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五章 丢帅保车

二、吴三桂捧了个热山芋

吴三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当初,他采取敲山震虎之计目的在于想使缅甸将永历帝擒来,所以,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天到来。现在,永历帝确实被缅甸人送回来,他却不知道怎么办了。

尤其是当他看完永历帝写给他的信以后,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起来。他仿佛看到了崇祯皇帝那双焦虑又无奈,且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眼睛,也仿佛看到了永历帝那忧郁而哀伤的目光。

吴三桂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着永历帝信中的话。尤其是:“将军犹是世禄之裔,即不为仆怜,独不念先帝呼?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之祖若父乎?”这些句子一次又一次地撞击他的心灵,令他难安。

现在,永历帝已成为自己的阶下之囚,但是,自己却不知如何处置他!很显然,让永历帝长期待在自己这里肯定不行。一是自己没有理由这样做;二是会使朝廷对自己猜忌。然而,将永历帝送回朝廷更不行,一是因为这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耻辱;二是因为自己不能忍受这种结局,怕永历帝遭受朝廷非人般的折磨。

正因为这样,吴三桂像手捧着热山芋,吃了也不是,丢掉也不是,不知如何办才好!

其实,吴三桂对永历帝存有怜悯之心,并不是因为永历帝在信中说:“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仇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奕而后,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对于自己是智是愚,他历来都挺有信心,对于自己是好人坏人,他从来都不想去计较,他只问成功与否,不计较过程与手段。

那么,他的怜悯之心源自何处呢?细细推敲,不是源自明廷的懦弱,而是源自清廷的霸道,不用说永历帝,吴三桂自己一直也处于一种被迫之中。

吴三桂思前想后,还是难以决断此事,便派人叫心腹之人来商量。众人来齐后,吴三桂首先将信递给众人看。大家便一个接一个地将信看了。看完之后,谁也不说话,各人思考着各人的问题。

吴三桂说:“大家说说吧!”

马宝说:“让永历帝留在云南!”马宝对永历帝的感情仍在,所以他不想将永历帝推出去送死!

杨珅问:“为何要这样?”

马宝说:“有了永历帝,我们便有了与朝廷抗衡的筹码!”

杨珅说:“可是,这样会激化我们与朝廷的矛盾。我们势单力薄,朝廷势重力大,我们与之抗衡,不利的是我们!”

马宝觉得杨珅所说的有理,便不知如何办了,反问杨珅说:“那你说怎么办?”

杨珅说:“杀了!”

随着杨珅说完,众人的目光立即凝聚到杨珅身上来了。

马宝问:“为何要除?”

杨珅说:“朝廷对我们的猜忌之心来源于我们对永历帝的态度。我们若名为囚之,实为保之的话,朝廷不可能不知。若知道,便等于我们树起了反旗。权衡利弊,只有杀之方为上策!”

胡守亮说:“我倒与杨珅兄的看法有些不同!”

马宝以为胡守亮支持自己的看法,立刻问:“为什么不同?”

胡守亮问:“现在还不能杀!”

杨珅说:“为何不能杀?”

胡守亮说:“我们引清兵入关,灭李弱明,已冷天下人之心,若要成事,已失势于先。永历帝虽弱,但他却可系万民反清复明之心。我们若杀之,便是绝天下义士反清复明之望!那么我们将会成为天下义士的仇敌。不用说我们将来能否成其大事,我看到时候我们会无处藏身。”

杨珅说:“我觉得胡兄之言有失偏颇!很显然,大明历经数百年,其势已衰,有如朽木,否则,绝不会因李自成振臂一呼而灭。我们若勉强支撑大明,与清廷对抗,就目前来说,是逆天意之举,恐难有成。倒不如杀之,以绝人望,众人必择贤主而事,我们倒可以趁机以成大事!”

方献廷说:“我觉得胡兄与杨兄之言都有道理!”

众人一听,立即将目光投到方献廷身上。因为他们素知方献廷为人稳重,不轻易发言,若发言便能击中要害,所以,大家都看着他。

马宝却说:“方兄讨什么好!哪里有两人都有道理的事?”

方献廷笑了笑,又说:“同时,我又觉得两人都没有道理!”

马宝说:“这倒奇了!先是说两人有理,让我一吓,又说两人都没有理!”

众人一听,顿时大笑起来。

马宝以为众人是赞叹他的意思,便越发得意地说:“说话切不可自相矛盾!”

众人笑得更欢。

吴三桂即时制止他说:“马将军切不可再打岔,请方兄说下去!”

马宝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方献廷笑着说:“没关系!我倒觉得马将军人如其言,快语快人,甚合人意。”然后话锋一转,便归了正题说:“胡兄之理在于恐失人心,杨兄之理在于要绝人望,仔细思之,确实都有道理,且并不矛盾。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但我为何又觉得二位又都错了呢?原因在于众人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

众人齐声问:“什么方面?”

方献廷说:“就是永历帝。”

众人不解其意,怔怔地看着他。马宝问:“你能否说得更明白些?”

方献廷说:“对于永历帝之人,我们没有见过,不知其人如何?唯有马宝兄弟见过,你能说出永历帝之人如何么?”

马宝憨笑道:“我只知行军打仗,哪管永历帝是什么人呢?”

众人见其憨厚可笑,心里越发喜爱他。

方献廷说:“我们既不知永历帝之人,却在妄论其生死,岂不是在草菅人命么?”

吴三桂问:“依方兄之意,该如何决断?”

方献廷说:“杀与不杀,决定于永历帝本人,而不是决定于我们!”

吴三桂问:“此话怎讲?”

方献廷说:“依方某看来,若永历帝宽厚仁德,机敏过人,既有帝王之态,又有帝王之资的话,我们便不能杀他!因为杀之,一是可惜,二是确实会犯众怒。所以,不如拥其为君而招呼天下,必成大事。即使会有不可逆料之灾,也在所不惜!”

马宝赞同说:“方兄此言确有道理!”

方献廷又说:“若永历帝昏庸无能,德不能服人,智不能过人,我们救他又有何用?拥立此人有如拥立枯木,难有生发壮大之机,不如连根拔掉,以绝人望。同时还可让平西王立奇功一件,宠信于朝廷,不愁将来不成大事!”

众人见方献廷分析精辟,见解深刻,大为折服。

吴三桂说:“我能否立功不要紧,关键在于能否成其大事!”

胡守亮说:“我倒有一忧!”

众人问:“何忧?”

胡守亮说:“如何得知永历帝之人品?”

方献廷说:“让人去试他再说。”

胡守亮说:“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岂能在一时之间窥人之德?”

吴三桂说:“我亲自去看看永历帝,再依天意而定。”

吴三桂的发迹史2》_第十五章_丢帅保车_二、吴三桂捧了个热山芋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2第十五章_丢帅保车_二、吴三桂捧了个热山芋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