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十二章 姚崇罢相

自毁长城:铁腕宰相纵容儿子、下属招权纳贿

上一回说过,因为灭蝗斗争的胜利及政治上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成果,姚崇和玄宗君臣之间达到空前和谐的境地。玄宗一刻都离不开姚崇,连姚崇生病都不让他待在家里,还要把他搬到四方馆办公。皇帝这样信任他,姚崇也是感激涕零,打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下子让姚崇觉得不对劲了。什么事呢?姚崇手下的一个小吏犯事了。姚崇不是中书令吗?当时中书省有一个主书叫赵诲,很得姚崇信任。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官场上,别看官和吏级别相差悬殊,但是,官对吏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官是做行政决策的,吏则是做具体文案工作的。官府里缺了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还真是没法运转。这个叫赵诲的小吏不仅文案工作熟练,而且擅长揣摩领导意图,办事百伶百俐,姚崇用起来非常顺手。但是人无完人。小吏赵诲也有一个毛病,就是贪财。唐王朝是世界帝国,西域来的胡商人多势众。胡商看到这个小吏能跟姚崇说得上话,就送给他一些珠宝,想让他替他们谋点好处。可没想到,事情做得不够机密,被唐玄宗知道了。本来,小吏贪财是古代的通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这一次,玄宗居然亲自审问,把这个小吏送进监狱,判处死刑。依据我们刚才说的打狗看主人的原则,这个处置显得很不同寻常。那么,玄宗贵为皇帝,日理万机,为什么会注意到姚崇身边的这个小吏呢?还有,他在处理这个小吏的时候,为什么如此不给姚崇面子呢?很明显,玄宗已经对姚崇不满了,在抓姚崇的小辫子了。那么,玄宗为什么对姚崇不满呢?因为,姚崇身边,犯经济错误的可不止这一个赵诲,姚崇的两个宝贝儿子也不清白。

姚崇这两个儿子我们前面讲过,当年魏知古到东都洛阳主持选官,这两个家伙就招权纳贿,谁给他们贿赂,他们就把谁塞给魏知古,让魏知古提拔。魏知古因此还跟唐玄宗打过报告。没想到姚崇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不仅保住两个儿子,还把魏知古整下台。有了这么能干的老爸庇护,这两个坏小子交接宾客、招权纳贿的事情也愈做愈大,而姚崇对他们这些越轨的行为不闻不问,甚至是暗中纵容。宰相的儿子肆无忌惮地搞腐败,当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但是,姚崇是铁腕宰相,谁也不敢得罪他,所以,他这两个儿子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倒步步高升,都成了四品大员。可是,有权力的人做坏事就是这样,你可以让人不敢管你,但是你没法让别人不议论你。一来二去,这两个儿子的名声坏透了。玄宗可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这些事情传到他的耳朵里,当然对姚崇有意见。只是碍于面子,不好跟姚崇讲。现在,姚崇手下的小吏又犯经济错误,不免让玄宗产生疑虑,怎么姚崇身边的人都这样呢?于是决定从严从重,敲山震虎,敲打一下姚崇。

玄宗这么做,姚崇有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呢?我们多次说过,姚崇可是水晶心肝玻璃人,以他的政治智慧,不会看不清楚。怎么应对皇帝呢?按照一般的想法,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及时收敛。小吏,让他去死吧!丢卒保帅;儿子则是加强教育,避过风头。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然而姚崇不仅没有这样做,他还替自己手下这个小吏申诉,说他罪不至死、情有可原。想要救他。姚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不外乎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姚崇有小集团意识,要保护自己人。通过前几回的讲述,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姚崇不是一个嫉恶如仇的道德君子,而是一个喜欢搞一言堂的铁腕人物。要铁腕就得自己说了算,要想说了算,除了皇帝认可外,还要有人死心塌地追随你。而要想让人死心塌地,就一定要给人好处、给人庇护,让人觉得跟着你没错。所以,古往今来好多以能干著称的铁腕政治家都不免党同伐异,姚崇也不例外。因此,明知道赵诲犯了错误,姚崇还是要保他。从私人角度上讲,他不肯丢卒保帅,这是讲义气;但是,从公家角度上讲,他这就叫因私害公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姚崇对自己和皇帝的关系估计过高。他不是帮玄宗解决许多政治难题吗?皇帝不是一刻都离不开他吗?在姚崇看来,贪污受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点面子应该给他吧!有了这样的想法,虽然姚崇明白皇帝的意图,但还是想跟玄宗叫上一板。

姚崇叫板,玄宗怎么接招呢?开元四年(七一六年)十一月份,玄宗大赦京城罪犯。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一律免罪。按道理讲,赵诲的罪也可以免了。如果真是这个结局的话,也就意味着玄宗妥协,这也是姚崇期望看到的局面。那么,玄宗会不会这么做呢?要知道,玄宗可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如果宽恕赵诲,岂不是说皇帝的权威不是权威,姚崇的权威才是权威!这不是自毁长城吗?所以,大赦是大赦,但是,玄宗在敕书里特意标明,中书主书赵诲不在此列。此人虽然依据宽恕的精神免除死刑,但是,杖责一百,流放岭南!一句话,玄宗向姚崇表态了,你这个面子,我坚决不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姚崇总算明白,皇帝并不是离不开他,相反,皇帝是怕他不离开。如果他再不知进退,恐怕皇帝就要不客气了。怎么办呢?主动辞职吧!就在这次大赦令之后,姚崇屡次提出避位的请求。开元四年闰十二月,玄宗批准他的请求,免去他中书令的职务。这个时间,距离姚崇拜相,刚刚三年零三个月。

姚崇在拜相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出色地履行了宰相的职责,开元盛世的初步形成,姚崇功不可没。唐玄宗作为伯乐,也让姚崇享受到作为人臣旷古少有的荣耀。然而,这种君礼臣忠的局面为什么不能持久呢?姚崇罢相仅仅是因为他手下小吏招权纳贿吗?

蒙曼说唐·唐玄宗》_第十二章_姚崇罢相_自毁长城:铁腕宰相纵容儿子、下属招权纳贿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蒙曼说唐·唐玄宗第十二章_姚崇罢相_自毁长城:铁腕宰相纵容儿子、下属招权纳贿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