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21-25岁

老爸上网了

从我高中开始,老爸化成了“极简哥”,柴米油盐精打细算的日子一过就是十来个年头;家庭的开销、老人的身体、闺女的学习团团围着他,但这期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和创作。

老爸通过自考获得过中文和新闻的双学位,但他总觉得自己没在课堂里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会有缺陷,所以买了很多这方面的科普读物细细钻研;另外他还喜欢剪报,我还遇见过他窝在阳台上背成语词典。

创作方面,老爸一直在坚持写东西,他陆续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和一篇十分优美的长篇叙事诗,几年中反复修改。他的诗给家里人和少数亲戚朋友看过,大家都觉得确实非常不错。爸爸还尝试过给几家出版社投稿,不过王小波不是说过,“写书容易出版难”吗;书稿投出去之后都石沉大海,给出版社打电话,有几次对方说“没有收到书稿”,于是老爸也就不再想出版的事了。

柴米油盐之外还有自己的坚持当然是好事,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比较孤独的事,再加上爸爸那些年有意避开人群,尽量离群索居……一个事实无法忽略:曾经热情洋溢呼朋唤友的老爸,变得越来越“宅”了。他的笑容依然温暖宽厚,但和人交流时,眼神里却多了一丝犹豫和躲闪。望着他渐渐增多的白发和逐年害羞沉默的脸,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2007年,一些细微的变化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如同春风拂过厚厚的冰层,吹出细小的裂纹。那一阵,爸爸的同龄老友们开始陆续退休了,爸爸因为失业而“低人一等”(他的原话)、不愿意见人的心结略有缓解;他学生时代的好友退休后也主动联络他,爸爸因此恢复了少量的交友生活。

但大概宅的时间太久了,爸爸的圈子还是非常狭小,而且他对很多新鲜事物都非常陌生。虽然老爸对此并不在乎,反而对这种围着家庭打转转、少数空闲时间全部献给阅读和写作的日子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但我和妈妈对他的状态却心照不宣地感到忧虑:这不是标准的“宅男”嘛。

我和老妈轮番劝他多接触接触外界,学点儿新技术;至少需要知道网络是怎么回事、电子邮件啊论坛啊是什么东西。但一来家里没有这些现代设备,二来老爸也不感冒,所以劝告无效。当时家里的经济刚刚开始解冻,还是挺拮据的,爸妈的头发暂时都还归爸爸理;不过,为了让老爸打开眼界,和时代接轨,老妈一跺脚,就下点儿血本了!她给爸爸买了一台当时型号比较新的电脑,连上网,一有空就教爸爸怎么使用。

老妈在联合国系统任职三十多年,从青涩的“小蜜”当到金牌“老蜜”,对于E-mail之类的电脑工具自然是熟到了巧能生精的程度。于是那段时间,爸爸的小阳台上经常传来妈妈哄小孩似的软声软语:“哎,‘发送’,就是这个键,你看,一点,就发出去了……多简单啊!”“来,你来试试!”“发一封试试嘛,一瞬间你闺女就能收到你的信哦。”

但遇到BBS这类web2.0的产物,她就不太玩得转了;每当这时候,她就跑到我的房间,把我提溜出来,给老爸做现场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爸终于被老妈这个师父“领进门”了,开始领略到网络世界的乐趣。很快,新闻搜索、收发邮件都不再是事儿,爸爸开始迷上了论坛。他先是喜欢上了军事和金融政经方面的论坛,很快又被小说网这个当年的神奇新兴产物所迷倒,学会了注册、发表之后,便兴冲冲地潜入这个世界,开始发表作品、与其他网友交友论道。过了一段时间,居然也获得了一小批“铁粉”,也算圆了爸爸小小的“作家梦”。年底还有一个他的忘年交小网友给我们寄了葡萄干和小玉首饰。

当然啦,爸爸的小说和诗歌在网上虽然小范围内评价甚好,却并没有火。但他的笑容确实开始增多了,我去小阳台上翻书和零食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对着屏幕奋力敲字,或者一边阅览网页,脸上一边露出乐呵呵的表情。

大概是因为辞职读研,2007年在我的回忆里悠长而琐碎,布满了家长里短的小片段。但老爸学会上网,绝对是一件重量级的事情。高中的时候,老爸曾经跟我提过,他特别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对他这样失意的小人物来说,这句略显惆怅的诗却有着别样的温暖和鼓励。老爸学会上网,这本身很平常,不平常的是上网给爸爸带来了更多的人际交流、更多的认可和心灵上的慰藉。“人间重晚晴”,网络世界是一种别样的人间,可爱的宅男老爸,在这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鼓励,他的写作才能也得到素不相识的网友的认可。直到现在,他仍然怀着巨大的热情,继续努力创作新的作品。感谢网络,让老爸的创作之路变得不那么孤独,而是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张力。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_21-25岁_老爸上网了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21-25岁_老爸上网了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