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六章 永历之讧

六、李定国奉诏除贼

李定国接到小太监送来的血诏之时,其处境也非常艰难。

清朝政府得知尚可喜、耿继茂和朱玛喇在广东大败李定国之后,顿时振奋起来。顺治皇帝觉得推翻明廷的机会到了,便召洪承畴议事。自从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多问于洪承畴。在他心目中,洪承畴虽然名为汉人,其实早已成了满人。所以,他对洪承畴非常相信。顺治皇帝问洪承畴:“洪爱卿,对于剿贼之事,你有何看法?”

洪承畴说:“对于汉人,臣历来喜欢利用其矛盾。”

顺治皇帝说:“永明之军,都是逆贼张献忠之部下,何来矛盾?”

洪承畴说:“据臣所知,孙可望称帝心切,而李定国又誓死效忠,其势必产生矛盾!”

顺治帝说:“朕观此事虽有隙可乘,但并非易事!若无雄才大略之人,恐难胜任。不知洪爱卿能否替朕出征?”

洪承畴说:“若圣上要洪某出征,洪某力死不辞。”

顺治帝说:“如此甚好!”于是让洪承畴经略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到长沙来指挥与大西军作战之全局。

洪承畴到长沙后,立即提出“两粤合剿”之策,其意是集中兵力压到南宁,企图将李定国消灭在南宁城内,从根本上瓦解大西军。

然而,孙可望为了防患李定国阻止自己称帝,已派关有才率四万人驻于广西田州,阻拒李定国的后路。

李定国于此困境,本已心急如焚,恰又接到永历帝的血诏,内外交困,李定国立刻昏倒过去。醒来之后,便哭曰:“我主苦矣!”然后召集众人商量对策。

众人一致认为:孙可望僭逼帝位,乱杀大臣,罪不可赦!现有永历帝血诏在此,正好奉诏讨贼,以保朝廷。

李定国见众将义愤填膺,也非常激动。于是对太监表示自己要“先除逆贼,后议恢复”,并让皇上安心。

小太监走后,李定国便冷静思索起来。按理,自己目前只有与孙可望联合抗清,或许还可一搏。若再经内耗,前途实在难料。因为自己手下仅六千余人!拿六千人与数十万之众去搏,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皇帝血诏已下,自己再没退步余地,只有以死一搏。成败与否,只有看天意而定了!

李定国退至四川,与关有才部相遇。李定国思之,若能全师而过,尚有一线希望,否则便再无胜机。他决定劝说关有才。

李定国对关有才及其部下说:“逆贼孙可望僭逼皇位,滥杀大臣,我们奉诏讨贼,望关将军放我们进去。”

关有才说:“我们只是奉命守关,无上峰之令,不敢放行,请李将军体谅。”

李定国说:“请问关将军,我们都是大明臣子对不对?”

关有才说:“对!”

李定国说:“那么我们是否要听命于皇上?”

关有才说:“唯圣命是从!”

李定国将永历帝的血诏出示。关有才及部下见之,无不流泪。

李定国见之,又说:“现圣上蒙屈,我等身为臣子,若不能护君,有违天意!”李定国此意是想劝降关有才。

果然,关有才听后,羞愧难当,率众投到李定国之下。这样一来,李定国不仅顺利过关,而且还充实了力量。

兵贵神速!李定国率兵抢先于一六五六年三月奔至贵州安隆,将永历帝接到昆明。驻守在昆明的大西军,得知实情,纷纷投到李定国名下。

永历帝感李定国之忠义,封李定国为晋王。为抚刘文秀之心,又封刘文秀为蜀王。

李定国与刘文秀商量对付孙可望之策。刘文秀认为他们与孙可望同为张献忠之养子,念此之情,宜和不宜战。一则可保兄弟情谊。二可存军实力。

李定国深以为然,他认为孙可望的矛头是冲向自己的,若自己出面求和,不仅不能和解,反而会加剧其矛盾。于是他劝刘文秀出面促成此事。刘文秀心想有理,便以自己的名义写血书一封给孙可望。

李定国便派白文选拿着刘文秀的血书到贵州去进行调解。

孙可望得知李定国从广西进入贵州,并将永历帝从安隆接到昆明,知道自己称帝无望,对李定国之恨又增加了一层。

白文选到达贵州后,便将刘文秀的血书面呈给孙可望,并苦口婆心劝说他。但不管白文选怎样劝说,孙可望都无法接受。后来,白文选说得孙可望火起,便将白文选也扣留下来。

孙可望扣留白文选之后,便打算与李定国决一死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孙可望调集兵力十几万,准备与李定国作最后一击。然而,他怕师出无名,便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一六五七年九月,孙可望率兵十几万渡过盘江,进攻昆明。

永历帝得知消息,立刻削去孙可望秦王号,命李定国、刘文秀迎敌,双方对峙于曲靖的交水。

李定国虽然通过收编孙可望一部分投降过来的队伍,加上刘文秀队伍,力量大大加强,但与孙可望来比,众寡仍然悬殊。因此,李定国认为此仗不可硬拼,只能计取。他召集众将商量。

刘文秀认为孙可望出兵,虽以“清君侧”为名,实则师出无名!其势虽众,但众将士必多异心不能死战。

李定国听取了刘文秀的意见,并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派兵潜入孙可望的队伍,将孙可望僭逼帝位,乱杀忠臣之真相告知对方,以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

孙可望亦知己军虽众,但敬重李定国的将士不少,此仗宜早打。于是,命军进攻。

双方交战之初,孙可望部下比较卖力,但后来,便越来越怠慢。孙可望得知是李定国派人策反之后,便杀了怠慢的将士,以逼将士进攻。

孙可望的部将马世忠、马惟兴、马宝、冯双礼等人本已对孙可望发动的这次反明之战不满,加之白文选在其中周旋,并道明事实真相,使他们明白错在孙可望。

这些部将都与李定国暗通,约定时间在阵前倒戈。

只有孙可望一人蒙在鼓里,仍然发出进攻命令。恰到两军交锋之时,马进忠等人突然倒戈相向。

孙可望见了,大吃一惊,知道大事不好,立即骑马向东逃命。

于是,孙可望的“清君侧”之举大败。

孙可望逃出之后,便投靠了清朝,并将大西军的军事秘密全部告知清朝。顺治皇帝便封他为王爵。后来,在猎狩之时,又以错射为名将他射死。

人问顺治帝,“孙可望有功于大清,为何射杀他?”

顺治帝说:“此等小人,既能反明,便会反清,留他何用?”

吴三桂的发迹史2》_第六章_永历之讧_六、李定国奉诏除贼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2第六章_永历之讧_六、李定国奉诏除贼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