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四章 “娱乐教父”邵逸夫

3、“大投入、大制作”的制片方式

总结自己多年来的经验,邵逸夫感觉到要拍摄观众喜欢的高水准电影,一定要有完善的设备、引进新的技术,特别是要有一个配套完善的摄影棚。因为,拍电影没有摄影棚就如同搞工业没有工厂一样。

于是,邵逸夫掌管邵氏后,毅然投下巨资32万港元,买下了香港清水湾附近一座半荒的山冈,开山填海,大兴土木,建造了当时香港乃至亚洲最大的影视制作基地——邵氏影城。影城占地200余万平方英尺,有影棚10座,场棚10余处,员工1000余人。

有了这样的一座影城,邵氏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1965年,邵氏出片15部电影,而1966年已经高达31部,到了1967年更是达到37部。从1973年开始,邵氏每年都有40多部电影问世,并且其中不乏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

1959年,邵逸夫在邹文怀的协助下,开始实施具有历史性的计划——大投资、拍大片、赚大钱。第一年就拍摄了高水准的大制作电影《江山美人》、《倩女幽魂》、《千娇百魅》、《杨贵妃》、《武则天》等等。并且,每部电影投资高达百万元港币。

大投入为邵氏换来的不仅仅是高额的回报,也为邵氏电影迅速占领香港电影市场和亚太电影市场起到了带头作用。邵逸夫认为,他对于电影的大投入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对不同地区观众群经济、文化深入调查的了解后作出的决定。这种战略考量,让邵氏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创富经 大生意做趋势

在商业社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生意做趋势,中生意看形势,小生意看态势。”邵逸夫就深谙此道,他的成功也正说明:任何一个商家要生存、要发展、要取胜,必须要能审时度势,充分掌握市场环境。

一个出色的生意人,要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暗流,在顺境中预见危机的端倪,在困难时看到胜利的曙光,驾驶着企业的大舟,机动灵活地绕过暗礁险滩,驶向胜利的彼岸。对于生意人来说,做出正确的决策,马上行动,全力以赴,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做生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跟着“行情”走。敌变我变,关键在于一个“先”字,必须抢在敌人再次“变化”之前,改变已经“过时”的作战计划。同样道理,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你要比竞争对手更快变更经营项目,才能掌握经商的主动权,先发制人。你要研究“行情”,掌握“行情”的变化规律,抓住“行情”变化给你带来的机会。从而灵活变更经营项目,把生意做活、做巧妙。

总之,做生意不全面了解市场,甚至一叶障目,决策就容易失误,生意就容易亏本。所以,商人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时刻留心捕捉生意信息并且加以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才是一个高明商人必须要修炼的基本功。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_第四章_“娱乐教父”邵逸夫_3、“大投入、大制作”的制片方式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第四章_“娱乐教父”邵逸夫_3、“大投入、大制作”的制片方式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