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女王和我_林语堂在台北

林太乙
当代小说
总共30章(已完结

女王和我 精彩片段:

林语堂在台北

父亲在一九六五年,他七十岁时回台北定居,主要的理由是他对台北有一种亲切之感。他在美国、欧洲住了三十多年,有一次到台北访问,听见人们讲闽南话,非常高兴。他说:“我来台湾,不期然而然听见乡音,自是快活。电影戏院女招待不期然而说出闽南话,坐既定,隔座观客,又不期然说吾闽土音。既出院,两三位女子,打扮的是西装白衣红裙,在街中走路,又不期然而然,听他们用闽南话互相揶揄,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分?

我们漳州民间,穷苦者什之一,富户劣绅亦什之一,大半耕者有其田。但是生活水准,教育普遍自不如今日之台湾。由是,每每因乡语之魔力使我疑置身故乡之时,又觉骇异二事。一、这些乡民忽然都识字,而且个个国语讲得非常纯正,这不是做梦吗?又路上行人,男男女女,一切洋装、村装妇女,我所疑为漳州妇女的,又个个打扮得那样漂亮,红红绿绿,可喜娘儿一般,与吾乡少时所见不同,由是给我一种恍然隔绝人世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梦。”

父亲对台北的亲切感使他决定回来定居,双亲是在阳明山租了一幢房子住。后来,蒋介石表示要为他们建筑一幢房子,父亲接受了。这是他生平惟一一次接受官方的恩惠,蒋介石并且请他任考试院副院长,父亲婉辞了。

父亲的房屋位在阳明山仰德大道。房屋是他自己设计的,沿着大道有一堵白色的围墙,中间有一扇红色的大门,踱过精致的花园,穿过雕花的铁门,是个小院子,院子中有树,有个小鱼池。房屋右边是书房卧房,中间是客厅饭厅,阳台面对绿色的山景。他说,“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父亲在台北的日子过得很快乐,他忙着写作,为“中央社”写的专栏名为“无所不谈”。

原来,一九六四年秋,马星野先生在巴拿马担任“大使”五年之后,受命出任“中央通讯社”社长。十一月中旬,他自巴拿马返台,路过纽约。某一晚上,在宴席上,他向父亲提出请他为“中央社”写专栏。父亲允予考虑。他自一九三六年赴美专著英文书籍,中文写作此调不弹已三十年。现在有机会复操旧业,他“不免见猎心喜,欣然答应”。马氏从台北写信给他说,专栏内容,无所不谈,没有限制。父亲即以“无所不谈”四字做专栏的称呼。他在该栏第一篇“新春试笔”中说:“承星野兄之好意,嘱我撰稿。政治既不足谈,惟谈文艺思想山川人物罢了。我居国外,凡三十年,不教书,不演讲,不应酬,不投刺,惟与文房四宝为老伴,朝于斯,夕于斯,乐此不疲,三十年如一日。星野兄叫我拥重兵,征西域,必谢不敏。叫我挥秃笔,写我心中所得,以与国内学者共之,则当勉强。”

此专栏自一九六五年二月十日开始发稿,每月四篇。在台湾,有十三家报纸订户,在国外,有港、菲、泰、美洲(纽约、旧金山、多伦多)等十二家报纸订用,同时刊出。“无所不谈”的读者,当在五百万人左右。父亲一共写了一百八十多篇。后来,台湾文星书店汇编出版,为第一第二两集。(一九七四年,开明书店出版《无所不谈》单行本。)下集中,父亲有篇自序,说:“这些文章,第一部分是主张‘温情主义’,反对宋明理学。希望大家能明孔孟并非程朱,程朱也并非孔孟。又一部分,是讲读书的旨趣,及正当方法。大部分,是比较轻松幽默的文字,这种文字,庄谐并出,台湾还没有人敢写。”

一九六九年,父亲继罗家伦为台湾笔会会长。次年六月,亚洲作家第三次大会由中国主办,在台北召开。身为笔会会长,父亲身当其冲,责任艰巨。事务由王蓝、殷张兰熙、姚朋负责处理。参加会议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八个,出席代表一百三十多人,大多是国际知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

父亲代表东道主致开幕词,他说:“这是一个考验人类灵魂的时代,但也不必忧愁。一个怀疑自己的文化,绝不能继续存在。”他希望亚洲的作家要“分辨永恒的真理与短暂的时间,存古创新,坚定地站在人性的基础上,抵抗各种邪说的狂风。”

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中,日本代表佐藤亮一就翻译问题发言。这位翻译过一百本书的名教授曾将父亲的《京华烟云》等作品译为日文,他赞美父亲的作品“优美绝伦”。他说,他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不免为同情书中主角的悲惨命运而泪随笔下。

同年,七月底至八月初,国际笔会第三十七届大会在汉城召开。父亲是韩国笔会所邀请的贵宾,韩国各大报几乎都把父亲到达的新闻刊在第一版。父亲在国内数十年前有“幽默大师”之名,这次大会的主题:“论文学中的幽默”,好像是为他而设的。在他演讲结束之后,掌声如雷。作家姚朋(彭歌)回忆说,当时他想我们文坛上,作家能为世界各国人士所敬慕的,恐怕只有一个林语堂了!

父亲在阳明山居住的岁月,更为香港中文大学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在一九六五年底父母亲到香港来看我们时,就与中大校长李卓敏谈到他终生的抱负,即编纂一部适应现代需要的汉英词典。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一是一八九二年翟理斯(HerbertA.Glles)编的《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Dictionary”),以及一九三二年麦氏(R.H.Mathews)编的《麦氏汉英大辞典》(“Mathews,Chinese-EnglishDictionary”)。这两部字典已经不足以应付当代的需要。一九六七年春,父亲受聘为中文大学的研究教授,主持词典的编纂工作。资料的收集、查核、抄写等工作,由一小组人员在台北担任。

在台北双城街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有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后来添了陈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贡献。

父亲认为编词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寻发真理,自有其乐。”事实上,这分工作的庞大艰难,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作品简介:

林太乙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林语堂大师的女儿、及读者文摘中文版的主编。她拥有不平凡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她特殊的童年经验及丰富……林太乙的散文篇篇如行云流水,不虚矫不夸饰,在稳重的文字中透著乐天幽默及清淡飘逸的处世哲学,流露自然迷人的风采。本书汇集了林太乙记述成长点滴的散文作品。作者俭朴诙谐的文风,快意述说著童年趣闻、家族记忆、对阅读的热爱、生活见闻等等值得大家轻松阅读的文章。文字典雅,述事简朴有趣,从生活细节中参透人生智慧,以真情观照世相,以赤子之心体悟生命。

本书是大陆引进的作者的第二部作品,叙述其丰富生涯各阶段的过程。文章充满了浑然天成的幽默感和清淡飘逸的处世哲学,有理性的深刻,也有感性的抒情。

作者:林太乙

标签:女王和我林太乙

女王和我》最热门章节:
1林太乙写作年表2林太乙其人其文3寻根之旅4林语堂在台北5忆父亲6第六辑孺慕·寻根7与威廉荷顿共进午餐8女王与我9第五辑我见过的大人物10土蚯冻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