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纽约客》故事集1:一辆老式雷鸟_柏拉图之恋

安·比蒂
外国小说
总共16章(已完结

《纽约客》故事集1:一辆老式雷鸟 精彩片段:

柏拉图之恋

埃伦得知她被聘为高中音乐老师的时候,想,这并不表明她就得和其他同事打扮得一样。她要把头发整齐地别到耳后,而不是像个女中学生那样披散着。之前她去面试的时候见到一些老师,他们都像是她想尽量躲开的那一类人——购物中心里的郊区居民。轻快随意,时尚杂志会这么形容,至少在她还在读时尚杂志的那个年代会这么形容。那时她住在切维蔡斯☾1☽,长发随意披着,就像高中毕业照上的样子。“你那张可爱的小脸,”她母亲过去常说,“都被头发遮住了。”她的毕业照还陈列在父母家中,旁边是一张她的周岁生日照。

现在埃伦是什么形象都不重要。学生们在背后笑话她。他们在背后笑话所有的老师。他们不喜欢我,埃伦想,而她也不愿意去学校。她强迫自己去,因为她需要这份工作。她努力工作,为的是能离开她的律师丈夫,还有那所即将还清贷款的房子。她在乔治城大学☾2☽顽强地读了两年夜校,晚饭后不洗盘子就出门,总盼着吵上一架。她丈夫把盘子放进洗碗机——他没有吵。最后她都准备出门了,只好自己发起战争。还有一种更好的人生,她告诉他。“就是在高中教书?”他问。不过最终他还是帮她找了住处——一所更旧的房子,在佛罗里达大道的一条背街上,粗糙的木地板必须铺地毯,墙也要贴新壁纸,但她从未去贴。他没给她找什么麻烦,相反,他让她觉得自己可笑。因为他,她才说出教高中是更好的人生这样的蠢话。但是离开他以后,她开始大量阅读报纸杂志,读到的激进的报纸杂志越来越多。她离开他几个月后,跟他在原来的家共进晚餐,就餐时她陈述了几个重要的观点,并未给出观点的来源。他听得很用心,跷起二郎腿,认真地点头——是他跟自己客户在一起时的做派。晚上唯一一次她觉得他要发怒的时候,是她说自己和一个男人同住——一个学生,比她小十二岁。他脸上掠过一丝奇怪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她意识到他一定真的很困惑。她马上告诉他是柏拉图式的关系。

埃伦跟他说的是真话。那个男的,萨姆,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读大三。他本来和她的姐姐姐夫同住,后来两个男人之间有些摩擦。她姐姐肯定料到会这样。她姐夫擅长运动,从前是个橄榄球迷,睡觉时不穿睡衣,穿一件“红皮队”☾3☽的T恤。他们家的壁炉台上还放着一个有比利·基尔默☾4☽签名的橄榄球。萨姆并不柔弱,但别人能马上察觉到他性格一贯温和。他有棕色长发和棕色眼睛——没什么有别于人的外貌特征,除了他的安静。她姐姐说明了情况,她邀请他搬过来,可以帮她分担一点房租。另外,虽然并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个,她发现自己有点害怕夜里独自一人。

萨姆九月份搬进来的时候,她几乎同情起她姐夫了。萨姆并不可恶,但他古怪。不管愿不愿意,她都无法不注意他。他太安静了,她总能意识到他在场;他从不出门,于是她觉得有义务请他喝咖啡或吃晚饭,虽然他几乎每次都拒绝。他也有些怪癖。她丈夫过去也有些怪癖,他经常在晚上擦公文包的铜把手,擦得光亮无比,然后得意地打开、合上,之后再擦一会儿,把指纹擦掉。可他又会把脏衣服扔在沙发上,沙发上罩着他自己挑的法国白色麻纱。

萨姆的古怪不太一样。有一次,他夜里起来检查某种噪音的来源,而埃伦躺在自己屋里,突然意识到他在黑暗中走遍整间房子,一盏灯也没开。只不过是老鼠,他终于在她房门外宣告,语气那样平淡,她听后甚至没为这坏消息心烦。他在自己屋里放了几箱啤酒,买的比喝的还多——大多数人很长时间都喝不下这么多啤酒。他真要喝的时候,会从箱子里取出一瓶,放到冰箱里等它变凉,然后再喝。如果他还要喝,会再去拿一瓶,放进冰箱,等一个小时,然后喝掉。有一天晚上,萨姆问她要不要来瓶啤酒,出于礼貌她说好。他进了他的屋,拿出一瓶放进冰箱。“一会儿就凉了。”他平静地说。然后他坐在她对面的一把椅子上,喝着啤酒读杂志。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在客厅里呆到啤酒冷却。

一天晚上她丈夫来了,跟她谈离婚的事——或者只是这么一说。萨姆也在,还请他喝啤酒。“一会儿就凉了。”他说着把啤酒放进冰箱。萨姆没有离开客厅,他沉默的在场让她丈夫一筹莫展。萨姆表现得好像他们是客人,而他是房子的主人。他并不独裁——事实上,他通常不说话,除非有人跟他说——但是他比他们自在多了,那天晚上他请抽烟和喝啤酒好像是特地为了让他们放松。她丈夫一发现萨姆计划将来做律师,似乎就对他产生了兴趣。她喜欢萨姆,因为她确信他的行为方式比起她丈夫来说尚能容忍。那个晚上还挺愉快。萨姆从他屋里拿来腰果下酒。他们谈论政治。她和丈夫告诉萨姆他们要离婚了,萨姆点点头。离婚手续结束前,她丈夫叫她一起再吃顿晚饭,也请了萨姆。萨姆来了。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一晚。

因为萨姆,这个家里的事情变得顺利。圣诞节的时候,他们成了好朋友。有时她回想起刚结婚的日子,还记得当时觉得多么幻灭。她丈夫晚上把袜子扔在卧室地板上,早上又把睡衣留在浴室地板上。萨姆有时也这样,她打扫他房间的时候发现地板上衣服扔得到处都是——通常是袜子和衬衫。她注意到他睡觉不穿睡衣。她想,年纪大了,就不太会为小事烦恼。

埃伦为萨姆打扫房间,因为她知道他在刻苦学习,准备考法学院;他没有时间讲究。她本不打算再一次跟在男人后头收拾,但这一回有所不同。萨姆非常感激她打扫房间。她第一次打扫的时候,他隔天买了花送她,后来又谢了她好几次,说她不必如此。是这样没错——她知道她不必如此。但是每次他一感谢,她就更加积极。过了一阵子,除了扫灰,她还给他的房间打蜡;她用稳洁☾5☽清洁窗户,捡地板上吸尘器留下的落絮。萨姆即使很忙,也会为她做些贴心的事。生日那天他送给她一件蓝色浴袍,是个惊喜。她情绪低落的时候,他鼓励她,说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她这么漂亮的一个老师。他说她漂亮,她很受用。她开始把头发的颜色染浅一点。

他帮她组织学校的节目。他乐感很好,似乎也喜欢音乐。在邀请学生父母出席的圣诞音乐会前夕,他建议在《哈利路亚合唱》之后唱邓斯塔布尔☾6☽的《致圣马利亚》。圣诞节目大获成功。萨姆也去了,坐在第三排正中,大声鼓掌。他相信她能做任何事。音乐会之后,报纸上登了一张她指挥合唱团的照片。她穿一条萨姆说特别适合她的长裙。萨姆剪下那张照片。插在自己的镜子边上。每次她擦镜子的时候,都会把它小心地取下来,再插回原处。

渐渐地,萨姆开始在冰箱里每次放六罐啤酒,而不是一罐。他俩周末晚上一起熬夜,聊天。他穿着她送的睡衣;她穿着他送的蓝浴袍。他告诉她脸旁边有些头发更好看,她应该把头发披下来。她不同意,说自己年龄太大。“你有多大?”他问,她说她三十二了。她后来去做了新发型。她给他买了件保暖的毛背心。颜色也太艳了,他说,打开纸盒时笑了。不,她坚持着——他穿亮一点的颜色好看,反正主导色是海军蓝。他有件毛背心穿了好久,她不得不提醒他需要拿去干洗。有一天早上她把自己的衣服送去干洗的时候,也捎上了那件毛背心。

后来他俩几乎每个晚上都聊到很晚。她早上起床,睡眠不足,用一根手指按摩眼睛下方浮肿的黑圈。她问他学习进展如何,担心他课业上不够用功。他告诉她一切都好。“我得分遥遥领先呢。”他说。但是她知道有些事不对劲。她主动提出请他的教授来吃晚饭——那个会帮他写推荐信的教授——但是萨姆拒绝了。一点也不麻烦,她告诉他。不,他说不想强人所难。她又说一遍她愿意,他说算了吧,他对法学院没兴趣了。那天他们熬夜熬得更晚。第二天她指挥少年合唱团,《无法成真的梦想》☾7☽还没唱几句就打起了哈欠。全班都笑了,而她因为没睡好,跟他们动了气。那天晚上,她告诉萨姆她为自己差点发火而难为情,他安慰她说没关系。他俩喝了几罐啤酒,她希望萨姆去他的房间再拿一个六罐装来,可是他没有动。“我不大开心。”萨姆对她说。她说他学习太用功了,他摆手表示没有。那么也许是教科书有问题,或者他的老师们没能将热情传达给学生。他摇摇头。他告诉她自己已经几个星期没有读一本书了。她苦恼起来。难道他不想做律师了吗?他不想帮助别人了吗?他提醒她说,她订阅的大部分报纸杂志都指出这个国家已经一团糟,没人能改善它。讲的没错,他说,没用的。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埃伦那一晚烦躁不安,只睡了一会儿。早上出门的时候,她看到他的房门关着。他甚至不再费力做出自己还去上学的假象。她得做点什么帮他,他应该继续读书,为什么现在放弃?埃伦那一天很难集中精神,学生们做的每件事都让她心烦,甚至跟往常一样要求唱流行歌曲也让她烦。但她还是控制住自己;跟他们喊叫是不对的。她让少年合唱团的一个学生——一个在学钢琴的叫爱丽森的女孩——替她弹钢琴。她自己坐在琴凳上,目光掠过那一片模糊的面孔,毫无热情地加入《斯旺尼河》☾8☽的合唱。教书变得毫无意义了。让她丈夫给老房子里的浅色地毯吸尘吧;让其他什么人来教这些学生吧。她知道《斯旺尼河》是首无足轻重的可笑歌曲,她和学生一样迫切盼望三点钟赶紧来到。铃声终于响起,她马上离开。她去一家熟食店买糕点,选了樱桃馅饼和巧克力手指泡芙。她计划晚上吃一顿美餐,然后和萨姆讨论他的问题。她会态度坚决,一定要让他重新在乎学业。但是她回到家里,发现萨姆不在。一直等到十点他才回家,她已经吃过了。他进门的时候,她松了一口气。

“我在你丈夫那儿。”他说。

这是在开玩笑吗?

作品简介:

安·比蒂,二十世纪主流文学大师 ,描摹城市年轻人的孤独,挫败,爱与无望,

与卡佛共同引领文学的极简时代

《纽约客》短篇圣手安·比蒂短篇创作的精华结集,收录三十二年来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全部四十八个短篇作品。

《一辆老式雷鸟》 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一部,也是她创作巅峰期的短篇精华结集。

害了相思病的艺术家跟随一个女人无谓地奔走全国,最终想不起来自己身处何处;冷感的煮妇为了房子而假装无视精神出轨的装逼丈夫;郁闷的职员承受着周围各种人的粗鲁和无理,却总是在爆发的那一刻泄了气。比蒂的作品与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需求保持着高度一致,慰藉着倦怠、困惑的一代城市人。

她对人性的多重探索中,有一种最终给予我们信心的智慧和同情,不是因为一定有希望好转,而是因为这种探求意欲发现什么让我们疼痛,什么又让我们去关怀身边的人们。

——2005 年美国“雷”短篇小说奖授奖词

比蒂的人物从郁郁寡欢的二三十岁卧城年轻人开始,在中年的危机事件中幸存,然后以上流中产阶级的身份重回城郊,与新时代对话。

——纳森·海勒(评论家)

她是真的伤心,也是真的安慰人。

——刘天昭(作家)

我的小说并非是对我个人烦扰的唠叨;而是关于更沉默的人群,更为深沉的领悟的更平静的叙述——这些人不必如我一样乐于表达,愤愤不平,也不必如我一样满怀希望或是怅然若失。我只是观察。并不聆听。

——安·比蒂

作者:安·比蒂

翻译:周玮

标签: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一辆老式雷鸟美国外国小说短篇集

《纽约客》故事集1:一辆老式雷鸟》最热门章节:
1一辆老式雷鸟2遥远的音乐3换挡4星期二晚上5周末6秘密和惊奇7草坪酒会8科罗拉多9万达家10下坡路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