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关照自己是一切增强自尊的方法所共同依赖的基础。如果缺乏关怀自己、爱自己和呵护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一个人是很难获得深刻而持久的自尊体验的。

也许你幸运地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接纳、呵护和爱,从而为你的自尊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使成年后的你没有任何持续的不安全感,于是你增强自尊的途径就很简单且直接,只要在态度、习惯和信念方面稍加改变就行了。但是,对于那些终生都背负着不安全感的人来说,增强自尊要他们有能力把父母未能给予的东西补偿给自己才行。以往经历所造成的缺憾是可以弥补的,不过只能通过当好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这种方式才可能实现。

低自尊的成因

哪些童年遭遇会让你的成长过程伴随着不安全感或自卑感?

过度严格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很严格,或为你的行为确立了不现实的高标准,这可能会让你产生内疚感,让你觉得你无论如何都无法表现得足够好。当你长大成人之后,为了克服长期伴随着你的自卑感,你会继续争取表现得十全十美。你可能还会有强烈的自我批评倾向。

严重的童年缺失。 如果小时候你与父母某一方分离(这可能是离婚或死亡的结果),你可能会产生被抛弃感。你的成长过程可能会伴随着内心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期,这种感觉可能会由于某个对你重要的人的离世而被重新激发出来。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会借助对某个人或某种食物、药物、工作,或其他任何能够让你掩盖痛苦的事情的过度依赖来克服那种你早就深深体验过的被抛弃感。

父母的虐待。 身体和性虐待是剥夺的极端形式。它可能会留给你一种混合着自卑感、不安全感、信任缺失感、内疚感和或愤怒等的情结。在童年时期受到身体虐待的人在成年后可能会变成永远的受害者,也可能会变成对生活充满敌意的破坏者。在童年时期受到性虐待的人(尤其是男性)在成年后可能会通过对他人施以强奸或性虐待的方式来发泄他们的愤怒,也可能会把这种愤怒转化为自我憎恨和自卑感。在童年虐待中幸存下来的人往往在成年后很难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经常性的言语虐待,尽管比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容易忍受一些,但是也会造成同等程度的伤害。

父母酗酒或滥用药物。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考察了父母酗酒对子女的影响。长期酗酒或滥用药物会造成混乱的、不可靠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很难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或安全感。而随之产生的对问题的否认(denial,一种防御机制,指无意识地抵赖或否认自己具有那些会引起焦虑的思想、情感、愿望或需要)——通常父母双方都会否认自己有这些问题,让孩子学会了否认由家庭环境所造成的感受和痛苦。这样的孩子大多数都将伴随着低自尊感或低自我认同感而长大。幸运的是,现在有很多支持组织可以帮助那些在酗酒者家庭长大的人治疗过去的经历带给他们的伤害。如果你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酗酒,推荐你阅读以下书籍:Claudia Black所著《这绝不会发生在我身上》(It Will Never Happen to Me ),Janet Woititz所著《在酗酒者家庭长大的人》(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以及Herbert Gravitz和Julie Bowden所著《在酗酒者家庭长大的人适用手册》(A Guide for 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你也可以加入你所在地区针对在酗酒者家庭长大的人的支持组织或治疗机构。

父母的忽视。 有些父母因为过分关注自己或自己的工作,或者出于其他原因,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注意或爱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不得不靠自己来面对一切,于是常常产生不安全感、无价值感和孤独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倾向于忽视或忽略自身的需要。

父母的排斥。 即使没有进行身体虐待、性虐待或言语虐待,某些父母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种感觉,即他(她)的存在是多余的。这种极具伤害性的态度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权存在于世。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逐渐发展出自我排斥或自我破坏的倾向。有这种童年经历的人,如果想要弥补父母未能给予他们的,就必须学会关怀自己,学会爱自己。

父母的过度保护。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从来不敢去尝试独立,也不敢相信家庭之外的外部世界。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害怕离开让他们觉得安全的人或地方。通过学习承认并关心自身的需要,被过度保护的人可以获得独立生活的信心,并且会发现外部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当中的那般危险。

父母的溺爱。 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从来没有充分领教过什么是延缓满足或合理限制。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容易变得烦人、缺乏耐心,或者变得难以开始并坚持个人努力。他们习惯了坐享其成,不会去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担负相应的责任。除非他们愿意担负起个人应负的责任,否则长大之后当他们发现再也没法像小时候习惯的那样坐享其成时,会感到生活欺骗了自己,并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以上这些可能的原因中有没有哪项符合你的情况?或者符合你的情况的还不止一项?一开始你可能会难以承认你的过去存在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对童年的记忆常常是朦胧不清的,尤其是当我们压根就不愿意去回想曾经发生过什么的时候。回忆并承认过去在你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责任归咎于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很可能已经尽最大努力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了你,这种“最好的东西”很可能正是他们小时候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回忆过去的目的是为了对过去释怀,并重建现在。来源于过去,建立在恐惧、内疚感或愤怒基础上的旧行为模式很容易妨碍你当前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除非你能辨别出这些行为模式并最终放弃它们。一旦你承认并最终原谅了你的父母所没能给予你的,你就能真正开始学会关爱自己。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你开始做自己的好“爸爸”或好“妈妈”了。在本节的其余部分,将介绍关照自己的三种重要方法:

承认并满足你的基本需求。

建立并培养与自己的“内在小孩”之间的亲密关系。

每天花点时间从小处入手开始学会自我呵护。

你的基本需求

说到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房屋、衣物、食物、水、睡眠、氧气等诸如此类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心理学家对人类具有更高级的心理需求的确认,距今不过几十年时间。心理需求尽管并不是生存所急需的,但心理需求的满足是精神健康的基础,也是对生活的合理调节。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认为在生存和安全这两个初级需求之上还有三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他把五个需求层次排列成等级系统,如下表所示:

自我实现的需求(指在整个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尊重需求(指对尊重自己、主宰感和成就感的需求)

归属与爱的需求(指对来自他人的支持和友爱、亲密关系和被团体认同的需求)

安全需求(指对稳定、安全、有保障的环境的需求)

生理需求(指对食物、水、睡眠、氧气等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求)

在马斯洛的理论中,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前,难以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一个人还在挨饿,就很难产生归属与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在更精确的程度上,如果你的归属与爱的需求未被满足,心怀孤独感和疏离感,那么也很难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马斯洛的著作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他估计当时美国人平均满足了90%的生理需求,70%的安全需求,50%的归属与爱的需求,40%的尊重需求以及10%的自我实现需求。

尽管马斯洛把尊重的定义限制于成就感和主宰感的范围,我们相信自尊还依赖于辨别和关照自身的需求这两个方面。

你如何辨别自己的需求?下面这些重要的人类需求你都意识到了吗?

人身安全

财产安全

友谊

他人的注意

被倾听

有人指导

被人尊重

被人认可

表达并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归属感

呵护

与他人的身体接触

亲密关系

性爱的表达

忠诚和信任

成就感

朝目标接近的感觉

在某个领域能胜任或有专长

为社会作出贡献

娱乐和休闲

自由、独立的感受

创造性

精神觉醒——与“伟大力量”的联系

无条件的爱

现在再仔细看一遍这个列表并问问自己,当前对你而言这些需求有多少是真正被满足了的?你的哪些需求没得到充分的满足?接下来的时间你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步骤来满足这些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如果你在为克服恐惧症而建立了“逐步暴露等级表”,那么依次完成各等级的任务将帮助你满足第17和第18条需求。去舞厅或看场电影可以稍稍地满足娱乐的需求。学习关照自己的重点在于辨别和满足自己作为人类一员的基本需求。上表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生活中哪些领域应予以重视。接下来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图表来作一个计划:下个月你将采取什么实际行动来更好地满足你的五种(或更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

与你的“内在小孩”建立亲密关系

“内在小孩”——你身上有如孩童一般的部分,这个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了。心理学家荣格将其称为“圣童”(divine child),而宗教思想家埃米特·福克斯(Emmet Fox)将之称为“灵童”(wonder child)。但“内在小孩”究竟是什么?你怎么才能辨认你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你身上有如孩童一般的部分。

◎你身上体验着并表达着你内心深处对安全、信任、呵护、关爱、接触等情感需要的那部分。

◎你身上活泼的、有活力的、有创造力的以及顽皮的那部分(有如一个真正的小孩被允许一个人自由玩耍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你身上一直承载着童年的痛苦和情感创伤的那部分。强烈的不安全感、孤独感、恐惧感、愤怒感、羞耻感或内疚感,即使这些是由当前情境所激发的也都属于你的“内在小孩”。实际上,我们现在所产生的情绪感受大部分是在童年时期就曾体验过的,很少会出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情绪感受。我们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强烈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我们在童年时期对某事件的反应(或未能反应的)模式。

你如何才能感觉到你的“内在小孩”的存在?如果你愿意让你的“内在小孩”自由表达他(她)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自然和更有创造力。你还会发现去关怀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关怀、流露自己的脆弱以及信任别人都是如此自然的事情。你会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保持紧密联系,并能自由成长。另一方面,如果你抑制和否认你的“内在小孩”的存在,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放松或难以感到快乐,或者变得逆来顺受,一再重复那些让自己痛苦的行为模式。你也可能会感到拘束、压抑、放不开手脚;难以信任他人或在他人面前流露自己的脆弱;难以关心他人或接受他人的关心。最后,你还可能会对自己内心的感受视而不见,变得过度刻板或过度需求一切都在自己的严格掌控之下。

你该怎样做才能建立并培养与自己的“内在小孩”之间的健康关系呢?这里有四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步骤:

克服批评、拒绝和或否认自己的“内在小孩”的态度;

让你的“内在小孩”表现出来;

将消极情感状态视为来自你的“内在小孩”的积极需要;

把呵护“内在小孩”当成每日必修课来做。

克服以消极态度对待“内在小孩”

个体往往参照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其“内在小孩”,这是一条基本真理。你很容易把父母对待你的态度和行为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管它们是好还是坏。如果他们对你过度挑剔,你长大后可能会过度地自我挑剔,尤其是针对自己身上“孩子气”的或不甚理性的、冲动的那些行为。如果他们忽视你,你长大后可能也会忽视你的“内在小孩”的需要。如果他们太忙以致无法照顾你,你长大后也可能会因为太忙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内在小孩”。如果他们虐待你,你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破坏者或变成一个虐待狂。如果你的父母禁止你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你长大后就可能会否认自己的情感。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为了能够改善你与“内在小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为了能够做自己的好“爸爸”或好“妈妈”,你需要克服任何一种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会使你挑剔、忽视或否定你的“内在小孩”的需要和感受的态度。

让你的“内在小孩”表现出来

也许在学习克服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消极行为模式的时候,你就已经想先让你的“内在小孩”表现出来了。即使你还没有能够改变所有你强加于自己的限制,让你的“内在小孩”表现出来也将是一个很有用的步骤。有很多好办法可以采用,包括:1)内观;2)给自己的“内在小孩”写信;3)用照片当作提醒物;4)各种能让“内在小孩”有表达机会的现实活动。你会惊喜地发现照料你的“内在小孩”比抚养一个真正的小孩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内观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内观程序,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培养与自己的“内在小孩”之间的亲密关系。把内观程序用手机录下来,每一句话后面停顿一下。当出现“暂停”的指示时,延长停顿时间,如10~20秒。你可以自己来录制,也可以请朋友帮你录。要确保在开始内观之前,先给自己10~1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深度放松,因为深度放松会增加你的回忆能力和进入“小孩子”角色的能力(你可以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或任何你喜欢的深度放松方法)。

为你的“内在小孩”疗伤 [1]

想象你坐在一张摇椅上,感到非常舒服。你感到自己在轻轻地前后摇晃。在你不断地摇晃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开始飘浮起来了……你在飘浮……飘浮。你轻轻地摇晃着、飘浮着……慢慢地你开始飘浮在时光之中。你开始感到自己在一岁一岁地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时光在倒流……回到了80年代……回到了70年代……慢慢倒流回过去……你变得越来越小。你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回到了很小的时候。现在想象你能够看见很多年前那个小小的自己。很快你就能看见那个小小的自己了。也许你现在已经看见她了。她看起来怎么样?她穿的什么衣服?她有多大了?你看得见她在哪里吗?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你看见她在做什么了吗?也许你看得见她的脸,你仔细看看,她的眼睛里有什么表情?你能看出这个小小的孩子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吗?(暂停)在你看着这个小孩子的时候,你能想起在她的生命中缺少了什么吗?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她一直快乐不起来?(暂停)如果有什么人或什么事情阻碍了这个小孩子得到完整的幸福和快乐,或许你可以在你的想象当中看见那个人或那件事。(暂停)如果你什么人都没有看到,你可以想象你的爸爸或妈妈或其他任何一个你希望现在就站在你眼前的人。(暂停)现在你心中的这个小孩对站在她面前的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有什么感觉?现在她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她眼前的这个人说?如果有的话,就放心地说出来吧。(暂停)如果她感到害怕或者不知道说什么,那么就想象现在已经是成人的你也进入了这个场景,站在她身边。(暂停)现在你准备好了吗?想象成年的你站在你心中这个小孩的身边,代表她对你们眼前的这个人说话。成年的这个你可以说任何自己想说的话。告诉你的父母或其他任何站在你们眼前的人任何你想说的话……哪怕是你从来没对他们说过的话。(暂停30秒或更长时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你怎么看待那件让我感到如此……的事情?”(暂停20秒或更长时间)或者你可以完成这个句子:“我希望我能……”(暂停20秒或更长时间)告诉你眼前的这个人,有什么事情是你曾经希望他能为你做,可是他没有做的。当你说话的时候,要说得又大声又清晰,这样那个人才能真正听见。(暂停20秒或更长时间)你眼前的这个人有什么反应?听听他们有什么反应。(暂停20秒或更长时间)如果他们对你有回应,你就再回答他们。如果他们没有任何反应,你只需要说完你想说的话就好了。(暂停)当你说完之后,你可以请你眼前的人离开……或只是暂时回避一下直到你准备好再一次说话……或者请他们留下来,告诉他们你愿意接受他们并给他们一个拥抱。(暂停)

然后回到现在来吧。看看如今已经是大人的你和小时候的你正并肩站在一起。(暂停)如果你愿意,可以把小时候的自己,把那个小小的孩子紧紧地抱起来,感受着对她的爱。紧紧地抱着她,告诉她一切都好好的。告诉她你知道她的感受。告诉她你理解她,你在她的身边,你会帮助她。告诉她,你非常非常的爱她!(暂停)如果要你用一种颜色来描述你对她的爱,你会选择什么颜色?(暂停)那么现在让这个颜色、你的爱环绕着这个小小的孩子,让她感觉到在你怀中的宁静。(暂停)告诉她你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棒的小孩……你爱她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微笑的方式,你爱她的一切。告诉她你关心她;告诉她,她很珍贵……(暂停30秒或更长时间)

可选步骤  现在把这个小小的孩子抱在膝上和她说话。她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如果有人愿意解释,她就愿意去理解。告诉她,因为她的妈妈或爸爸在他们自己小时候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所以他们没有能够用她所期望的方式来关心她、爱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爱她……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困难所以没有能力用她期望的方式来爱她。这个孩子只是需要有人向她解释……以前从来没人向她解释过她的父母小时候遇到的问题。(暂停)这个孩子能够理解她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遇到的问题而不能用她期望的方式来爱她或者关心她吗?你心中这个孩子准备好原谅爸爸 妈妈曾经做过的事情了吗?(暂停)如果她现在还没准备好,也不要着急,可能过一段时间她就能准备好了。如果她现在已经准备好了,那就继续想象爸爸妈妈站在你的面前。(暂停)现在告诉你的爸爸妈妈,用任何一种你想用的方式,告诉他们你原谅他们了。告诉他们你原谅他们的缺点了,因为你知道是他们自己遇到的问题妨碍了他们成为最好的父母。去吧,现在就去告诉他们你原谅他们了……(暂停30秒或更长时间)

(接下来对自己说一些“醒过来”的指导语。)

给你的“内在小孩”写信

完成内观程序后,或借助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回忆之后(见下一节),你可能想要给你的“内在小孩”写封信。你可以告诉你的“内在小孩”:1)你对他(她)有什么感觉;2)你对他(她)作为一个小孩所遇到的事情有什么感觉;3)你多么希望了解他(她);4)你希望从他(她)身上学到什么。当你写完信之后,敞开心扉尝试扮演你的“内在小孩”的角色。然后尝试从“内在小孩”的角度给成年的自己回信,告诉成年的自己,你对他(她)的感觉和你希望他(她)做什么。你甚至可以试着用小孩的笔迹来写这封信,以更好地体会到你的“内在小孩”的感受。你会惊喜于这种开放式交流的效果的。这里有一个例子,是一位成年女性写给她的“内在小孩”的:

亲爱的小孩:

我一直想回到过去,告诉你我有多么爱你,多么想在你痛苦和不幸的时候保护你。你这么小,这么脆弱,却要一个人面对这么多的痛苦。我想让你知道现在有我在你身边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感到害怕,你就呼唤我,我会前来紧紧拥抱你、安慰你、保护你。

我知道目睹爸爸发火是一件非常非常令人恐惧的事情。他发出可怕的大吼大叫声,有时甚至会打妈妈或哥哥。他从来不打你,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你产生很大的内疚感,让你觉得你似乎是和他一伙的。每次他打妈妈或哥哥时,你觉得你也在和他一起犯错。

我希望你可以多告诉我一些你的感受,对你自己、对爸爸、对妈妈和对哥哥的感受。我想你可能忘记了很多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是因为现在这些事情已经没有意义了,也或者是因为它们实在太恐怖了,你不敢记起来。要忆起一件没有图像、没有言语,甚至没有附带任何概念的事情是很困难的——就如回忆一场梦一样。

你想起来的事情越多,我就越能理解我是谁,我是怎么做的,我有过什么感觉。我知道对你来说回忆是很痛苦的事,我希望你知道我是多么感谢你在为我而回忆。请记住从现在开始,只要你需要我,我一直在你身边。

爱你的

(签自己的名字)

借助照片

随身携带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并且不时拿出来看看,以提醒自己“内在小孩”的存在。回忆在照片里的那个年龄阶段,你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以及你的感受。一张照片看一星期以上,然后换一张另一个年龄阶段的照片,重复上述步骤。

现实活动

有很多现实活动都可以增加对“内在小孩”的觉知和亲密关系。每天用10分钟时间来做以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会有帮助:

◎拥抱你的泰迪熊或其他毛公仔;

◎去儿童乐园荡秋千或玩其他娱乐设施;

◎以同辈的身份而不是长辈的身份和自己的子女一起玩耍;

◎吃一支蛋筒冰激凌;

◎去动物园;

◎爬树;

◎其他任意一项你小时候喜爱的活动。

在做上述事情的时候试着深入体会当小孩的心情。你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所产生的感受会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对待“内在小孩”的态度。

将消极情感状态视为来自你的“内在小孩”的积极需要

如果你遇到一个感到害怕、迷惑或被抛弃的孩子,你很可能会尽力去呵护和安慰他(她)。而当你自己感到不安全、害怕、孤独、被抛弃或其他类似感受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通常我们只是简单地否认自己的感受或因为自己有这些感受而批评或讨厌自己。在通往增强自尊的道路上,你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改变之一就是重新认识诸如不安全感和匮乏感等消极情感状态,把它们视为来自你的“内在小孩”的请求,而不是将它们视为应该予以警惕的弱点。如果你承认并呵护这个躲在消极情感状态后面的可怜的“内在小孩”,不再对他(她)的需要置之不理,你将能够更快地抚平过去给你造成的伤害。

下一次当你感到害怕、不安全、匮乏、脆弱或愤怒、挫折、厌烦的时候,尝试问问自己:“在这些感觉后面隐含着什么需要?现在我的‘内在小孩’需要什么”?然后不吝时间地给予你的‘内在小孩’足够的注意、关心,并呵护他(她)的需要,最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好受多了。

学会将消极情感状态视为来自你的“内在小孩”的积极需要,将会改变你的生活,并对你的自尊的建立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这就是“做自己的好‘爸爸’或好‘妈妈’”的全部意义。

范例:

来自“内在小孩”的悄声请求

你刚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回到家里。在浴室镜中你看到自己的面容简直难以忍受:你的妆化得太浓了,又花得一塌糊涂,看起来又老又丑。你开始想,“这种感觉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你本来可能会陷入低落的情绪中,但是你没有,你选择了询问你的“内在小孩”当前有什么需要。于是你没有补妆,而是往浴缸里放满热水。你往浴缸里放了几个沐浴玩具——橡皮鸭和儿童茶壶,即便觉得这样做有点傻。你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玩具。你泡在热水里玩玩具,用茶壶假装往杯子里倒茶,和橡皮鸭说话,就像小时候你经常玩的那样。你在浴缸里想泡多久就泡多久,让你的手指和脚趾都泡得如同起皱的梅干一样。当你再往镜子里看看自己时,发现自己看起来粉嘟嘟暖乎乎的。现在你可以容忍刚才的样子了,毕竟你累了一整天嘛!

你妹妹晚上要来你家玩,你花了两个小时来为她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晚餐。但是她在最后一刻又打电话说她不舒服所以不来了。你怀疑她可能是另有约会,顿时感到又难过又生气。本来你可能会沉湎于这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可是你没有,你转而询问自己的“内在小孩”的需要。你没有怒火冲天地把晚餐乱扔一气,而是决定来玩一次“过家家”:你是自己请来的尊贵客人,你刚刚为自己准备了一顿丰盛的美食。你给自己做了一个纸皇冠戴在头上,坐在两支蜡烛之间的主位开始享受烛光晚餐。在晚餐中,你不时举杯向自己道祝词。你慢慢地享受着每一口食物美妙的色香味,毕竟你坐的位置可以很好地欣赏到满桌的美食。晚餐用毕后,你感谢自己为自己提供了如此美妙的时光。

把呵护“内在小孩”当成每日必修课来做

你该做些什么来关心和呵护你的“内在小孩”呢?本章最开始部分谈到过辨别并满足24种基本需要。从满足这些需要开始当然是一个良好开端。如果你满足了所有这些需要,将大大地帮助你发展与“内在小孩”之间的健康关系。前文描述的让你的“内在小孩”表现出来的练习,也能培养你与自身这个重要部分之间的更为亲密,并且更具支持性的关系。除此之外,自我呵护还包括很多小行动,它们都能帮助你培养与自己内心的健康关系并最终提高你的自我价值感。就如你可以从小事做起,对你的伴侣、子女或好朋友表示关心和爱护,从而巩固你们之间的关系一样,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下表指出了呵护自己的51个小行动,你可以把它们当成每日必修课来做。

自我呵护行为

下列行为对大多数身患焦虑或抑郁症状的人都会很有帮助。每天完成至少一个或两个项目,或者代之以其他任何让你觉得愉快的事情,你的“做自己的好‘爸爸’或好‘妈妈’”的技巧将逐渐成熟。你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唯一可能失去的就是你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而与此同时,你将赢得大大增强了的自尊感。

冲个热水澡。

在床上吃早餐。

洗桑拿。

做按摩。

为自己买朵玫瑰花。

洗个泡泡浴。

去宠物店逗逗小动物。

在公园风景优美的小路上散步。

去动物园玩。

去美甲或修脚。

停下来闻闻花香。

早起去看日出。

欣赏日落。

看一本好书,在柔和的音乐声中享受一段轻松闲适的时光。

看一部喜剧片。

在你最喜欢的音乐声中独自跳舞。

提前睡觉。

在户外星空下睡觉。

找个休息日给自己安排一天“精神健康日”。

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

出去走走。

给一个或多个好朋友打电话。

独自去高档餐厅吃饭。

去海滩。

开车兜风。

冥想。

买新衣服。

到书店或音像店里想逛多久就逛多久。

给自己买个毛绒玩具回来玩。

写封情书寄给自己。

请一个特殊的人来呵护你(喂你吃饭,抱你并或给你讲故事)。

给自己买一个特别的礼物。

去看一场好看的电影或展览。

去公园喂鸭子、荡秋千,等等。

去博物馆或其他有趣的地方。

容许自己多花一点时间来完成正在做的事情(放任自己游手好闲)。

玩最喜欢的智力玩具。

泡个热水澡或用按摩浴缸洗澡。

录一段全是肯定信念的录音。

写下与你的目标有关的理想情节,然后进行内观。

读一本鼓舞人心的书。

给一位老朋友写信。

煮点特别的东西吃。

去逛街,只逛不买。

买一盘指导你冥想的磁带。

听一段积极的、励志的录音。

用一个专门的日记本来记下与你的成就有关的事情。

给全身抹上芬芳的乳液。

自慰。

锻炼身体。

抱着你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发呆。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_第131篇:第14章-3_关照自己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第131篇:第14章-3_关照自己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