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九章 边界战役获得全胜

越北战略态势的改变

卡邦杰以一连串撤退令装点了边界战役的尾声。

10月10日,法军撤出太原,对印支共中央老根据地的威胁解除了。同日,法军撤出七溪。

10月13日,法军撤出那岑。

10月16日,法军撤出同登。

10月17日,法军撤出谅山,尔后撤出陆平、安州。

11月3日,法军还撤出了越西北边境重镇老街和沙巴,退守莱州。至此,越南西北战场和中国云南的联系紧密而顺畅了。

1950年,边界战役后中国顾问团部分战友合影

法军风声鹤唳,一路狂逃,越北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越南和中国广西的交通线也全线畅通了。边界战役的预定目标是歼敌五个营,攻占高平。结果歼敌九个营,消灭敌军8000人(一说6000余人),克复5个市,13个县、镇。是役法军损失了13门榴弹炮,940挺机关枪,各种运输车450辆,步枪8000余支。边界战役使越北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战果远远超出预想。

即便是久经风雨、阅历丰富的胡志明,也为边界战役的巨大成功欣喜不已,亲自拟写了致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和法国共产党中央的电报,驰报战况并致感谢。10月14日,胡志明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

高平、七溪战役我们已获全胜。这胜利之最大原因是因为中共、苏共之大力援助,滇、桂、粤同志们忘我地、热诚地、不辞辛苦地执行你们指示而给予我们直接的帮助。我应该指出陈赓、任穷、云逸、天佑、贵波、剑英、方方、国清及顾问同志们在战役中之特别功劳。

总之,我认为这一胜利是革命的国际主义的毛泽东路线的胜利。我不说“谢谢你们”的客套话,而说:“今后我们越南同志们和人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最后的胜利,以成功来报答中共、苏共兄弟的深切期望与伟大的帮助。”

胡志明

1950年10月14日

欣慰之中,胡志明派人给陈赓送来几瓶缴获的法国香槟酒,还有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胡志明点化唐诗,亲笔写下的四句:

香槟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

敌兵休放一人回。

越军部队欢声四起,情绪昂扬。

法军撤离七溪的晚上,梅嘉生带领参谋们离开前线指挥部返回顾问团,黄文泰副总参谋长对梅嘉生说:“顾问团对我们帮助很大,不然,这次光叫我们打就打不了这么大的仗。感谢你们。”

在越军总部举行的庆功宴会上,胡志明向身边的中国顾问一一敬酒,连声致谢,并对陈赓说:“这一仗你们真是帮了大忙,你和中国同志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对你们工作非常满意。”

在第308师,师长王承武由王砚泉陪着,一路笑呵呵地看望团、营中国顾问。

王承武是一位教师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王承武来到中国云南,当上了滇越铁路的工人,在云南昆明和宜良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话说得非常流畅。1945年他随滇军进入河内,即投身于越南解放事业,成为人民军的重要军官。他对中国怀有诚挚的感情,来到中国顾问中间,他高兴得大声唱了一段云南花灯,博得一片掌声。就在王承武唱云南花灯的当口,好几个越南军官凑到中国顾问面前,认真地问道:“在你们中国,像陈同志这样的将军有几个呀?”

面对胜利,陈赓依然是冷静的。在勒巴日和萨克东两股法军被全歼之后,他立即要求越军第308师不怕疲劳,调过头来包围七溪,把七溪出援的一股法军一口气打掉。但是越军太兴奋了,竟一时收拢不住部队,七溪之敌终于跑掉了。陈赓长叹一声:“敌情变化、敌人逃跑就是命令嘛,缺乏主动精神,这么好的机会丢掉了。”

10月8日,边界战役胜利,胡志明走进布局关来看陈赓,两人一番长谈。陈赓希望越军很好地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克服暴露出来的缺点,提拔一批在作战中勇敢又有指挥能力的战士当干部。

胡志明完全同意陈赓的意见。第二天,陈赓接到胡志明送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胡志明用中文写的:

东(陈赓当时的代号)兄:

一 要提防敌机乱射。

二 请你把昨天你对我说的目前应该做的几点,简单地写成一个表给我。比方:

  A 嘉奖军队,鼓励人民……

  B 修理道路,准备迁都……

  C 训练干部、整编部队……

  D 暂定第二次打仗的方向,准备实行下一个战役

……祝你好!

你的丁(胡志明的代号)上

10月9日

再笔:对顾问同志们,我们也要有所表示,怎样做好?

次日,陈赓写出了《战役胜利后的工作意见》,送达胡志明。陈赓在意见的题目下附注:“简要提出如下,供你参考。”

意见主要包括政治鼓动和军事整训方面的内容。在军事方面,陈赓建议:“加强炮兵的组织训练。根据目前情况(部队集中和道路条件等),以集中总司令部直接领导,作战时再适当配属为宜。目前,除加强已经组成的山炮中团外,还可逐步组织一个重炮中团。此次作战缴获的各种重炮,应加以修理使用(越南如不能修理,则运中国修理)。战役缴获的汽车应加修理,成立一个汽车输送大队;并组织一个以现有工兵为基础的工程部队,修筑道路(建议修筑3号公路及高平通老街的东西通道)。”

对于顾问团,陈赓的意见是:“同意对顾问团给予适当的鼓励,请斟酌办理,以鼓励其努力工作,更好地与越南干部团结起来,共同打败法帝国主义的侵略(但请注意不作公开宣传)。”

这件事完成了,陈赓才坐上汽车,与武元甲同去七溪视察。

七溪镇上,一片瓦砾,街上到处遗弃着武器、子弹和粮食。陈赓带着几名随员信步走去,突然,七溪镇上的法军弹药仓库爆炸,山摇地动,火光冲天,滚滚浓烟使整个天空刹那间阴沉下来。这是陈赓入越后最危险的一个时刻。

此时的武元甲将军情绪高昂,他日后回忆:“在整个(边界)战役期间,广西的领导和群众尽心尽力帮助我们。李天佑同志(时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许多天亲自到越南边界对面的水口关敦促运粮。”

武元甲写道:

在水口与李天佑和顾问团在胜利后相聚,举行了一次宴会,使我永记在心。我不能喝酒,但那天喝了满满一杯,体会到了醉酒的感觉。

边界战役大胜,完成了任务,陈赓心中有几多欣慰、一分忧虑。欣慰之一,是通过边界战役大胜,越军干部和中国顾问的关系整个地改善了、融洽了。那种认为中国顾问“土”,打不过啃洋面包的法国人的看法被巨大的胜利扫除了。有过这种怀疑的人至少是不吭气了,那些始终坚持友好态度的越南同志和中国顾问更加亲密无间,顾问团的生活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作战刚刚胜利,第130营中国顾问牛玉堂身染疟疾,病倒了。营长着急地一天看望好几回,命令战士找鸡来炖给他吃,弄得全营都知道了。由于他高烧一直不退,前线医疗条件又差,顾问团最后决定把牛玉堂送回国内治疗。就在牛玉堂临走的时候,营长哭了,哭得非常难受。牛玉堂为之动情,他叫过营长,说:“我们一起战斗了一场,临分手了,我实在没什么可以送给你作个纪念的。我有一匹小白马,是我参加滇南战役俘虏了敌人军长,缴获的他的坐骑。后来我要到越南来了,团里批准把小白马给了我,让我骑到越南打仗。我打仗十多年了,还没有骑过这么好、这么通人性的马。现在我要回国了,不打仗了,这匹小白马就送给你吧。”

小白马牵过来了,望着病中的老主人和紧紧护立在一旁的新主人,它竟昂起头来长嘶一声。那声音,是激昂不已抑或是感伤万端,总之是一缕回音,久久飘荡在中国和越南一脉相连的山岭之间。

越南密战·1950-1954中国援越战争纪实》_第九章_边界战役获得全胜_越北战略态势的改变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越南密战·1950-1954中国援越战争纪实第九章_边界战役获得全胜_越北战略态势的改变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