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十二章 决战西北战场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一九四九年二、三月间,根据中央军委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指示,全军实行统一编制,华北军区第一、第二、第三兵团依次改编为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兵团所属各纵队改编为军,仍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我被任命为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

此时,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天焕已率部分队伍到达太原前线,参加太原战役,我接到命令后,即准备赶往太原前线。恰巧,因指挥太原战役的徐向前司令员,在胜利地扫清外围,准备向太原发起总攻时突然生病,彭德怀副总司令奉毛主席之命要到太原前线,临时接替徐总的指挥,彭总即要我随他乘火车同往太原前线。

彭总到了太原城外火车站时,太原城外数干名指战员挥舞红旗、敲锣打鼓前来欢迎,车站上,锣鼓声、口号声响成一片,非常热烈。指战员们见到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士气更加高涨。

第二天,彭总就召集各兵团首长开会。会议上,彭总说:“在今年三月初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根据当前全国的形势,决定在解放大原之后,立即向西北进军,解放大西北。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所以,我这次来太原前线办两件事:一是总攻太原。太原敌人城防坚固,我参加这次战役,主要是学习攻坚战的经验。二是来带兵的。打下太原以后,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将调西北战场,参加对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和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集团的决战,争取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全部解放大西北。”彭总要求全体指挥员特别是十八、十九兵团的领导同志,要注意摸索和总结阵地攻坚战的经验,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大西北的决战中打几个硬仗。

听了彭总的话,大家心里都十分振奋,想起当年马步芳配合蒋介石袭击我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残害大批革命同志,真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而胡宗南长期以来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急先锋,更是恶贯满盈。我们广大指战员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多么希望能与西北兄弟部队一起,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这帮怙恶不悛的反动派啊!可借,我们二十兵团没有这个任务,我不能随彭老总进军大西北,真是遗憾。不料,四月二十四日太原解放后不久,我即接到调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的命令,真是喜出望外。

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是我的老战友,我们一九四六年就同去第二纵队共事,互相配合得很好,现在又一起领导一个兵团,率部随彭老总进军大西北,真是喜上加喜。老战友重逢,分外亲热。在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后的一个月整训中,杨司令员着重组织部队总结攻打太原的作战经验,我则重点进行深入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解决一部分战士留恋家乡,不愿离开晋察冀老解放区远征大西北的思想,对进军大西北作了充分的动员和准备。

一九四九年六月,我们十九兵团和十八兵团一起,近二十万大军从太原地区出发,冒着酷暑,向大西北进发。原来考虑因天气炎热,规定了一个日行五十里,每周行军五天的从容不迫的行军日程。不料部队刚要出发,就收到彭总来电,指出西北地区即将开始麦收,而八月又将进入雨季,如我军六月底七月初不能开始战役行动,不仅陷于雨季,对行军作战十分不利,而且陇东陇南夏麦将被敌人抢走,增加我军粮食供应的困难,要求我们每日行程不少于七十里。部队渡过黄河不久,彭总早已对西北战场的决战作出了部署,要求我兵团于六月底在指定位置集结完毕,准备迅速投入战斗。于是,这次千里大进军越走速度越快,到后期竟变成日夜兼程的强行军了。部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到达了指定地点。

从此,我兵团正式编入第一野战军序列,开始和西北兄弟部队并肩作战。自从蒋介石反动集团发动内战以来,西北部队在敌我众寡悬殊、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连战连捷,不但歼灭了敌军近二十万有生力量,而且拖住敌军几十万人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战场的作战。他们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使我兵团全体指战员深为敬佩。大家都把西北兄弟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同西北部队一起参加西北战场的决战,使我兵团全体指战员感到无尚光荣。

粉碎胡、马联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即解放太原后的第四天,毛主席把彭总从太原前线召回北京,进一步商讨如何解决西北的问题。毛主席根据迅速发展的国内革命形势,指出了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的可能性,同时强调指出,要争取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首先必须经过军事上的决战,消灭胡、马主力。

这时,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敌军的精锐主力已丧失净尽,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面临绝境。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过长江的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敌,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江南的大片领土,并开始了向东南、中南、西南的进军。国民党反动政府成了丧家之犬,分别向台湾、广州、重庆逃窜。败局已定的蒋介石集团,对华东、华南的信心已完全丧失,而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盘据西北的胡、马集团和退缩西南的白崇禧集团身上,妄图保住西北和西南地区,作为最后的反革命基地,取得帝国主义支持,争取时间,重整旗鼓,待机卷土重来。

西北五省地域辽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盘据西北的胡宗南集团,是蒋介石的一支装备精良的嫡系主力部队。虽在我西北野战军的沉重打击下,不断损兵折将,战斗力大大削弱,但其兵力仍有十六个军、四十一个师,共二十余万人。青、宁二马则拥有十个军、三十三个师(旅),共十八万余人的兵力,尚未受到我军歼灭性的打击。长期以来,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国民党反动集团为了保住大西北作为残喘之地,极力拉拢青、宁二马。国民党中央特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人日派马步芳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同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式任命),马鸿逵除继续担任西北军政副长官外,还许诺其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千方百计地拉青、宁二马出兵陕西,同胡宗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军。取得西北军政长官大权的马步芳,一时得意忘形,野心恶性膨胀,竟以“西北支柱”自命,又企图以进军陕西保其老巢,遂伙同马鸿逢组织三个兵团,由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率领,分三路大举东进,与胡宗南集团相配合,企图一举攻占咸阳,进而夺取西安。严阵以待的我第一野战军,在适当诱敌深入后,予以迎头痛击,挫败了敌人的锐气,保障了我华北入陕兵团的安全集结。

华北两个兵团来到西北以后,第一野战军的兵力增加到十二个军、三十五个师,共三十四万人,与胡、马集团的二十七个军、七十四个师,共三十八万人相比,数量大体相等。然而,我军可以集中使用,而敌军则分散在西北各地,集中于我军对面的敌军主力,只有胡宗南七万余人,青、宁二马八万余人,合计十五万余人,因此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鉴于我军在西北战场占相对优势,要想把胡、马主力一举消灭于一役是困难的,而必须把它们分割开来,区别先后,集中力量,各个歼灭。青、宁二马和胡宗南之间,长期以来就有很深的矛盾,如今虽因面临灭亡的共同命运而不得不联合起来,但又互存戒心,貌合神离,在联合作战中都暗图保存自己,牺牲对方,互相利用。他们一面联合作战,一面各怀鬼胎,各打各的主意,这就为我军利用敌人的矛盾,各个歼灭敌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敌人进攻咸阳、西安失败以后,胡宗南主力集结于渭河南北地区,青、宁二马主力集结在乾县、礼泉地区。这时候,我军应当首先向何处开刀,是钳胡打马、先马后胡,还是钳马打胡、先胡后马,这是决战开始的首要问题,也是整个决战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必须根据敌我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处置。

为此,彭总曾多次向毛主席报告前线情况,提出作战方案,毛主席也多次给予指示。根据当时西北战场的整个情况来看,毛主席和彭总都认为,胡宗南集团虽然是蒋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队,但连续遭我沉重打击,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而青、宁二马尤其是青马,是当时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因此,西北战场决战的关键是歼灭青、宁二马主力,只要歼灭了青、宁二马主力,就可以基本上解决西北问题。钳胡打马、先马后胡的有利条件是,青、宁二马主力远离自己的老窝,人地生疏,供应线长,而我军则背靠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的关中平原,距离老解放区也很近,在人力物力的支援上都较方便,把青、宁二马主力歼灭陕西,在战场条件上远比让其逃回老巢再打为有利;其不利条件是,打马比打胡费力,必须从精神上、物质上和作战方法上做好充分准备,而华北兵团经过千里进军,已相当疲劳,需要一定时间恢复体力,尤其是十九兵团刚刚到达,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当毛主席和彭总正在考虑如何向敌人开刀时,敌人得悉我华北兵团入陕,青、宁二马主力便从乾、礼地区迅速退到麟游山区,企图以此为机动位置,有利时可援胡进出于关中,不利时则退守平凉,并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宽大正面,以防我突然进攻和免遭聚歼。

而此时胡宗南主力仍猖集于扶眉地区渭河两岸,以五个军之众集团配备,目的是既便于机动,又利于坚守。胡、马的兵力部署,都是既可联合作战、又能保存实力的两全之计。但是,青、宁二马兵力分散,正面太宽,确使我军难以包围聚歼;而胡宗南主力集中于扶眉地区,纵深力量薄弱,秦岭少数兵力只能起钳制作用,与青、宁二马虽可南北策应,但中间空隙很大,便于我军向其侧后迂回包围,造成了聚歼该敌的良好战机。面对这一情况,彭总放弃原先钳胡打马,先马后胡的构想,坚决执行了毛主席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指示,决定以十九兵团钳制青、宁二马,以一、二、十八三个兵团歼灭胡宗南主力于扶眉地区。

七月六日,我和杨得志来到西安参加前委会议。彭总一见我们就说:“你们长途行军,很辛苦,最好给你们一个月时间休整,而现在要马上打仗,连准备的时间也很少。虽说充分准备是胜利的关键,但失掉战机,纵有充分准备也不能歼灭敌人,好在主攻部队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对付二马,切不可有盲目轻敌情绪。要严防敌人绕到背后袭击,这是敌人惯用的手法,只要不受袭击,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这也是毛主席要我告诉你们的。”说着,彭总递给我们一份电报,是毛主席于六月二十六日发来的。电报写道:“杨兵团应立即向西进,迫近两马筑工,担负钳制两马任务,并严防两马回击。此点应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杨得志等对两马是没有经验的。”

会议结束,我们回到兵团,逐级传达讨论了毛主席和彭总的指示,结合作战任务,仔细地研究了青、宁二马的特点和惯用的战术以及我们对付的办法,并针对敌人的特点,抓紧时间进行战术技术训练,特别着重了打骑兵和拼刺刀的训练。通过普遍深入的思想动员,使全体指战员进一步克服轻敌观念,防止因为胜利而冲昏头脑。

扶眉战役开始,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我兵团首先行动,于七月十日进至马步芳、马鸿逵部对面之乾县、礼泉以北高地,构筑工事,扬言进攻;卫戍西安之六十一军则向南山秦岭之敌佯动,以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并钳制二马及秦岭胡宗南部,保障我主力侧翼的安全。七月十一日拂晓,主力部队开始向胡宗南部队进攻。隐蔽集结干预定位置的二兵团,由胡宗南部与二马之间的空隙,以秘密隐蔽急行军迂回敌侧后;十八兵团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公路,由东而西直插敌纵深;一兵团从渭河南岸沿长安至益门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钳击敌人。胡宗南原曾估计我华北兵团入陕后至少需休整一个月才能作战,又自以为以五个军集团配备使我不敢将其一口吞掉,还梦想乘我军向二马进攻时,全力向我侧击,取得胡、马联合作战的胜利。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猛烈攻击,使胡宗南猝不及防,一天之内即被我团团包围,经两昼夜的激烈战斗,除残敌越秦岭溃逃外,我歼敌四个军,四万三千余人,解放县城八座,这是西北战场在解放战争中空前的大胜利。

扶眉战役的胜利,使西北战场敌我力量的对比起了根本的变化,我军由相对优势一变而为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我军手里。当胡宗南部遭我围歼之际,二马曾集结兵力,摆出援胡的架势却未敢动手而坐视其覆没。胡宗南主力被歼,残部退守秦岭,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自然无法援马。青、宁二马见胡宗南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免遭被歼的命运,随即匆忙北撤。胡宗南和青、宁二马之作战联盟终于被我粉碎,青、宁二马已被彻底孤立。

毛主席在扶眉战役开始以前,曾于六月二十六日指示彭总:“国民党中央政府正在准备从广州迁往重庆,为使伪政府放心迁往重庆,而不迁往台湾,以及使胡宗南不致早日入川起见,你们暂时似不宜去占汉中,让汉中留在胡宗南手里几个月似较有利。”根据毛主席这一指示,我军在消灭胡宗南主力后,暂时不去占领汉中,而乘胜发起了对青、宁二马的追击战。这时,毛主席给彭总来电说:“打胡胜利极大,甚慰。不顾天热,乘胜举行打马战役是很好的。”

李志民回忆录》_第十二章_决战西北战场_粉碎胡、马联盟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第十二章_决战西北战场_粉碎胡、马联盟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