外墙已经开始剥落,露出内里年代久远的黑砂。布莱克走进来时,他想,这该是城里最丑陋的建筑了吧,同时也是他见过的最让他反感的警署。随即他又想,这正好与警察这么个令人讨厌的工作相匹配。其实布莱克知道自己才是讨人厌的那个,他是贪腐警察的眼中钉,这些同僚比罪犯更厌恶他,但布莱克对此深感自豪。

布莱克敬重那些有原则的罪犯,他们该坦率时便坦率、该欺骗时才欺骗、该背弃道德时背弃道德,并且他们绝不袭击警察和他们的家人。布莱克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刑事犯罪案件而非警察受贿。但他清楚那些受贿警察的丑陋嘴脸,他们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布莱克刚做警探时,因为不录假口供,常被那些自甘堕落的同僚嘲笑。尽管嫌犯都是些把进监狱当作家常便饭的人,他也坚持不伪造证据。布莱克对自己从未收取过一分钱的贿赂感到骄傲。他认识的许多受贿警察提前退了休,其中一些还进了监狱。他憎恨贪腐警察,这些警察从武装分子、毒贩、娼妓,甚至杀人犯手中收受大量贿赂,然后给他们以方便,所作所为简直让黑帮都自愧不如。20世纪90年代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集中整治了新南威尔士州的警察腐败现象,将腐败分子清理出了警察队伍。但布莱克清楚,现今的警察仍是普通人,他们难以拒绝30枚银币的小小诱惑,并且自从罗马占领巴勒斯坦后,诱惑他们的砝码也随通货膨胀而增大。

布莱克长期从警生涯中接触到的许多罪犯,自幼就品行不端,他们会在课堂上把粉笔和纸团扔向老师。而现在,虽然他们仍没能学会读写,但做起偷盗车辆、入室行窃、毒品交易这些事却是驾轻就熟。布莱克负责谋杀调查也有十多年了,他很清楚,那些杀人犯其实是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失业率居高、收入低、教育程度不高、健康状况恶劣、住房条件差、社交能力弱,一环接一环导致了犯罪。

布莱克还指控过一些企业高层并最终定罪,这些人远程操控职业杀手来作案。他知道社会金字塔的每一处都可能发生凶杀案,即使是在顶层,在悉尼海港大厦里、在会议室里。布莱克认为是谋杀使人区别于动物,每个人都有能力行凶。许多人在醉酒或吸毒后会陷入疯狂而杀人。这种随机的、没有计划的谋杀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之后实施的犯罪。

他走向柜台前身着制服的年轻女警员。“早,我是杰克·布莱克探长。”说着,布莱克出示了他的警官证。“长官早,请走这边。”女警员将门打开,布莱克走了进去。

“我要向莫兰特指挥官报道,请问他的办公室在哪儿?”

“顺着走廊走,右侧第三扇门就是。对了,我是警员特蕾西·马丁。你是刑事侦查组的新头儿吧,长官?”

“没错,特蕾西。很高兴见到你。还有,不用叫我长官,叫我杰克就好。”

作品简介:

《山城谋杀案》被评价为《墨尔本风云》遇上酒吧琐事,外加莎士比亚、讽刺手法和动作描写(包括谋杀和足球训练)。

警察腐败和毒品泛滥,威胁着郊区旅游小镇;看起来纯真无害的花朵,其下却藏有毒蛇。

本书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叙述了谋杀案,更有腐败、毒品、警察权力的滥用、政治抗议、分歧,还讲述了如何在山城开酒吧的故事。山城是一个群山环绕的旅游小镇,也是当地的交通要塞。在这个故事里,向往田园生活的人逃离了激烈的竞争,从澳大利亚最大、最昂贵的城市悉尼搬到了宁静的乡下。

在这里,每个人都熟悉彼此;在这里,20年前的往事重新浮现在他们眼前。

《山城谋杀案》是作者向伟大的澳大利亚作家弗兰克哈代的致敬之作。2010年4月首次出版发行,2012年1月再版。

作者:约翰·托格诺里尼

翻译:石步华钱佳慧

标签:约翰·托格诺里尼山城谋杀案澳大利亚推理

山城谋杀案》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一章2第十章3第九章4第八章5第七章6第六章7第五章8第四章9第三章10第二章
更多『侦探推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