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全城大搜杀

1856年9月1日,韦昌辉从江西赶回。他的到来,显然出乎杨秀清意料之外:你打了败仗,我正要打你屁股呢,你还敢自己冒出来?

杨秀清不让开门,要韦昌辉打了胜仗再来见他。韦昌辉只好拉下脸来再三恳求,好说歹说杨秀清才松口放行。

这时候的杨秀清无论如何不会想到韦昌辉要来杀他。在一本清末笔记中,虽然也记载守军最初不让韦昌辉进城,但上面说韦昌辉是以“奉东王密书”为借口混进城的。

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之处在于,天京曾被江南大营围困多年,城防应该极其严密,加上太平军本身军纪严明,如果负责守城的杨秀清不答应或不知晓,很难相信韦昌辉可以靠编谎话过关,况且要是“东王密书”被当场拆穿,韦昌辉就无异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个儿的脚了。

同样是根据这本清末笔记的记述,韦昌辉进城后立刻对东王府发起攻击,最后把躲在水阁下面的杨秀清给生生地拖了出来。

且不论杨秀清身经百战,临场表现是否真的会这么㞞,只说韦昌辉攻击东王府,天京守军特别是遍布全城的所谓“东党”(杨秀清的亲信)不可能等闲视之,一定会群起援救。此类僵持战若打下去,未必对韦昌辉和秦日纲有利。

事实是,虽然进了天京城,但韦昌辉也并不能马上拿杨秀清怎样,尽管他要这么干的心情十分迫切。

在韦昌辉之前,近在江苏战场的秦日纲已经入了城。此君能被洪秀全列入勤王名单,除了也曾受过杨秀清的打骂外,肯听话,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是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他没什么政治头脑,所以洪秀全又不太放心,不敢完全赋以重任。

洪秀全看中的还是韦昌辉,只有这个长期接触官场厚黑面的小文人型将领,才足以完成使命。

韦昌辉先去天王府拜见洪秀全。这是按照规矩来,前线将领回天京莫不如此,杨秀清并不起疑。

当着众人的面,洪秀全将韦昌辉假模假式地大骂了一通,让他赶紧到东王府去向杨秀清请罪,私下里却交给韦昌辉一条他早就想好的计策。

韦昌辉按计而行。在见到杨秀清时,先不说战败的事,而是道喜,祝贺东王成为“万岁”。

洪秀全可说是摸准了杨秀清的脉络。东王本来憋着劲要给韦昌辉一顿板子,但“万岁”正是他的痒处,巴不得别人提起和拥护,何况是韦昌辉这样重量级的王侯。

杨秀清立刻转怒为喜,还留韦昌辉吃饭。席间一个得意忘形,毫无芥蒂,一个正中下怀,居心叵测,喝酒的效果自然大为不同,到酒饭上到一半时,杨秀清已然完全解除了戒备。

见时机已到,韦昌辉出其不意地拔出佩刀,使足力气一刀刺穿了杨秀清的心脏。

杀死杨秀清后,韦昌辉又威吓住惊慌失措并正要上前围攻的王府侍卫:“东王谋反,我受天王之命将其诛杀。”

随即出示洪秀全的密诏。众人一看,果然是天王的旨意,便再也不敢乱说乱动了。

接着,韦昌辉又和秦日纲一起,关闭城门,对“东党”进行全城大搜杀。在“东党”眼里,韦昌辉和秦日纲带来的人马就是“北党”,双方一场混战,“东党”因失去了杨秀清这个主心骨,又缺乏防备,所以在交战中不是“北党”的对手,非亡即逃。

当时的天京城里,还住着一些外国人。第二天拂晓,当他们出门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尸体,其中大部分为杨秀清的部下亲信,甚至是仆役和随从。

“东党”虽然被杀得四散,但其中很多人还是得以逃脱并藏匿起来。不久,他们得到消息,洪秀全只想除去杨秀清一人,因此责怪韦昌辉等人过度滥杀,已下令每人杖责五百,且在天王府公开受刑。与此同时,天王还邀请“东党”前来参观,以示不再殃及他人。

洪秀全的这番话其实正是“东党”们想听到的。杨秀清谋反不管真假,总是他个人的事,而且就这么成天躲躲藏藏也不是个办法,既然天王亲自相召并豁免,岂有不去之理。

去了一看,果然一干人等都被按在天王府的大厅外面,马上板子就要敲下去了。大家放了心,按照规定,把武器放在门外,一批批地在大厅里面落座,准备观看行刑。

他们不知道,即将被行刑的正是他们自己。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_第三章_用时间来熬_全城大搜杀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晚清帝国风云2·湘军崛起第三章_用时间来熬_全城大搜杀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