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八章 千古英雄末路

江湖上的传说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

对大奸人秦桧而言,处死岳飞还远远不够,必须彻底将岳飞搞黑搞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但时人称岳飞“忠勇壮烈,柱石本朝,德望威名,夷夏充满”,他不仅在朝野上享有盛誉,还博得了百姓的爱戴。

如果想抹黑岳飞,难度还是有点大。可是,秦大奸人毫不畏惧,以宰相之职兼领“监修国史”、“专元宰之位而董笔削之柄”,试图愚弄百姓。

其实秦桧早就开始了篡改史实的大业。据南宋的一个史官说:“自八年冬,桧接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润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考,殆不可一、二数。”试想,岳飞当时身居高位、手握重兵,秦桧尚且如此胆大包天地隐毁岳飞的战功、战绩,现在岳飞已死,他独揽大权,一手遮天,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他直接指派养子秦熺主编南宋国史编年体的日历和实录,大行篡改史实之能事。并在史馆中大力安插亲信,史称,秉记事之职者“非其子弟即其党羽”,“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

在南宋的国史档案中,凡是出现对秦桧不利的奏章诏书及其他文献,烧;凡是对岳飞有利的文件档案,烧!

当然,烧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有的都烧光了,不就此地无银三百两,明白告诉世人这里面有猫腻?不得已,秦桧只是保留了一些篡改删削史料,颠倒事实,以贬损、诋毁岳飞。

以至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准备为岳飞平反,按照惯例给岳飞赐谥之时,大家都一致认为岳飞战功居第一(“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但在议赐“武穆”谥号时,南宋官修史书中却查不出与岳飞有关的任何战功(“因博询公平生之所以著威望,系安危,与夫立功之实,其非常可喜之太略,虽所习闻,而国史秘内,无所考质。”)

没办法,宋孝宗只好召朝臣集体回忆,根据朝野传闻进行分析,派人四处访问岳家军的故将遗卒。

现在看到的很多岳飞的资料,都是“独得之于旧在行阵间者”。

这是一个英雄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南宋朝廷评定的所谓“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岳飞指挥的著名战役竟然无一入选!

岳飞冤案得以平反,岳飞三子岳霖才开始收集整理与父亲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他上疏请求归还宋高宗当年赐岳飞的御札、手诏以及岳飞的奏折,准备汇结成集,未成而卒。其子岳珂承继父业,将费尽周折收集来的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以及高宗给岳飞的御札、手诏,加上为岳飞辨冤的考证,还有根据时人著述旧闻而撰写的部分岳飞传记汇集在一起,终于编成《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续编》,保存了不少有关岳飞的原始史料。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岳飞在绍兴十一年正月(1142年1月)被冤杀,家被抄,他生前的所有奏折全被秦桧党羽收缴。不难想象,岳霖从南宋政府的左藏南库加阁中求回的宋高宗当年赐岳飞的御札、手诏以及岳飞的奏折,不过是秦桧之流删削、篡改、销毁后的劫后余灰,充其量不足十之一二。

《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续编》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也是研究岳飞的重要史料,但同样遗憾,这两部书所据材料也同样受到了秦桧大肆篡改官史、严禁私史的影响。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为例,其取材虽然广泛,但主要还是以一千卷的《高宗日历》为底本,在《高宗日历》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材料,删削而成。

饶是李心传以秉笔直书自律,但也不得不说“按:此《(高宗)日历》乃秦桧领史院,秦熺为秘书少监时所修,张孝祥尝乞删改,疑未可尽信,姑附著此,更俟参考云”。

值得庆幸的是,官修史书中有关岳飞的史料难以查考,但岳飞的威名却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

忠宣洪公即洪皓,其人刚直,奉命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了整整十五年,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直到宋金议和后的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以归宋。归宋之日,听说岳飞被害,虽然与岳飞素未谋面,竟控制不住悲痛,在朝堂上失声痛哭。

比岳飞稍后一点儿的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门生问:“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朱熹答:“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门生又问:“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朱熹斩钉截铁地答道:“次第无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为抵御金军,御史中丞汪澈“宣谕荆、襄”,鄂州将士集体上状,要求为岳飞申冤理枉,“哭声如雷”,人们齐声大呼:“为我岳公争气,效一死!”场面感人。

岳飞身后数十年,岳飞三子岳霖途经江西赣州(原名虔州),即有“父老帅其子弟来迎”,个个泪流满面,说:“不图今日复见相公之子。”随后,他到荆湖北路任官,鄂州军民“设香案,具酒牢,哭而迎”,以示对岳飞的缅怀。其中有一个老媪,她的丈夫和儿子、女婿都因违反军法被岳飞所斩,但她却感念岳飞的恩德。

金章宗在招降南宋大将吴曦的诏书中竟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盛赞岳飞的威名战功。

南宋将亡之时,临安一位名叫徐应镳的太学生率领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自焚,在他看来,岳飞就是南宋的保护神,或许他全家的自焚能唤醒沉睡中的岳飞,这样,南宋王朝就可以免遭灭国,又或者,他已认定南宋的灭亡已不可避免,自己全家以自焚来追随精忠一生的岳飞。

岳飞的曾孙岳觌,曾任处州庆元县尉(今浙江省庆元县),后来在抗击蒙古兵入侵的战斗中殉国。其和文天祥有交,文天祥写信盛赞岳飞说:“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县尉生北平龙虎家,而又伟然植立,谁不知敬。幸出结习,乃托一日之尝僚,剀谕批历,亦既钦承,远畀麟缄,为礼过矣。”

元代丞相脱脱在主修的《宋史》中,对岳飞极其敬重,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

元末的顺帝也为岳飞加封号“岳飞保义”,以此来表示对前朝英烈的一种赞誉。

有明一代,对岳飞的纪念和崇拜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巅峰。朱元璋本人就对岳飞推崇备至,曾亲自书写匾额“纯正不曲”。

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崇拜岳飞,直接指令自己的两个子孙改姓岳。乾隆更是称岳飞:“天下后世而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

可知,岳飞之名千古流传,岳飞之精万世不忘!

这才是岳飞》_第八章_千古英雄末路_江湖上的传说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这才是岳飞第八章_千古英雄末路_江湖上的传说

书籍
上一章
86/86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