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四章 淮上风驰岳家军

岳飞的兄弟们

绍兴二年(1132年)十月,赵构将两个牛人转调入岳家军。

第一个牛人姓牛,名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比岳飞整整大了十六岁,属于岳飞的长辈行列。

金人南侵之初,牛皋只是军中一名普通的弓箭手,作战勇敢,累有战功。西道总管翟兴慧眼识珠,将他补为保义郎。

杜充任东京留守期间,牛皋奉命在鲁山一带讨伐巨贼“没角牛”杨进:三战三捷。牛皋因此累迁为荣州刺史、中军统领。

金人两次南下,牛皋在京西进行伏击,“十余战皆捷”,后升为果州团练使。

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西路军攻下江西,由荆门北返,牛皋先后在宝丰县的宋村和邓家桥邀战,皆胜,转为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封亲卫大夫。

第二个牛人姓董,名先,字觉民,洛阳人。

他也是投军在翟兴帐下,“与金人战,勇功为多”,被翟兴提为京西制置使前军统制,“每战,冒矢石为诸军先”,是战场上勇冠三军的急先锋。

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大举攻取商州(今陕西商县),董先率军迎战,九战九捷,一直将金兵追到试剑关。

这是两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赵构为什么心血来潮地将这两人调入岳家军呢?

原来,刘豫的“大齐”政府借助金人的势力,割据了中原的广大地盘,向南扩张,已侵占了襄阳府、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州府,让南宋朝廷惊恐不安。

其中的襄阳府属于长江中游地区,西连川陕,东接吴越。单单襄阳府的失陷就意味着南宋的长江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不但丢掉了通向川陕的路线,而且行都临安也暴露在伪齐军的兵锋之下。

而最让赵构抓狂的是,这节骨眼儿上,盘踞在洞庭湖一带的杨么叛军又和刘豫关系暧昧,勾肩搭背,暗中约定来年麦熟,两军实施南北夹击,一举灭亡南宋政权。

唉,树欲静而风不止,是该采取点儿措施了。

赵构忍无可忍,决定收复襄阳六郡,给刘豫点儿颜色看看。

那么,由谁统兵和伪齐开战呢?

赵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

岳飞接连打败和剿灭了李成、戚方、曹成几支盗贼,官至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威名远扬,震慑敌胆。

而这年(即绍兴二年,1132年)七月,原蕲、黄镇抚使孔彦舟经受不起伪齐的引诱,率团入降。赵构又让岳飞兼任了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负责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的差遣。同时,又将驻守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而岳家军的军号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岳飞由都统制改任统制,和驻扎在上游的王燮,驻扎在下游的韩世忠、刘光世,驻守沿江的四个重镇。

牛皋和董先都是从伪齐统治区杀回来的爱国将领,对那儿的地形地貌和作战态势相对比较熟悉,赵构既然有意让岳飞主持北伐,将他们调入岳家军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年十二月,牛皋、董先正式到岳家军报到,听从岳飞节制。

除了将牛皋、董先拨归岳家军统属外,赵构考虑到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全面负责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兵力严重不足,便再命江南西路兵马钤赵秉渊将驻守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一万多兵马并入岳家军。

可惜在两年前的一次宴会上,“飞因饮酒大醉,殴击秉渊几死”,赵秉渊心存芥蒂,死活不肯交割军队,并托人转告刘光世,让刘光世出面向赵构提出申请,将他的兵马改隶刘光世。

这已经是岳飞第二次酒后伤人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岳飞也因此想起母亲曾经的告诫,懊悔万分。是你自己酒性不好,我帮不了你啦——赵构专门下了一道诏书,“戒飞饮酒”。岳飞无言,从此彻底与酒绝缘。

岳家军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军中的许多将佐就跟着沾光,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升迁。其中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两人俨然成了岳飞的左膀右臂,必要时,他们还代替岳飞全权行使军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

张宪、王贵、徐庆、牛皋和董先均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堪称岳家军中的五虎将。此外,还有杨再兴、李山、傅选、王万、岳亨、姚政、李宝(南宋中期名将)、毕进(南宋中期名将毕再遇之父)、孟林(南宋中后期名将孟珙之祖)等一大批能征善战之士。

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岳飞在军务之暇,经常以儒装示人,他并不是在刻意附庸风雅,而是以此来延揽文士,史称其:“敬贤礼士,食客所至常满,一时名人杰士多归之。”

因为岳飞的志向、追求、品质和富于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他的身边也集结起了一大群有学识、有才干、有气节的文士。

严州桐庐县人朱梦说,是个饱学之士。早在政和五年,他就警觉到了北宋的种种亡国之兆,不断给执政的赵佶上书言事,痛陈时弊,惹得蔡京、童贯一伙奸人恚恨不已,将他抓了起来,发往池州。赵恒在火线中即位,听说了朱梦说的忠义之名,特意召了他回来。靖康元年(1126年),东京失陷,朱梦说宁死不屈,积极组织民众救亡抗金,直至战败,流落到了南方,累迁泰州军事推官。岳飞敬仰他的为人,多次邀请,安排他在军中当制置司干办公事。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

温州永嘉县人薛弼,进士出身,遇事多谋善断。靖康初年,金人入侵,李纲进言要坚守东京,当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薛弼却坚决拥护和支持李纲的主张。他在刑部侍郎兼河防宋伯友手下任点检粮草官,负责筹备粮食、军需等后勤事务,“为计画甚切”,是个极其优秀的参谋型人才。岳飞将他招揽到岳家军担任荆湖南路的转运判官,全面负责军中钱粮供应。

苏州人黄纵,精于军事,负有天机神算,因为他的父亲黄策被赵佶定性为“元符奸党”,黄纵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赵构南迁后,黄纵借向朝廷献言之机,献上十册自己对兵法的研究心得,轰动一时。

岳飞通过奇士赵九龄的穿针引线,费尽周折,终于把黄纵纳入自己军中,堪称当时军界里的一段佳话。荆湖南路制置大使席益曾向岳飞致贺,大赞黄纵,说他在后省审阅两千多份关于兵书的讨论文章,没有一份比得上黄纵的精辟独到。

可以说,黄纵是岳飞的良师诤友,岳飞每临机制敌,“军事必与谋之”。黄纵感激岳飞的知遇之恩,知无不言,也正因如此,岳飞经常叮嘱黄纵:“如果岳飞有过失,你务必给我直接指出。”二人的关系,远远超出了主从关系。

此外,还有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李启、党尚友、张节夫、于鹏、孙革、侯邦、智浃、王大节等。

侯邦原在荆南府制置使王燮手下统制官郝晸家中当门客,是黄纵早年一起交游的朋友,很有才干,经黄纵举荐,岳飞专门派人前去接侯邦。郝晸觉得岳飞在挖自己墙脚,杀心顿起,命人将侯邦抓起来,准备杀掉。

岳飞大怒,拍案而起,说:“郝晸算什么东西?敢妄杀读书人!”(“郝晸何人,敢杀士人!”)警告郝晸立即将侯邦恭恭敬敬地送来,如少了一根毫毛,吃不了兜着走。郝晸没想到岳飞对一介文士如此重视,只好乖乖将侯邦送来。

夏珙和李启是经济型人才,夏珙先是担任荆湖北路的转远判官,筹划岳家军的钱粮供给,后由岳飞保奏升迁为转远副使,负责岳家军的开支用度。李启善于理财,担任军中回易官,经营公使、激赏、备边、回易、关引、典库、房钱、营田等处,平日布衣草鞋,遇事躬亲操劳。

王大节原是四川名嘴,有辩才,喜怒不形于色,是个极其优秀的间谍。多次混入敌军阵营中搞情报。岳家军打仗时能知己知彼,其可谓居功至伟。

李若虚是河北西路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人,他有一个英雄的弟弟——靖康之难中以死难闻名的李若水。

胡闳休是开封人,上马能提枪,下马能提笔,著有兵书二卷,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

……

总之,这些人中,既有望门名士,也有庶门隐士;既有科举出身的官员,也有寒微布衣之士。岳飞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和他们“商论古今,互相究诘,切直无所违忤”。岳飞器重幕僚,幕僚也尽心尽力,为知己者用,乃至以效死力。岳家军中,主宾情投意合,将帅上下相得。无怪史称岳飞“欲有所举,尽召诸位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时候的岳家军,阵容强大,配置合理。将帅上下一心,为抗击金人,收复河山,蓄势待发。

这才是岳飞》_第四章_淮上风驰岳家军_岳飞的兄弟们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这才是岳飞第四章_淮上风驰岳家军_岳飞的兄弟们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