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十七章 赵佶的江山与爱情

第二节

北宋帝国的宫闱,一直很安静。

在强大的文官政治的压迫下,皇宫中原本一直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吸引人眼球的主体的后系势力和太监势力失去了它的风采。

北宋一朝,除了真宗朝的刘皇后刘娥和徽宗朝的童贯,北宋后宫中除了皇帝本人,其他女人和不是男人的男人在政治角逐中基本没抬起过头来。

这样的政治格局有一个重要的影响,相比较其他王朝,皇帝本人基本可以做到后院无火,从而创造了北宋九帝的零废太子率和皇后金板凳的超稳定性。

赵佶的家庭生活也一如其他七个皇帝一样,可以用家中红旗不倒各处彩旗飘扬来形容。

端王赵佶十七岁的时候,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为妻,后来当了皇帝后,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和赵佶感情一般,但性格平和,是块当皇后的料,只可惜福薄,没当几年皇后就病逝了。

赵佶的第二个皇后是郑皇后,郑皇后原来是向太后身边的贴身小秘书,相貌清秀又略有文采,赵佶当王爷时很孝顺,常去老太太那儿敬孝,和郑秘书眉来眼去的就有了火花。向太后是精明老太太,怎能没察觉?端王当皇帝后,老太太就顺水推舟把郑秘书赏给了赵佶(另外还有一个王秘书)。

郑皇后也算得上一个贤内助,能主持后宫,能舞文弄墨,还能偶尔帮助皇帝处理简单奏章,替赵佶省了不少心。赵佶对郑家人也关爱有加,其堂兄郑居中曾官拜太宰出阁入相,一度与蔡京水火不容,也是反对收复幽云的保守派领袖之一。

后来赵佶退位,郑皇后变成了郑皇太后,郑皇太后后来随不争气的丈夫和儿子被女真人带去了五国城,在那儿生活了四年后病逝。公元1142年,赵佶与郑氏的遗骸运回南宋,两人合葬于永信陵。

除了两个皇后,赵佶比较宠爱的妃子还有大小刘妃,大刘妃入宫不久就极受赵佶宠爱,从才人连升七级为贵妃,可惜命薄,没当几天就病逝了,多情的赵佶悲痛了很久,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并作了纪念刘贵妃的长篇诗文,令乐府谱曲,时时奏唱,以表对阴阳相隔的爱人的怀念。

大刘妃逝世没多久赵佶又遇见了小刘妃,小刘妃出身很低贱,是一个酒家女,在太监杨戬的引荐下赵佶见识了这酒家女小刘的倾国倾城(皇帝、太监、酒家女的北宋版),很快掉入情网,把小刘收罗至宫中。小刘除了貌美,还有一个绝活是搞服装设计,经常设计出很多款式新颖的衣服让赵佶眼前一亮,这使得她和皇帝的爱情之花长开不衰。一时间,小刘妃设计的服饰引领了帝国时装界的潮流,为东京的贵妇们所追捧。

当然,后宫三千佳丽并不能满足赵佶那丰富的感情世界,花儿总是路边香,后来他常常微服出访,寻找自己新的春天。

在烟花柳巷的灯火阑珊处,他回头看见了李师师。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最具知名度的歌妓,在南宋元明的众多笔记和野史中均有提及,《东京梦华录》中便提到:“李师师,本角妓也……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小唱,就是歌妓,以唱当时的长短句即宋词为主,而李师师则是当时无可争议的头牌。明人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一部撰写名妓的传记)中则对李师师的情况交代得更为详细,说李师师是北宋末住在金线巷的角妓,色艺冠绝,在政和年间受到徽宗皇帝的青睐,成了皇帝赵佶的小三。

作为北宋帝国的天后级女歌星,李师师和当时的著名文人都有交流往来,当时的大词家周邦彦、晁冲之都有诗词相赠李师师。李师师和大词人周邦彦的交往甚密,是北宋词坛的一段佳话。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在徽宗朝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是北宋末期的大词人,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而在当时“贵人、学士、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是帝国的偶像级文人。

在李师师成名时期,周邦彦已经六十多岁了,初见李师师,老周便灵感激发,填下《玉兰儿》一首来赞美李师师: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此后二人交往甚密,对彼此才华的欣赏让他们成了忘年知己,据宋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记载,周词人晚年曾长时间住在李师师的金线巷,弹唱吟和,度过了周词人最欢乐的一段时光,其间周美成曾填词《洛阳春》给这位小了他近五十岁的红粉知己: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词中已看出二人关系的亲密,词中的老周对李师师的描述已经超越了美丽的外貌,更加关注这位高处不胜寒的佳人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她的未来的关心,希望他的红粉知己能早日找到好的归宿,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而宋人张端义笔记《贵耳集》则记载了周词人与李师师和赵佶之间的一段三角绯闻,更成为了北宋词坛最脍炙人口的佳话。

那夜月半弯,老周夜访李师师,二人交谈正欢,突然丫环来报说皇上也来了。

李周二人都有些慌,虽说两人是忘年之交,但孤男寡女夜处一室,被赵佶撞见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让老板知道自己勾搭他的小三,自己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随着皇帝脚步声的临近,正门被堵,跳窗不敢,周大词人顾不得自己的文人形象,选择了一个很不雅观的办法——躲床脚。

那晚赵佶心情很好,亲手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进贡的新橙。他惊喜地发现,一向冷艳的美人今夜脸上竟然浮现出了莫名的羞涩,如初恋的少女,是另一种绝艳的美。

那晚赵佶在金线巷和李师师温存缠绵呆了很久,三更方离去,可苦坏了躲在床脚的老周。

大词人就是大词人,李师师和赵佶刚走,从床脚爬起来的老周灵感忽来,提笔写下了他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少年游》后方离去: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师师回来后看到这首词作,又羞又喜又爱,便经常弹唱起来,很快,这首由周邦彦填词谱曲李师师主唱的情歌便风靡东京,成为年度最受欢迎歌曲。

赵佶听说自己的小三出新作了,便特意跑来金线巷,要听原唱,李师师脸红说听了你会生气的。

赵佶傻笑说我的小宝贝,最新的作品我听了怎么可能生气呢?快唱给我听。

不出李师师所料,听了李师师唱这首《少年游》后,赵佶醋劲大发,拂袖而去,很快就找一个名由把老周贬出东京。

贬走假想情敌后,赵佶屁颠屁颠跑到金线巷,李师师却不在,去给老周送行了。赵佶在金线巷坐了一下午,李师师方回来,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赵佶最看不得心爱的女人伤心,左哄右抱,李师师还是愁眉不展。

赵佶不笨,知道李师师为何而愁,要讨美人欢心,解铃还须系铃人。

于是他半带讨好半带醋意地问,今天去送周美成,大词人没给你填首词?

李师师泪眼婆娑地说有。

赵佶说弹唱一遍给我听听。

李师师抚琴弹唱了周邦彦刚刚写下的《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词意凄美,赵佶完全沉醉在李师师美妙的音乐中,陶醉了,半晌才感叹说,这个周邦彦确实是个才子,难怪你喜欢他,这样的人才不留在东京可惜了,改明儿我下道诏书,让他回来当帝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提举大晟府)。

赵佶此为,半是讨好美人,半是惜才,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

李师师虽然受宠,但却特行独立,据元人童天瓮《瓮天脞语》(该书在野史闲话中第一次记载宋江图归,潜入京访李师师的事迹)记载,后来赵佶公然拉下遮盖的“客商身份”,封其为李明妃、瀛国夫人。但从其他种种野史记载看,李师师并未入宫,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是《三朝北盟会编》在七十四卷引陶宣干《汴都记》记载,说赵佶被女真人软禁开封城外青城时,要朝臣把自己的几个宠妃送来,其中的名单上就有当时的另一个名妓赵元奴,而无李师师,据此大可推断李师师并未入宫。

而李师师的结局,则有好几种版本,最官方的是《三朝北盟会编》和《李师师外传》的记载,说金人入侵后,她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财产,助河北饷,鼓励前方的将士英勇抗击金军。而金军破开封后,金军主帅挞懒早就对北宋帝国第一天后的美艳垂涎三尺,命临时傀儡皇帝张邦昌一定要交出李师师。张邦昌带兵去金线巷,却没有找到李师师,东京的市民们冒着生命危险藏匿起这位他们敬慕喜爱的女人。张邦昌于是在东京开展了地毯式大搜索,花了很多天的时间终于搜出了李师师,兵士将李师师带到张邦昌面前,一向温柔的美女显现出了她的刚烈,痛骂张邦昌卖国求荣,虽然她只是一名娼妓,但只侍候娱乐东京爷们儿,宁死不去金营受辱,骂痛快后李师师拔出金簪自杀,不死,折而吞之,气绝。

而根据其他的一些野史记载,李师师并没有死,而是南渡,继续重操旧业,但已衰老憔悴,已无东京时的倾城绝代,一名叫刘子翚的文人在南方遇见人老色衰的李师师,想起当年东京天后的风采,不禁伤感万分,写下了一首《汴京记事诗》云: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无论是宁死不屈大义殉国,还是终老南方,李师师比起赵佶宫中的女人们都幸运得多。她虽然只是一名地位低贱的角妓,但特立独行、倾国倾城的她在帝国崩塌后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_第十七章_赵佶的江山与爱情_第二节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第十七章_赵佶的江山与爱情_第二节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