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两个人各自开着车去上班,正好遇到交通高峰期,一路上走走停停,很是令人恼火。其中一人觉得陷入了困境,在心里自我对话:“我受不了了!”“我得从这儿出去才行!”“我干吗要让自己每天都来受这个罪?”这时他感受到的是焦虑、愤怒和挫折感。而另外一个人却认为这正是一个放松的好机会:换盘磁带,在座椅上躺一躺。他告诉自己:“我倒不如趁机放松一下,反正都堵着呢,慢慢走吧!”“深呼吸几次,我就没那么烦躁了。”他感受到的是平静和对现状的接纳。这两个人所处的场景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因为他们进行了不同的内心独白,或者称为自我对话,最后体验到的情绪感受就完全不同。
事实上,不管在何种场景中,我们对自己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和感受。通常这些对话总是自动快速地就发生了,我们甚至都注意不到它们。于是我们会认为是外部的情景让我们产生了这些感受,但实际上我们对外部事件的解释和看法才是形成这些感受的基础。这个顺序可以表示如下:
外部事件对外部事件的解释,产生自我对话情绪感受和反应
简而言之,你要对自己的情绪感受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疾病等生理上的因素除外)。有的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为把责任推给周围的环境总是比自己承担来得容易。但是,掌控自己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承担责任的意愿。一旦完全接受了这种观点,你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是通往一种更快乐、高效和远离焦虑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