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四十一、高祖还乡

画外音:

刘邦击败了叛将黥布的主力后,黥布南逃,平定黥布的战争基本结束了。刘邦派一部分军队去追杀黥布,他自己则率军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故乡沛县。刘邦自从秦末起兵离开沛县,眨眼间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十多年的光阴流转,刘邦已经完成了从沛公到皇帝的华丽转身,那么,刘邦这一次衣锦还乡回到沛县他究竟做了什么呢?

王立群:

刘邦离开自己的故乡是在秦二世元年,因为秦二世元年的七月是陈胜、吴广起义,九月刘邦就起兵了,起兵不久离开故乡,到高祖十二年这次他回去,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刘邦是在外待着的,没有回过故乡,就是从出来打天下到他第一次返回故乡,这中间停了十四、五年的时间,换句话说,刘邦一生在他起兵反秦以后只有这一次回他的故乡,这就是非常有名的高祖还乡。回到家乡以后,他在家乡待了一段时间,那么,刘邦在家乡他一生就回过一次家乡,他在自己的故乡做了一些什么事?因为这个高祖还乡非常有名,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事件,这其中包括他在自己的故乡创作了流芳千古的《大风歌》,就是他高祖还乡的事情。

其实刘邦这次回乡一共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叫开怀畅饮,说白了就一个字,喝,回去喝,史书记载是这样记载的,说刘邦回到他家乡以后,“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悉”是全,把他的乡亲,他过去的老乡、朋友,所有的人全部召来,怎么喝呢?史书记载叫“纵酒”,“纵酒”可不是国宴上的文质彬彬地喝了,外交礼仪上的那种喝了,那叫开怀畅饮,这就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喝了多少天呢?十几天,十几天以后刘邦要走,刘邦要走原因很简单,他有很多事,但是他跟他的乡亲们怎么说呢?说我带的人太多,你们供养不起,这一帮人都住到你们这个县里边吃喝,你想想那么多人住到一个县里头吃喝,时间长了县里负担不起。但是他的故乡老百姓不愿意让他走,留他,最后刘邦没有办法,又“帐饮三日”,什么叫“帐饮三日”?就是在郊外搭了帐篷再喝三天,这叫“帐饮三日”,这就是刘邦还乡的第一件事,开怀畅饮。

第二件事如果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唱”,刘邦这次回乡史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记载,这段记载是这样说的:“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这一段记载其实是四件事,第一是刘邦亲自击筑,就是敲那个打击乐,他自己演奏;第二叫“自为歌诗”,就是他自己写了一首歌,就是《大风歌》,刘邦一生是两首歌,一个是《鸿鹄歌》,一个是《大风歌》,这里是《大风歌》,《大风歌》在前《鸿鹄歌》在后,这是他自己创作了一首歌曲。而且喝得高兴的时候他亲自站起来,是边舞边唱,这就叫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所以我们叫做“击筑、长歌、起舞”,最后还有一个“泣下”,唱着唱着泪落下来了,这是刘邦还乡的第二件事。这件事中间有两点后世影响很大,一个是回乡以后和乡亲们的饮酒,再一个就是他创作了这个《大风歌》,后世影响非常之大。

第三件事,酒也喝了,歌也唱了,你总得给家乡办点事吧,所以刘邦就做了个决定,沛县是我的故乡,沛县的老百姓从今年开始世世代代不再向国家交税和负担徭役,免了整个一个县的赋税跟徭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施恩沛邑,他把他的恩惠给了沛县的父老乡亲,那这对沛县的老百姓来说那可是天大的恩情,那不光是这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不再交税和服役,老百姓当然非常高兴。当然在高兴之余,沛邑的老百姓就向刘邦提了个要求,他说你虽然是沛县人,但实际上你的出生地是丰邑,你光把我们沛邑的人给了恩惠了,丰邑的老百姓呢?所以刘邦讲了一番话,他说丰邑是我的故乡我没有忘,但是丰邑的老百姓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恼火,到现在我不能原谅他,就是我刚刚起兵的时候,他们跟着雍齿叛变,背叛我,所以我不能原谅。那当然这个丰邑的老百姓就托沛县的老百姓向刘邦继续求情,刘邦最后说,那这样吧,既然大家都这么替丰邑的老百姓说话,那么“复丰比沛”,什么叫“复丰比沛”?就是免了丰邑的老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什么叫“比沛”呢?按照沛邑的老百姓同等的待遇,丰邑跟沛邑的老百姓都被免除了世代的徭役和租税。所以刘邦这次回乡实际上是做了四件大事,第一是喝,第二是唱,第三是免,免了沛邑最后是又免了丰邑,这完了这就要回去了。

刘邦整个这次回乡待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先待了十几天,人家又挽留他又留了三天,加起来将近二十天。而且这个时候刘邦的健康非常不好,身体状况非常差,他在起兵平叛之前已经得了重病,不想去,最后是不得已去了,去平叛又受了一次致命的箭伤,雪上加霜,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在这个故乡待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时间,应当说这个时间是足够长的。

画外音:

刘邦阔别故乡十多年后,终于借着黥布叛乱的机会重回故乡,但此时他的身体不太好是需要好好休养的。但刘邦在故乡不仅和乡亲们开怀畅饮,还创作了一首《大风歌》,又免除了沛邑和丰邑的租税,可以说是事情多活动多,可见刘邦对这一次故乡之行事非常重视的,那么身为皇帝的刘邦为什么对这一次的故乡之情这么重视呢?

王立群:

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布衣出身,第二是衣锦还乡,就这两点。你再看刘邦的儿子,他的孙子,他的那些子孙们将来对故乡的感情,都没有刘邦深,因为他们从小是长在宫里边,而刘邦是在自己的故乡生活了48年,外出只有15年,所以比较起来,刘邦他从小的伙伴,他那个乡亲,48年就意味着这一生大半辈子是在沛县度过的,所以他和家乡的感情特别深,这只有布衣出身的皇帝对自己的故乡才有特殊的感情。当然还有另一点,他成功了,他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还有一个巨大的心理满足,所以刘邦这次回乡是非常重视的。

当然刘邦这次回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来了两个重要的事件,第一《大风歌》,第二高祖还乡,这两件事对后来影响非常之大。我们举一个例子,《新唐书·礼乐志》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还乡的故事,李世民大家可知道,李世民他可不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人,他的父亲就是唐国公,可以说他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李世民出生地呢,是出生在武功郡的庆善宫,出生在一个宫殿里,在贞观六年的时候李世民曾经回过一次武功郡,《新唐书》有几句记载非常有意思,《新唐书》这样记载的,说李世民回到家乡以后呢,“晏群臣,赏赐闾里,同汉沛苑”,这话什么意思呢?说李世民回去以后召集群臣们喝酒,而且和那个武功郡的街坊邻居们普遍给了赏赐,他把这一次回乡的活动比作什么呢?“同汉沛苑”,相当于刘邦的高祖还乡。而且李世民还写了一首诗,叫《幸武功庆善宫》,皇帝到哪儿去叫“幸”,武功郡的庆善宫,这个诗中间有两句写得特别有意思,和刘邦的《大风歌》和高祖还乡关系非常密切,这两句诗是这样写的,“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歌》”,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这次回乡那个欢乐和高祖还乡,汉高祖刘邦的还乡是一样的,我写这首诗可以比得上《大风歌》,所以叫“欢比《大风歌》”。这里边就牵扯到李世民对《大风歌》的理解,李世民认为《大风歌》是一首欢歌,所以他才有一个“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歌》”,上一句有一个“乐”,下一句有一个“欢”,所以照李世民看来,《大风歌》就是一个胜利者的欢歌。

但是我读《史记》读《大风歌》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大风歌》是个胜利者的哀歌,不是一个胜利者的欢歌,大家听听那么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欢歌还是哀歌呢?我认为是哀歌。有三点理由,第一,我们先看这次刘邦还乡是谁在欢,那我们先看文献记载,文献这样记载:“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呢,沛县的父老兄弟故人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在喝,谁在乐啊?乡亲们在乐,没有写刘邦,当然刘邦肯定也有高兴。第二,刘邦这次回去的真实内心是欢乐吗?我认为不是,因为这里边有两点透露出来了,一个,刘邦唱的《大风歌》唱着舞着“泣数行下”,哭起来了。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是“乐极”,但是别忘了“乐极”后面还有两个字“生悲”。另外第二个例证,就是刘邦说了,他说“游子悲故乡”,他说我现在住在长安,但是千秋万岁以后我的灵魂永远是心系故乡的。这个时候我认为刘邦欢不起来,他乐不起来,欢不起来。

画外音:

刘邦回到故乡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从布衣到天子的巨大转变,他的回乡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的衣锦还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为什么还乐不起来,欢不起来呢?究竟有什么问题在困扰着他呢?

王立群:

有三大难题在困扰着他,哪三大难题在困扰着刘邦呢?第一对臣子忠诚的深忧,别忘了刘邦这次是怎么回去的,平定黥布之乱回去的,黥布是他夺取天下的三大功臣之一,韩信、彭越、黥布三大功臣现在叫什么呢?功臣变叛臣,功臣们全反了,韩信反了杀了,彭越被诬蔑反了杀了,黥布又反了,你看韩信、彭越、黥布功臣变叛臣,虽然有刘邦在里边逼的,但毕竟对刘邦的心理刺激非常大。而且这个时候不但他对诸侯王不放心,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个事,他对他的手下最亲信的重臣萧何都不相信了,这时候他没有信任的人,这一年他发生了对萧何的一个严重不信任的事件,就是他平定黥布之乱的时候,他不断地派人打听萧何在关中干什么,他操着萧何的心呢。然后这个消息就传到萧何那儿了,萧何手下一个门客告诉萧何,说你的灭族不远了,把萧何吓得不得了,不知道怎么办。最后这个门客给他建议,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玩腐败,你太清廉了,你越清廉皇帝对你越不放心,你得玩点腐败。

最后萧何没有办法,强卖民田几千万亩,搞得关中的老百姓对萧何怨声载道,这可以说是萧何在自己身上自泼污水,就自己往身上泼污水,把自己美好的形象全部毁掉完。当萧何把这一切都做完,司马迁写了四个字“上乃大悦”,刘邦非常高兴,萧何终于把他的光辉形象给毁掉了,因为萧何太清廉了,是个清官,又能干,老百姓中间的威信特别高,所以刘邦对他特别不放心,萧何有一点腐败刘邦心里特高兴。你看这个时候,不但是韩信、彭越、黥布他不信任,萧何他都不信,你说他待在沛县跟那老乡们喝酒,那老乡们见他回来,光拉着他觉得是自己的老乡,你现在当皇帝了,毕竟咱俩是街坊,是邻居,是同村的,高兴得不得了,拉着他喝酒,谁也不知道那皇帝心里边一大堆事呢,他有好多难处呢,第一个对臣子忠诚他深表忧虑,哪有可信的人?第二点,对继承人他深怀忧虑,刘邦这个时候对易位太子的想法已经非常深了,他回到京城马上进行大规模的行动,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刘如意,他回京就要办,你说他待在故乡能不操这个心吗?所以这个继承人让谁继位,一直在困扰着刘邦,他欢不起来。

第三件事,对自己生命不永的深忧,刘邦自己知道自己生命不长了,因为他高祖还乡的时候离刘邦的去世还有多长时间呢?六个月,六个月以后刘邦就死了,他唱《大风歌》的时候离他死就剩五、六个月了。其实人死都有预感的,我过去讲过一个“三段论”,叫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一天不如一天,哪有这人,除非是心脏病毫无觉察,一头栽那儿。一般人对自己的衰老他是有一个感觉的,他知道差不多了,他比吕后大20多岁,他受过两次致命箭伤,一次是在荥阳被项羽射的,一次是平定黥布之乱遭那个乱箭射的,这一次是刚受了致命箭伤他回到京城就病重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对自己生命已经不长了,对这个生命不永的深忧也缠在心里,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感觉到自己没有多少天了,他能欢得起来吗?凡是欢的人他心里一定没有那么多事,你看他心里装了多少事,哪个臣子忠诚他心里没底,哪个儿子可立他心里没底,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他没底,你说刘邦还能欢几天?他欢不起来,所以这个《大风歌》不是胜利者的欢歌,是胜利者的哀歌,所以才有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所以刘邦在故乡实际上过得并不痛快,心里装的事太多了,当皇帝有当皇帝的难处,刘邦这时候最操心的就是赶快选一个可靠的接班人,在他完了之后,他走了之后别让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像秦始皇去世以后,一年陈胜、吴广就起来了,这是最担心的事,所以《大风歌》不是欢歌是哀歌。但是这个《大风歌》因为太有名了,这个歌写得好,所以这个《大风歌》有名一直到今天,我们到江苏的丰县你可以看,江苏的丰县还有沛县都有歌风台,什么叫歌风台?歌风台就是当年创作《大风歌》那个地方叫歌风台,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史上有一个系列的诗歌叫歌风台诗,有一批歌唱《大风歌》的诗。很多人对刘邦《大风歌》的理解不对,都把它看作欢歌,包括李世民理解得有误。其实刘邦这一次高祖还乡,对后世影响大的一个是《大风歌》,另一个是高祖还乡这个事件的本身,这个事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成为一段佳话。

画外音:

刘邦在平定黥布的叛乱后,以汉朝开国皇帝的身份回到故乡,在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开怀畅饮中,刘邦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大风歌》。而刘邦作为汉高祖回到故乡,这件事本身也成为中国历史的千古佳话,给后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元代就有一支著名的散曲写到了高祖还乡,那么这支散曲是怎么写的呢?

王立群:

元代散曲中间曾经有一批作家,大家聚到一块儿写一件事高祖还乡,好多人都写,其中有一个人胜出了,这个人叫睢景臣,他写了一个“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散曲,一直传到今天,因为太有名了,而且他的题目就叫做《高祖还乡》。所以,我们最后来讲讲这个散曲,因为它和那个刘邦还乡的故事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只要说到元代散曲,没有人不知道《高祖还乡》的。当然这个曲子很长,我们全讲来不及,我先讲讲大致的,这个散曲是八支曲子,我要介绍的是刘邦下车到他看,这一段写得很漂亮,非常有名。

我们先看那个第五支曲子,它这样写的:“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亲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膛”。什么意思呢?看见一个大汉下车了,这个大汉目中无人,下车以后其他的人都展腰舒脚给他下拜,他说我也跪到那儿,等一会儿我抬起头来一看,仔细再一瞧我认识这个人,那不是俺村的那个吗?这个第六支曲子就写得特别漂亮了,这第六支曲子是揭刘邦的老底,怎么揭的呢?“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这话什么意思呢?说你姓刘,你老婆姓吕,你老丈人在我们村里教书,认得几卷书,你在我们庄东住过,也在我家里边切过草喂过牛,还给我家拽过坝,锄过地。最后两句第七支曲子这样写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说你刘三,你春天采了俺家的桑叶,采了就是偷了,偷了俺家的桑叶,冬天你又借了我们家的小米,“零儿八星”一年到头借的查不过来了,后来记得你当亭长换田契,硬是从我们家强行秤走了三秤麻,然后还酒债你又从我们家多量了三斛豆,有什么糊涂呢?现在还放着账册明标着,那都一笔一笔写着呢。最后这曲子这个农民向刘邦要债了:“少我的钱,差拨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说你这个人真不老实,你原来叫刘三,你现在改名叫汉高祖,你改了名我就不认识你了?你改了名你欠我家的钱,欠我家的粮,你还得还给我。

这一段写得特别妙,这个汉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就是皇帝死了以后为什么他叫高祖呢?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他那个庙是摆在第一的,所以叫高庙,高祖之庙,所以叫汉高祖,这都是人死了以后才称他为汉高祖的,没有说他活着叫汉高祖。这个时候就把他活着的名跟死着的名混到一块儿,你原来叫刘三,你现在改成汉高祖,你以为你改了个姓我就不认识你了,欠我家的东西你就可以不还了,那不行,欠了债你得还,欠了粮交的赋税中间得扣了。这一段写得特别妙,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散曲的套曲《高祖还乡》,这一支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鼎鼎大名,它虽然写的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刘邦,它是文学作品中间的刘邦,其实这个作品呢,它把高祖还乡的故事通过一个同村农民的眼光加以描述,揭了一个皇帝的老底,把他神圣的光环扒下来,原来是个无赖,这和历史上的刘邦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刘邦确实回过故乡,他回乡肯定有他的老乡认识他,当年刘邦在家乡做点什么事,他老乡心里怎么想,谁也不知道,但是睢景臣就加以想象、创造,写了这个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来了自己的名字,留下来了这部文学作品,它跟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但是反过来它说明一点,高祖还乡的这件事到元代还有那么多散曲作家去创作这个题材,说明什么?这件事太有名了,你看刘邦回乡是在公元前,公元前100多年前回去,到元代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人们还在念叨这个事,还在记住他回乡这件事,咱们那么多人春节不都回乡了吗?别说过去一千多年了,几个月都没人提,当场都没人提。就是高祖还乡这个事情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就是讲述刘邦晚年非常有名的一个活动,回乡。当然这个时候离刘邦生命的终结,我刚才讲过了已经非常短了,只有几个月了,他从自己的故乡回去以后,马上就要回到京城,他回到京城以后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间,刘邦还做了哪些事情呢?请看下集《英雄末路》,谢谢大家。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_四十一、高祖还乡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四十一、高祖还乡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