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目的论是阿德勒整个观点形成的基础。从目的论的角度去研究神经症、精神疾病等症状时,大脑、器官的生理、生化学状态和变化并不会立即引起相关症状。(Shulman,EssaysinSchizophrenia)是病人先有了某种需求,再由他自己创造出了这些症状。这种需求,正是引发症状之“目的”。只要这种需求还在,那么即便我们靠药物、催眠疗法等治好了眼前的症状,肯定还会出现其他新的症状。比如,说自己为偏头痛而痛苦的人,靠药物消除了头痛后,或许就会出现失眠问题。神经症患者,往往以奇迹般的速度治好一个症状,同时,又毫无征兆地立即获得新的症状。症状,与其说是“发生”,倒不如说是病人靠自己的自由意愿去创造出来的。[《有关人生之意义的心理学(上)》]并不是感情在支配我们,而是,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使用感情。

英语中表示“激情、激怒、热情”的单词passion,它的源语拉丁语“patior”具有“蒙受、承受”的含义。通常,人们认为passion是一种被动的情绪,很难抗拒。但是,被称为“使用的心理学”的阿德勒心理学却认为,人并不会被感情、激情所支配,而是,人在使用这些感情。感情是靠意志(atwill)出现、抑或消失的。[《有关人生之意义的心理(上)》]设想一下,在一家咖啡厅,服务员不小心洒了咖啡后,衣服被弄脏的客人勃然大怒的场景。服务员洒了咖啡和衣服被弄脏的客人大发雷霆这两件事几乎是前后连续发生的,看似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是,发生同样状况时,衣服被弄脏的人未必每次都会发怒。比如,洒了咖啡的服务员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服务员,或许客人就在一瞬间做了一个判断,对一个劲低头认错的服务员,微笑着说“没关系”。之所以发怒,是因为他要向对方传递某种讯息,想要促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某种要求,为了这个目的才选择了生气发怒。实际上,大声责骂的话,服务员接受客人要求的可能性也会有所提高吧。

阿兰讲完本章开头介绍过的哭闹的孩子的故事后,继续举了一个例子,这是被送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名马比赛佛勒斯的故事。一开始,任何驯养师都没能成功骑上比赛佛勒斯。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把比赛佛勒斯当成了脾气暴躁的马了。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却用心去观察和研究,还真发现了“针”。他发现比赛佛勒斯害怕自己的影子。它看到影子就会跳起来,这一跳,影子也会跟着它蹦起来,比赛佛勒斯会因此受到更大的惊吓。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对于比赛佛勒斯的行为,我们能找出其目的所在,即比赛佛勒斯是为了逃离不明真相的影子而蹦跳狂奔的。

发现这个原因后,亚历山大大帝就把比赛佛勒斯的鼻子面向太阳,让它保持这个角度不变,这样不仅使比赛佛勒斯安下心来,也让它感到了疲倦。比赛佛勒斯并不知晓自己为何暴跳。

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分析人的性格、调查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像比赛佛勒斯这个例子,重要的是要明确比赛佛勒斯自己都不知情的处境是什么、让它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换句话来讲,我们要找到无意识的行动、症状之目的。唯有这样,才可能改善现状,解决问题。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_使用感情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使用感情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