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三章 从未见过如此有胆魄的人

1860年7月3日,曾国藩自宿松启程,取道安庆、建德,移师皖南。7月28日,抵达祁门驻营。

之所以要选址祁门作为大营驻地,是因为此处地理位置优越,其西面直通景德镇,便于从江西转运粮饷,东面通往浙江与宁国,为日后进兵江浙的必由之路,西北接建德、东流,可与湘军水师、安庆陆师遥相呼应,倚为后援。

真正到了祁门,一看地形环境,曾国藩更加高兴,只见周围层岩叠嶂,泉甘林茂,最妙的是每个隘口只需放一个哨兵即可坚守,相当节省兵力。

7月10日,咸丰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其节制。

朝廷下发的任命书很长,挂上去的官衔拖了一长串,把曾国藩自己都给逗乐了,他遂在任命书上自题一绝:“官儿尽大有何荣,字数太多看不清。减去数行重刻过,留教他日作铭旌(葬礼上用的旗幡)。”

曾国藩此次出征皖南,与过去不同,过去他只是带兵作战,如今身为总督,还兼有地方民政之责,可他又从未做过地方官,一时千头万绪,都不知从何入手,不由得感叹:“做官当从州县做起,才立得住脚。”

好在知人善任素来是曾国藩的强项,再加上向老友胡林翼“借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与此同时,“柔道”也令他大受裨益。

黄老可医心病

二十多年前,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

有一位同学性格偏狭急躁,看到曾国藩的书桌被放在窗前,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外射来的,你往窗前一坐,光线不是让你遮住了吗?赶快挪开!”

曾国藩语气平和地问他:“你叫我放在什么地方呢?”

“放在床边好了!”

曾国藩一声不吭地照做,果然把书桌移到了床边。

曾国藩学习很刻苦,晚上还要用功。这位同学又嘟囔开了:“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躁人吗?”

曾国藩没办法,只好改为低声默诵。

不久,曾国藩参加湖南乡试,考中了举人。捷报传到,那位同学这个羡慕忌妒恨啊,当即怒气冲冲地对曾国藩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

曾国藩听了没有跟他计较,反倒是旁边的同学不服气了,质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哼了一声,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

如此无理取闹,不可理喻,同学们都替曾国藩打抱不平,但曾国藩仍然毫不在意。这一年,他才二十四岁,其超人气度可见一斑。

走上仕途之后,曾国藩给人的印象却是极其较真儿,许多时候都一码归一码,似乎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但其实在私事和个人荣辱上他一直都相当豁达,有了战功恨不得全部归于同事或部属。这也是他能够仅凭道义来统摄湘军众将的原因之一。

曾国藩在意和计较的是公事,所谓“直道对官场”。这种在意和计较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那一年他不顾一切地奔父丧回籍,朝廷自然是有意见,连湖南地方也对他多有诋毁之辞。

在异乡孤立无援,人见人欺也就算了,没想到回家乡还得承受这么多莫须有的攻击,曾国藩内心十分痛苦,因此得了比较严重的失眠症。

好友欧阳兆熊听说曾国藩的情况,便推荐曹耀湘前去治病。曹耀湘懂得医术,同时也是一名学者,在做完初步诊断之后,他告诉曾国藩:“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岐黄是中医的代称,黄老则泛指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古代士大夫往往儒道互补,在仕途得意时强调儒家的积极进取,失意时便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来作为精神寄托。曹耀湘看出曾国藩所得的失眠症其实源于心病,是遭到严重挫折后的必然反应,他认为单纯的医药治不了曾国藩的病,学一点道家的人生观,倒或许有用。

曾国藩本来就是个博古通今的聪明人,被曹耀湘点透后,立刻变得豁然开朗,多少原先一直想不通的事一下子都能想通了。在日记中,他这样记述自己的感悟——

细细想来,古今亿万年,没有穷尽,可是人生也就只有几十个寒暑而已;大地数万里,看不到边界,但人生活在大地上,白天不过住一间房子,晚上不过睡一张床罢了;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就光是过一过目,他一辈子所能看过的书,也仅是九牛一毛;人情百态,事变万端,一个人水平再高,力量再大,他一辈子所能办成的事,亦只是沧海一粟。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知不觉,曾国藩的境界与之相合了,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作退一步海阔天空,什么叫作过刚则折,什么叫作能屈能伸。

曾国藩的性格至此发生了重大转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一贯的刚直中掺进了“柔道”,即所谓刚柔并济,内方外圆。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_第三章_从未见过如此有胆魄的人_黄老可医心病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第三章_从未见过如此有胆魄的人_黄老可医心病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