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巴别塔_

A·S·拜厄特
外国小说
总共22章(已完结

巴别塔 精彩片段:

我将此书献给大卫·罗伊尔☾1☽。

这一切可能是这样开始的:

那只画眉鸟在一堆落石之中有一片属于她自己的砧石或祭台。那块岩石,金色灰色相间,经过粗略的磨平和塑形,在太阳灼烧下,一面被炙得发烫,在阴翳处则长满苔藓。这片硕大的碎岩落于高山峰顶的一片平阔的林地上。那碎岩下,是一片森木交织成的华盖。岩间有一泓泉水,怎么可能没有呢?泉水流着,流成了一条小河。

画眉鸟好像在聆听地球的动静。事实上,说是聆听,她却是在观察,她歪头斜视,在草丛中、落叶间,盯着她那试图隐匿的猎物。她戳击着,她穿刺着,她衔着那具缩进甲壳里的肉体回到了自己的砧石上。她用喙举起了这螺旋壳状物,再把壳敲向石面,她重复着,一再重复着这几个动作。她终于叼取出那受伤的肉体,她呷吸,抛接,吞咽。她喉间发出明亮的潺潺如水的声音,她唱起歌来了。她唱着一曲音符像水般涌动的歌。短促的啼叫,连串的啭声。她的羽翼油亮,发出奶油的色泽,却缀着棕色的斑点。她唱着,唱着,重复唱着。

画眉鸟的砧石上刻着字迹。可能是卢恩字母,也可能是楔形文字,又或许是表意文字。那文字象征着一只鸟的眼睛、一个行走的动物、一把竖起的长矛或短柄小斧。那字迹是些零碎的字母符号,α和∞, C和T, A和G之类。围绕着砧石的是碎裂的贝壳和螺纹轮生体——蜗牛的壳,蜗牛的壳像是一只只空荡荡的耳朵,再也听不到锤击砧板的轰响声音。蜗牛本来舒适地隐居于螺纹轮生体里,它们本该置身其内,安心地发出尖厉和冷冽的声响。不同的蜗牛有着不同颜色的螺壳缘口,花园葱蜗牛的外壳缘口是纯白色的,而雷莫瑞丽蜗牛的则是亮黑色的。此刻,它们赤裸着、缠绕着,显现出真实的肉体的颜色——金色、玫瑰色、苍白色、土棕色,它们紧张地嘶嘶地爬向一起,画眉鸟的爪也不停地快速地踩踏在它们身上。四散在砧石上的残缺轮生体,是它们同类的壳片遗骸,堆积了数百万年之久。

画眉鸟唱着有限的几个音符,伫立石上——站在那块被我们称为砧石或祭台的岩石上,重复着她的鸣唱。不过,为什么她的歌能给听者如你我带来一种极致的快乐?

作品简介:

世界文学泰斗、布克奖得主拜厄特经典代表作“成长四部曲”第三部,中文版初次面世。(四部曲分别为《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

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的人生。”

弗雷德丽卡28岁,但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

象牙塔里的思辨与诗意,在婚姻的巨塔里一文不值:昔日的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的骄傲笃定,被当作轻浮愚蠢。

所有的失落、痛苦与挣扎,如今逐渐归于沉寂,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正在安静的表象之下寻觅一个裂缝。

一天深夜,丈夫向她砸来一把斧头,终于打破她内心长久的沉默:

我曾是一个重要的人,我要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 这是被世界权威文学刊物《巴黎评论》誉为“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高度”的一部小说,文本壮阔宏大,女性觉醒的意志笃定而漫长,如盘根在地下长。——麦家

◆ 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这本书独具匠心,包罗万象而简明扼要,还引述和辨析了D.H.劳伦斯、R.D.莱因、E.M.福斯特、卡夫卡和其他许多作家的文学和心理学理论。——《卫报》

◆ 《巴别塔》是一部人物饱满、充满激情的现实主义文学,富有想象力的文字炉火纯青,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在展现作品艺术性的同时又给人以启迪。它的伟大立意在英国小说中是罕见的。——《旁观者》

◆ 她创作的情节如侦探小说般扣人心弦,而她的文字的质感——贯穿始终的象征与隐喻,感官色彩浓厚的语言,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戏谑——让这部作品非同凡响。——《文学评论》

作者:A·S·拜厄特

翻译:王一鸣

标签:A·S·拜厄特巴别塔女性成长四部曲英国外国文学女性

巴别塔》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一章2第二十章3第十九章4第十八章5第十七章6第十六章7第十五章8第十四章9第十三章10第十二章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