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七章(上)

鲍勃、杰克、休吉和帕西回到了围场中,看看怎样才能使家畜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兴旺起来;菲打开了一瓶崭新的黑墨水,恶狠狠地拧上红墨水的瓶盖①;梅吉明白,她的鞍马生活将要结束了,因为,用不了多久詹斯就会回家,而且男人们也要转而寻找工作了。

"我估计,"他写道。"从现在开始,我在甘蔗田里再也干不上几年了。这些日子来,衰老的后背有点儿疼,可是,我还是能和他们中间最棒的人一样地干,一天割八吨或九吨。我们还有另外十二队人为我和阿恩割甘蔗,都是些好家伙。钱挣得很容易,欧洲需要糖,希望我们尽快地生产出来。我一年能挣5000多镑,差不多全节省下来了。梅吉,现在离我搞到基努那附近的地主用不了多久了。也许,在我把一切都弄妥之后,你就想回到我身边了。你想要的小孩儿我给你了吗?真有意思,女人是怎样的把心都扑在孩子身上啊。我想,这就是我们破裂的真正原因,对吗?告诉我你日子过得怎么样,德罗海达的旱情怎样吧?你的卢克。"

菲走到了外廓上,梅吉正坐在那里,手中拿着信,怅然若失地望着庄园葱茏威茂的草坪。

"你认为他真会那样做吗?"

"我想会的,总有一天。"

"梅吉,你会去和他呆在一起吗?"

"过100万年也不去。"

尽管从1915年以来这里就有了一台牧工们称之为"驴"的机器,但是她还是不愿意在剪毛棚里通上电,德罗海达难道不需要那些光线柔和的灯吗?恐怕是不要的。但是,这儿有一个新的煤气炉,使用订购的罐装煤气,还有十来个煤油冰箱,澳大利亚的工业尚未得到一个和平时期而起步,但是,新的设备终究会来的。

菲没有笑,她是极少笑的。"唔,要是到现在你还是不是一个女人的话,你就永远不是了。我有资格这样说你。我一定是老了,觉得爱罗嗦了。"

"是的,是这样的。可是,你岔开了我的问题。为什么不和卢克离婚,再嫁人呢?"

"这是违背教规的。"

"听!他在那儿,是戴恩!你知道吗?他这个年龄就能像我那样骑在马上了。"她向前一探身子。"戴恩!你在干嘛呢?马上出来!"

"妈!你觉得土壤的味好吗?真好呀,妈,真的!"

朱丝婷出现了,走过来站在他的身边。她个子也很高,但与其说是苗条倒不如说是皮包骨头,满脸雀斑。在那棕色的斑点下,很难看清她的面貌,但那令人气馁的眼睛还是像婴儿时期那样浅淡;在雀斑之中很难看到那双过于浅淡的沙色眉毛和睫毛,淘气的脸旁乱烘烘地长着像帕迪那样极红的卷发。谁也不会把她称之为一个俏孩子,但是谁也不会忘记她,这不仅是由于她那一对眼睛,而且也是由于她那极强烈的特点。严峻、直率、坚定而聪慧,大伙都觉得八岁的朱丝婷还是像婴儿时斯那样小。只有一个人和她特别亲密:就是戴恩。她依然溺爱他,依然把他看做是她的财产。

这就导致了她和她母亲在愿望方面的许多冲突。当梅吉挂起了马鞍,重新回来作母亲的时候,这对朱丝婷是个不堪忍受的打击。有一件事,自从朱丝婷确信她在任何事上都是正确的时候起,她似乎就没有需要一个母亲的愿望了。她是个既不需要知己女友,也不需要别人的热烈赞同的小姑娘。她所萦心挂怀的是,梅吉几乎是个打扰她和戴恩愉快相处的人。她和外祖母处得要好得多,外祖母正好是朱丝婷由衷赞赏的那种人,她保持着距离,对一个人有点儿小算盘觉得很好玩。

"糖蜜!"她洋洋得意地说道。

戴恩曾在史密斯太太的食品室里发现了一罐糖蜜,吃了许多,之后便大倒其胃。他承认了这个讽刺;可是却反唇相讥。"我还活得好好的,可见它不是那么有毒。"

可是,菲的心中却在想着别的。"老天爷,他简直活脱像他父亲。"她说道,望着戴恩一低头钻进了最低的前排花椒树,从视线中消失了。

梅吉觉得自己身上发冷,这几年来一听到人们说起这样的话就抑制不住产生这种的反应。当然,这只不过是她自己心里发虚罢了。人们总是指卢克的。为什么不是呢?卢克·奥尼尔和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基本相象、但是,当人们说起戴恩和他父亲相像时,她虽然竭力掩饰,可还是做不到那样自然。

突然,菲的手伸了过来,放在了梅吉的膝头上,她在微笑着--既不是抱怨,也不是蔑视,而是一种令人不解的同情,"不要对我说谎,梅吉。你可以对普天下任何人说谎,但是不要对我说谎。什么也不会使我相信卢克·奥尼尔是那孩子的父亲。我不是傻瓜,我有眼睛。他身上没有卢克的血统,根本没有,因为实际上不可能有。他是那个教士的形象。看看他的那双手,发际在前额形成V型的那样子,他的脸型和眉毛、嘴的形状吧,甚至连他走路的姿态都像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梅吉,像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啊。"

"当然不知道,"菲肯定地说道。"人们除了注意眼睛的颜色,鼻子的形状,整个体材,别的就注意不到了。这些长得确实像卢克。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曾经观察了你和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很多年。他不得不自饮苦酒,喝喝威士忌酒,而你则不得不跑开,所以,谈到离婚的时候,你说什么这是违背教规是毫无道理的。你曾经渴望过违背比离婚更严重的教规。伤风败俗,梅吉,你就是这么回事。伤风败俗!"她的声音略带着几分严历。"可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一心想的是当一名教士;你可悲地成了一个第二位的人。哦,白痴!这对他毫无益处,对吗?在发生某些事之前一那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她靠回了椅子上,轻轻地摇晃着,半闭着眼睛,但是,她就像个科学家看标本似地看着梅吉。

"不管他看上你什么,"她继续说道,"那是在他头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就看上的,这种魅力一直使他着迷。他不得不正视的最困难的事就是你长大成人了。但是,当他来到这来,发现你已经离开,嫁了人的时候,他正视这个问题了。可怜的拉尔夫!除了寻找你之外:他别无选择。而他确实找到了你,对吗?你回到家里的时候,在戴恩出生之前,我就知道了。一旦你得到了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就没有必要再和卢克一起呆下去了。"

椅子吱嘎刺耳地响着,菲站了起来,在花砖地上踱了几步,又走了回来,紧紧地盯着女儿。"哦,哦!梅吉,真是针锋相对呀,是吗?你知道有多久了?"

①澳洲的土著居民。--译注

"这么说,那就是你为什么爱弗兰克胜过我们了。"梅吉说道。

"我想是的,因为他是帕克哈的儿子,而其余的是属于帕迪的,"她坐了下来,发出了一阵古怪的、悲哀的声音。"所以,历史又重复了。告诉你吧,当我看到戴恩时,我暗自笑了。"

"我吗?"椅子吱吱嘎嘎的响着,她往前一俯身子。"梅吉,我悄悄地告诉你一桩小秘密吧。不关是惊人还是平凡寻常,反正我是个不幸的女人。不管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那个,反正从我遇上帕克哈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不幸。基本上是我的错。我爱他,但是,他对我所做的对其他女人来说是决不会发生的。于是就有他弗兰克……我一心扑在弗兰克身上,忽视了你们,忽视了帕迪,他是我能碰上了最好的人!只是我没有明白罢了。我总是一个劲儿地把他和帕克哈进行对比。哦,我感激他,除了发出他是个好人这外,没有别的办法……"她耸了耸肩。"哦,全部是旧话了。我想说的是,那是错误的。梅吉,你是明白的,对吧?"

"不,我不明白。依我看,教会是错误的,只要看看她的教士们就可以和出这个结论了。"

"真可笑,我们怎么总是把教会当成女性呀。梅吉,你偷了一个女人的男人,就像我一样。"

"用不着费心在我面前为你辩护。我全部明白。那时候,我曾经和你想的一样,对他来说离婚是办不到的。他是他那个家族中能达到政治高位的第一流人物中的一个;他必须在我和他的家族之间进行选择。男人怎能抵抗那种显达的机会呢?就像你的拉尔夫选择了教会一样,对吗?所以我当时想,我不在乎。我要从他那里得到我能得到的东西,我终究会得到他的孩子,让我去爱的。"

"梅吉,你会付出代价的。相信我吧,你会付出代价的。你不会比我更好。我以一个母亲能碰上的最糟糕的方式失去了弗兰克;我连见他一面都不行,而我渴望见他一面……你等着吧!你会失去戴恩的。"

"那爹爹呢?斯图尔特呢?任何地方都不安全。倘若戴恩打算走的话,你就无法把他留在这儿。爹爹约束不住弗兰克。这是事实。弗兰克是不可能被管住的。而假使你认为你,一个女人,能拴住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的儿子,那才是错打了算盘呢。这是合乎情理的,难道不是吗?要是我们连他们的父亲都栓不住的话,我们怎能希望保住儿子呢?"

"我失去戴恩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你的嘴不严,妈。我可警告你,那样我会先杀了你的。"

"用不着操心,我是不值得上绞刑架的。你的秘密在我这儿是安全的;我不过是个有兴趣的旁观者罢了。是的,确实,我就是这样一个旁观者。"

菲宽容地微笑着,着实感到愉快。"我以前常常想,养女儿怕不像养儿子那样重要,可是我错了。我很欣赏你,梅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儿子身上根本得不到这种享受。女儿是相同的人,而儿子却不是,你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我们装配起来,供我们空闲的时候拆着玩的、无法自卫的玩偶罢了。"

男人们成千上万地返回了家园,脱下卡其布军服和软檐宽边帽,换上了便服。依旧在执政的工党理论始终紧盯着西部平原上的产业和附近的一些较大的牧场。在已经为澳大利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们需要房子容纳他们的所有物的时候,当国家需要对它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精耕细作的时候,这样广袤的土地属于一个家族是不对的。在像美国一样大的土地上有600万人民,但是,600万人中只有一小撮人顶着仅有的几个姓氏,却占着广阔的土地。最大的一批产业必须再进一步细分,必须放弃一些田畴,给那些战争中的老兵。

由于远离都市的拥挤喧嚣,他们很少得病,从来没有伤过风或得过流感、梅吉非常害怕小儿麻痹证、白喉,以及不知来自何方的、能夺去孩子生命的一场病症。因此,不管是什么疫苗,他们都注射。这是一种令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充满了体力上的充沛和精神上的兴奋。

1952年8月4日的《悉尼先驱晨报》非常有趣。一整页头版只登了一幅照片,通常这一版都是登一些文学性的短文和重大事件,发表当日趣闻轶事的。而那天的照片是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的英俊的肖像。

拉尔夫·拉乌尔·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从1919年7月以新任命的教士赴澳直到1938年3月去梵蒂冈为止,曾长期地、杰出地将罗马天主教廷与澳大利亚联系在一起。

1920年6月,他调至新南威尔土州西北的基兰博当牧师。嗣后被任命为神父,继续留任基兰博,直至1928年11月。从那时起,他成了克卢尼·达克大主教阁下的私人秘书。最后又任教皇使节,迪·康提尼-弗莫斯红衣主教阁下的私人秘书。当迪·康提尼-弗契斯红衣主教调往罗马,在梵蒂冈从事他那引人注目的生涯时,德·布里克萨特主教被擢升为大主教,并作为教皇使节从雅典返回澳大利亚。他担任梵蒂冈的这项重要职务,直到1938年调往罗马;从那时起,他在罗马天主教廷的中心统治集团中的上升是引人注目的。他现年58岁。据悉是决定教皇政策的少数几个有活动能力的人之一。

一名《悉尼先驱晨报》的代表和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以前在基兰博地区的一些教区居民进行了交谈。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他,并且怀着钟爱的心情。这个富庶的牧羊区由于其坚定的宗教信仰而素为罗马教廷所重视。

"可是我的孩子却不知道,也不会发现的。戴恩和朱丝婷将会长大成人,以为他们必须得自己去闯世界,用不着受亲爱的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的恩惠。想不到他的第二姓是拉乌尔!极富于诺曼底味儿,是吗?"

菲站了起来,走到火边,把《先驱报》的头版扔进了火焰中。拉尔夫·拉乌尔·德·布里克萨特红衣主教冲着她战栗着,眨着眼,随后便消失了。

梅吉嗤之以鼻。"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许会的。"菲莫测高深地说道。

荆棘鸟》_第十七章(上)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荆棘鸟第十七章(上)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