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人生所剩下的时间之长短,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像心肌梗死这种病,从发生症状到死亡为止的时间很短暂(当然,这是可以治好的病)。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病情发展以及死亡时间的疾病,病人就能在剩下的时间里按照优先顺序来完成想做的事情。但是,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死亡、不管有没有被医生宣告没剩下多少日子,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应该去拖延。

有关死亡我们会在后面谈及,此处,只是简单谈一谈我的看法。我所向往的人生是,不去介意死亡是什么、也不去介意未来所剩下的人生是长还是短而过活的人生。

苏格拉底说过,“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把我们手中所剩下的时间最有效地利用起来,好好地活下去”。(柏拉图《高尔吉亚篇》)

这句话对应苏格拉底另外一句名言。

“必须珍惜生命,不是说只是活着就好,而是,要好好活着。”(柏拉图《克里托篇》)

阿德勒说:“人生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其长度足够让我们活出价值。”(《儿童教育心理学》)只要长寿就能说有价值吗?并不是。长寿本身并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价值。

第一次意识到死亡时人活着绝对躲不开的主题是死亡。即使我们在平时完全忘记死亡而去忙碌过活,遇到生病时候还是会想到死亡这个问题。不管是什么病,我们都不能100%肯定它不会致死。即使不生病,也会遭遇事故、灾难,这都是有可能的。人最后必定要迎来死亡,这个事实也一定会对人的生存方式产生某种影响。

活着,总会目睹他者的死亡。但那毕竟是第三人称的死亡,而不是我自己的死亡,不是第一人称死亡。因此,明知人终究会死,但我们内心深处总会心存侥幸感觉自己是不会死的。

死亡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之一,是放弃回答。本身就没有答案或很难回答的问题,放弃思考就可以了。但问题是,“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实在太强大,强大得我根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偷偷绕开它。

前面我也写过,上小学时,祖母、祖父、弟弟都先后离我而去。我的心情很低落,什么都不想做,甚至没有力气活下去。可是周围的大人们却依然能够谈笑风生、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们一如既往地忙碌生活,我不禁好奇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根据阿德勒的报告,从事医疗工作的人中很多都是在小时候、在周围人身上经历过死亡、疾病。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天天都在想着死亡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心思做其他事。直到后来,终于摆脱了这种状态,并且开始系统研究关于死亡的问题。起初,我以为死亡这一主题是所属于医学范畴的,花了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不是。我是在高中时代遇到哲学的。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_好好活着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好好活着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