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九章

4

我在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门外傻等时,我家已乱成一团,连很少摸上阁楼的父亲也在阁楼里,还有二姐,三哥。他们给四姐喂药,喂绿豆汁,一杯又一杯灌水。

四姐吞服了敌敌畏,她以为这种有毒的杀虫药喝几口就会死的。当她睁开眼睛,坚决地拒绝去医院。她的手几乎都要把床柱头抓碎,是三哥答应她,不让她去医院,才使她松开手。

父亲发现楼板上沉重的一响,药瓶坠在楼板上的声音,接着刺鼻的药水从瓶子里流出,穿过楼板缝隙滴到楼下。

四姐一定是在我走后,把预先准备好的毒药,从堂屋的哪个角落里取出,到阁楼她的床上。左想右想,最后干脆什么也不想,决定喝了药,一走了之,一了百了。

四姐在我们家长得最漂亮,和大姐的粗犷不同,她两条细眉,不用描画,浓淡有致,眼睫毛和眼睛最动人,乳房高挺,留着齐耳的短发。那阵子,街上一些从不登我家门的婆婆嘴,老与我父亲搭话:你家四姑娘真是一夜就出落成人尖尖了!

母亲不止一次和父亲说,别看四妹模样儿生得俏,我只怕她命最苦。

母亲心里更明白穷人家漂亮的女孩命薄,但四姐出事如此之早,依然让她吃了一惊。四姐与德华热恋了好多年,原是同一村的知青,他俩没结婚,怕回不了城。不管是同当地农民还是和知青在农村安了家,按有关规定都比单身知青差回城条件。四姐与德华信誓旦旦,永不变心,待两人都回城才结婚。稍有办法的人全都走后门通关系离开了,村子里已剩不下几个知青。1978年德华一回城不久,考虑就很实际:有可能四姐一辈子农村户口,命中注定是个农妇,他将一辈子受穷受累。他开始追求他的女同学——厂里支部书记的女儿,婚姻能改变一切,还说不定能提拔成干部,不再当工人。

除了我们家的人,谁都不认为他做得无理。至于爱情,在户口面前不过是个笑话。四姐写了厚厚一封信给家里,求母亲想一切办法使她能离开农村,否则,她只有嫁给当地农民。

母亲当然没有办法,她既无门子,也不会通路子,更没有拉关系的金钱。她只有流泪,着急,怨自己,恨不能把自己的性命交出,只要能让四姐回城。

四姐知道德华开始变心,急得没办法。她只能一横心,赖在重庆不回。直到德华答应断绝和女同学的往来,才回农村想办法。她动身回农村前,邻居的一个熟人串门,当时四姐说着说着,忍不住就哭了起来,那人动了慈悲心肠,问四姐愿意不愿意去郊区一家合作单位当小工挑灰浆桶,她根本不用想,就答应了。

四姐走上母亲的路,成为挑沙子砖瓦的工人,母亲叫临时工,她叫合同工。四姐早出晚归,上下班除了过江,还要换两次车,每天一身臭汗回家,谁也不想理睬,我和她之间越来越没话说。

德华上班的地方离我家并不太远,工厂在弹子石渡口上端。他斯文,白净,长得俊气,我第一次见德华,以为他是古典小说连环画里走下来的书生。

他来我家,总抢着做家务,挑水、理菜、炒菜、洗碗,也很有礼貌。母亲却记着他对四姐三心二意的事,不喜欢他。不爱说话的父亲也对德华冷淡,父亲认为他太女相,命不顺。天一晚,父亲就在堂屋对着阁楼叫,说路上不好走,天又黑了——明显是下逐客令。但父母的种种暗示明示都没用,四姐硬拉着德华住进了我家,她只有靠这个办法让他最后实践娶她的诺言。

我和她、德华三人住在阁楼上。为避开他俩,我经常到街上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半夜才归,我的眼睛近视,度数上升。房间太小,他们做爱的声音吵醒了我,我便大气不敢出,紧闭着眼睛,装作熟睡,有时干脆摸下床到堂屋去傻待着。

两床间一层布相隔,他们没法避我。家里再有别的人,房间里更没法做任何事。到江边或山上去,他们没有结婚证,若被治安人员和派出所的人抓住,侮辱一顿,还要通知单位领导,写检查。偌大一座城市,想来想去只有山顶那座破烂的电影院能安身,趁放映电影时一片漆黑,亲热一两个钟头。

父亲问德华:“你去上班还要把皮鞋擦亮?”

“去了再换鞋。”德华说。

“那不麻烦?”

“不,不。”德华答道,连早饭也没吃就出了院子大门。父亲对刚回家的母亲说,那就是前奏,他认为德华不会和那个女同学断,恐怕已追上了手,这下真要和四妹断。人总是往上爬,住在我们家小小阁楼里,他不会甘心。

饥饿的女儿》_第九章_4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饥饿的女儿第九章_4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