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三章 神州激荡

二、父亲郑芝龙投降清廷,儿子郑成功效忠明室

一六四五年六月,多铎瓦解了南京的福王朝廷,即弘光政权。其朝廷之中的官员苏观生、郑鸿达等人保护着唐王聿键进入福建,依附在郑鸿达的哥哥郑芝龙之下,并于一六四五年闰六月,也就是鲁王监国的同一时刻,称帝于福州。建元隆武。

郑芝龙是福建人,父亲做过泉州库吏。蔡善继做泉州太守时,府治后衙与州库仅隔一街,相距很近。郑芝龙十岁时,戏投石子,误中了蔡善继的额头。蔡善继把他抓住,本想治治他,但见他的姿容秀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富大贵之人,便笑着对郑芝龙说:“俗话说刑不上大夫,法不治贵人。”然后将他放了。

几年之后,郑芝龙与其弟芝虎流入海岛颜振泉党中为盗。由于郑芝龙聪明伶俐,对海盗之事立刻了如指掌,其见识也常常超过一般海盗。后来颜振泉死了,海盗群龙无首,郑芝龙便被海盗推为头领。

郑芝龙做了盗首之后,使海盗的力量迅速加强。纵横海上,所向披靡,官兵也拿他没有办法。

福建巡抚熊文灿便设法招仪,后来,郑芝龙便降到熊文灿门下。崇祯年间,郑芝龙管领东南海上商船。凡商船非得郑氏令旗,不能在海上来往。而要取得令旗,每船须交纳三千金。于是,郑芝龙成为富盖一方的大富豪。

郑鸿达将唐王聿键引至他的门下,本是想靠他的财力做成反清复明的大业。郑芝龙起初也是这么想,觉得如果能帮助隆武帝收复大明江山,自己便是有功之臣,功名利禄自然不愁。

然而,就在一六四六年八月,洪承畴奉旨招抚各地官员时,来到了福州。洪承畴约郑芝龙密谈,郑芝龙依言而去。

洪承畴问郑芝龙:“你不惜花费钱财助唐王反清复明,是为了什么?”

郑芝龙说:“自然是为了功名利禄!”

洪承畴说:“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老朱家气数已尽,你若勉强为之,是逆天意而行。你一事无成不说,还会血本无归。”

郑芝龙想这一年来,自己花钱确实不少,但响应唐王反清复明之士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投到鲁王门下了。因此觉得洪承畴的话确有几分道理,却又不甘心如此放弃,便对洪承畴说:“你所说的话确实没错!但如果我继续扶持反清复明大业,还可望有成。然而我若现在放弃,那我以前的钱全白花了。”

洪承畴一听,便知郑芝龙在与自己讨价还价。心里一合计,便有了主意,笑对他说:“你若投诚于我,我有皇上的尚方宝剑,可保你既不亏血本,还能得功名!”

郑芝龙一听,心想:助唐王反清复明是为了功名,投降洪承畴也是为了功名,权衡二者,还是投降洪承畴容易些,而且自己不吃什么亏,郑芝龙便答应了。

郑芝龙答应降清之事,被其子郑成功得知。郑成功觉得父亲为一己之私利,而置国家民族大业于不顾,是大逆不道。他当时便去质问父亲,问他为何投降清兵?父子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话。

郑成功说:“父亲若为财富与功名而投降洪承畴,必落千古骂名!”

郑芝龙说:“若为了不背骂名,而让我损失财富与功名,我是死也不干!”

郑成功说:“父亲,你怎么如此糊涂?”

郑芝龙骂道:“逆子!到底是谁糊涂?背不背个骂名有何关系?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被骂死的!现在有人骂我,我可以装作没听见,将来有人骂我,我更听不见!”

郑成功说:“父亲是会听不见的,可你的子孙会听见的。”

郑芝龙说:“天下非朱家一人之天下!朱家能得之,别人也能得之!现在朱家的气数已尽,别人取而代之,为何不可?”

郑成功说:“父亲既有现在,又何必当初?”

郑芝龙说:“为父当初助唐王帝业是为了保住郑家之家业,现在降清也是为了保住郑家之家业,为父没有错!”

郑成功见无法劝父亲回心转意,心里极为悲伤,只得闷闷不乐离开父亲。想起自己即将与父亲分道扬镳,心里更加不是个滋味。然而,他实在不能舍弃隆武帝。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反清复明的志向,更是因为隆武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原来郑成功本名郑森材,生于日本平户,母亲是平户土人之女田川氏。郑成功十五岁时,其父郑芝龙召他回国,到南京补弟子员。而当唐王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元隆武之时,郑芝龙便遣郑成功入见隆武帝。

郑成功依父亲之言前去拜见隆武帝。

隆武帝一见郑成功,便为成功相貌之伟岸,气质之轩昂,头脑之灵巧所折服,认为他是天下奇才,便赐郑成功姓朱,改森材为成功,并拜为中军都督。

郑成功感激涕零,表示要誓死帮隆武帝完成反清复明之大业。

现在,父亲劝他降清,他如何能够背弃信义,做苟且之人?郑成功自幼刚强信义,他宁愿背个不孝之名,也不愿负个不忠之罪。

郑成功想到此处,便又找到父亲郑芝龙,向其陈述其中利害关系。郑芝龙听不进郑成功的意见,反骂郑成功是不孝逆子。

郑成功见他回转无望,便对父亲说:“我若听你之言而降清妖,是对君主不忠;我若效忠明室保卫君主势必与你对立是不孝,如今对我来说,忠孝难两全。我思之,忠君为大,孝父次之,与其两者难全,不如弃其一而为之。我将与父断绝父子关系,一则可解我不孝之罪,二则可洗父以后有逆子之名。”说着,便跪下去,向父亲行了叩头之礼,然后起身离父郑芝龙而去。

郑芝龙见儿子郑成功与自己断绝父子关系,心里再无后顾之忧,便下令撤除对大清兵的一切防御。即使像福建与浙江境上的要道,称作仙霞关的地方,也无一人驻守。

隆武帝得知郑芝龙降清之后,心里乱了方寸。他是倚仗郑芝龙之力才称帝的。如今郑芝龙降清,他便失去了倚仗。作为一个光杆皇帝,他觉得来日无多,终日以泪洗面。

郑成功得知此事,便朝见皇上,并安慰他。

皇上难以相信,说:“你父已降清,你岂能负不孝之名而为朕?”

郑成功便哭着将自己如何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的过程说了出来。

皇上听了,大受感动,认为郑成功是普天之下最难得的忠义之士。虽与父断绝关系,是为不孝,实则是大孝。皇上感其忠义,便封他为忠孝伯。

后来,清朝贝勒博洛率军前去进攻福州,清兵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一路攻到福州。

隆武帝得知此消息,便由众大臣护逃到建宁,本打算进入湖南倚仗当时已举起反清复明之旗的何腾蛟。但是,天不遂人愿,一六四六年秋,隆武帝在延平被清兵所捉,回到福州被害。

郑成功得知此消息,悲痛欲绝。此后,他与其友陈辉、张进、施显、陈羁、洪旭等以及九十余部下乘船入海,至南澳募兵,得数千人。

一六四七年,即顺治四年,归到鼓浪屿,设高皇帝之位于岛上,与大家一起对着高皇帝的神位发誓,要誓死效忠明室。

吴三桂的发迹史2》_第三章_神州激荡_二、父亲郑芝龙投降清廷,儿子郑成功效忠明室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2第三章_神州激荡_二、父亲郑芝龙投降清廷,儿子郑成功效忠明室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