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二篇 艰难的转折

21、金沙江边的七昼夜

国民党的报纸每天都在大肆地宣传中央红军正在仓皇逃窜,伤亡的人数每天都在1000人以上。红军当时大约有2万多人,按照报纸上的说法,在5月之前,红军都应该被消灭光了。可是红军并没有被消灭,而且在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中,仍旧招募了数千新兵,补充战斗和掉队造成的减员。

进入云南后,红军北上唯一的可能就是必须横渡金沙江。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海,流经西藏、四川、云南省境内,往北流至四川叙府后(今宜宾)。金沙江边悬崖绝壁耸立,高度达到300多米;两岸10公里左右的地带都寸草不生,史书《三国志》里记载,蜀国的一位将军马岱,率领2000多名将士渡金沙江,因天气炎热,饮金沙水,中毒而死的有1500人,或者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便是此处。金沙江水波涛汹涌,渡口很少,红军必须在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的金沙江的大转弯处夺取渡口过河,否则就有被迫西进西藏的危险。西藏到处是绵延的雪山,居民稀少,粮食缺乏,根本无法维持2万多人的军队的生存,也没法补充兵员。所以,毛泽东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指挥部队抢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能否过江,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迷惑敌人,使敌军判断不出其真正的意图,争取更多的渡江时间;二是加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过江。林彪佯攻昆明的行动调动了敌军;为了更好地迷惑住敌人,红军故意向西攻占禄劝、定武、元谋三县,还在元谋以北的龙街佯装渡河。毛泽东运用的计谋确实为红军争取到了一点时间,追剿的敌军绕到了元谋,而红军却在禄劝县的皎平渡抢渡金沙江。

皎平渡,又叫作绞车渡,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渡口。从禄劝过此渡口便是四川的会理,满载着食盐、粮食、白银、皮革的四川商队就是从这个渡口进入到滇北进行贸易。附近还有一条进出西藏的道路,西藏运出来的草药、黄金及其他特产也从皎平渡转运到各个地方。

红军派了干部团先遣队赶往皎平渡口。先遣队一路上急行军,天气炎热,山路崎岖,有时候根本没有路走,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却苦了找来的当地向导。这些向导土生土长,素以脚力著称,长时间快速地跟着红军行军却遇到了困难。他们都腰酸背痛,叫苦连天,不停地要求红军同志走慢点。为了不耽搁行程,红军只好走一段路,换一个向导。最后遇见了一个老头,看起来很老,其实也不过四十多岁。他对皎平渡一带的山路十分熟悉,红军就没再更换向导,因为找向导也需要花上一定时间。这个老头吸鸦片,走不快,烟瘾一上来就打呵欠流鼻涕口水,站立不稳。战士们想了一个好办法,给他一两块大烟(缴获来的),由两人轮流架着他走路,这样他就可以一边走一边掰着吃,如此才勉强跟上了队伍。

当这支先遣队来到离皎平渡只有30多里地的杉老树时,碰见了国民党区公所的一个胖秘书(有人说他是伪区长)。红军又冒充了一回国民党中央军,胖秘书很高兴地告诉红军,他刚巧接到通知,正要去金沙江边焚烧渡船——却被俘虏做了向导。这是发生在5月3日的事情,这天黄昏,先遣队的红军行军30个小时280公里后,终于赶到了皎平渡。

皎平渡当年由彝族的一个姓金的土司管理,为了防止红军渡江,金土司早就派人把所有的船都划到四川境内藏了起来。红军一时半会找不到渡船。半夜,对岸却过来了一只小船,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佑——金土司的兄弟烟瘾发作,派手下人划船过来取大烟,给红军送了一条船上门。于是红军连夜过江,迅速占领了对岸,并且找到了6条船,这样红军就有了7条渡船,又找到了36名船工。当年船工的领头人叫张朝寿。皎平渡水流很急,无法搭建浮桥,因而只能坐船过江。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上开凿的山洞,渡江指挥部就设在山洞内,由刘伯承统一指挥渡江。

大部队渡江可用的船,只有6条,因为有一条船是渔民用来打鱼,供养金土司家的,只能坐七八人,太小,红军就放弃了使用这条船。6条船渡2万多人,只能将所有船工分成两班,轮流摆渡,昼夜不停,歇人不歇船。船设有编号,大叶子船渡60人,二叶子船渡40人(大叶子、二叶子是张朝寿那些船工对船的称呼,是当地人通常叫法)。每船设有渡江负责人,凡是船上人员,都听从负责人指挥。部队到了江边,需等待命令过江,不能抢渡。船靠了岸后,依照能渡人的数目,命令此数目的红军到渡口沙滩上,战士们再依次上船。船上又设有指定座位,对号入座。所有的驴马都顺带牵着随船浮过金沙江。白天,江边队伍络绎不绝,到了黑夜,两岸又燃起火把,军号声声里,渡船你来我往穿梭在江面上,快而不乱。按照红军原定的计划,是分成三路分别在洪门、龙街、皎平渡三个渡口过江。红三军团在洪门江边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过江后,江水却把浮桥冲走了。他们被命令转移到龙街渡江。龙街的水流也很湍急,预定在那渡江的红一军团也没法过江。于是红一、三军团都赶到皎平渡来过江。5月7日,红三军团渡江。8日,红一军团渡江。负责后卫的红五军团一直在阻止着吴奇伟率领的中央军近1万人的精锐师,他们完成任务后,8日到9日也全部在皎平渡过了江。敌人的侦察飞机曾经两次飞过皎平渡江面,但是江面太窄,两边又是峭壁,无法轰炸。

江边有一块3米多高、叫作“龙头石”的大石头,刘伯承就站在那块大石头上指挥渡江。从5月3日到5月9日,一共七天七夜,没有丢失一人一马,全部红军安全渡江。按照事先的约定,每个船工每天的工钱是2块银元,若要领鸦片烟的话,可以领到5两。一直摆渡的船工最后得到了30块银元,其中有条船,是船工的私人财产,他得到了红军80块银元的赔偿。但是红军一走,许多船工被国民党抓了起来。

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凭借着6条小船竟然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而敌人的追兵,在大部队已经过河的两天后才到达江边。

红军能够从容不迫地过江,就如前面提到的两个条件,迷惑敌人与加快速度,红军完全做到了这两点。毛泽东称赞刘伯承是条下凡的龙,“江水怎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有的文献记载,红军过金沙江,是7条船9天9夜。这很有必要再作点说明:主力红军在过江后就毁掉了所乘坐的大船,后来的两天内,陆续有掉队的红军赶到河边,船工们就用供养土司家的小渔船,把这些人送过了河。所以,两种说法都没有错。

红军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编演了一出讽刺剧,剧名叫作《一只破草鞋》。剧情内容大致是这样:蒋介石的军队追了红军好几千里,追到金沙江边,见不到红军,却只在江边捡到了红军丢下来的一只破草鞋。敌人于是拼命地抢这只破草鞋,争着拿回去向蒋介石邀功请赏。——红军战士们看了这出戏,都大笑不止。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_第二篇_艰难的转折_21、金沙江边的七昼夜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第二篇_艰难的转折_21、金沙江边的七昼夜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