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南朝

南朝少数民族的融合

南朝的政治控制与经济开发向南深入,扩展到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接触联系日益频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联合反抗南朝政府,在联系与斗争过程中,加快了南方各族的融合。

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蛮、傒、俚、僚、爨(cuàn)等。蛮族人数最多,占地最广,遍及荆、湘、雍、郢、司、豫、南豫、江等州。蛮人分为两大支。一大支是以虎为图腾的廪君蛮。他们由南郡向东移动,到汉水下游,北接淮汝,南极江汉。其中最有名的是由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黄冈)的五条水得名的五水蛮。另一大支是以狗为图腾的槃瓠蛮,发祥于辰州,由长沙武陵一带北上到荆雍。武陵有五条溪,因此也称为五溪蛮。蛮族生产米谷布绢,与汉人相似。部落解体,社会以户为单位,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不少蛮族酋帅拥有大量部曲。南朝政府设立左郡左县,羁縻统治。这类郡县数目渐增,反映汉族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的范围日益扩大。南朝政府一般只从蛮族收纳米谷,不征徭役,所以汉民避徭役者往往逃入蛮中。地方官有时横征暴敛,加重对蛮人的剥削压迫,不断引起反抗。南朝一百七十年中,史书记载的蛮族大小起事有四十余起。在荆、雍、豫三州设立的南蛮、宁蛮、安蛮校尉,就是统帅军队镇压蛮族的武将。政府往往将被征服的蛮族迁出所居旧地,或谪为兵户,或役如奴隶。

傒人分布于江湘两州南部和广州北部,以强悍善战著称。他们可能源于以狗为图腾的五溪蛮,因此称傒,常被诬蔑为傒狗。傒人汉化较早,如东晋陶侃、南齐胡谐之,已和汉族没有区别。

俚人,亦称里人或俚僚,分布于交、广、越诸州,在汉族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下,已进入封建社会。他们受南朝政府的剥削,与汉族不完全相同,如始兴俚人必须以银纳税。俚人地区物产富饶,有白银、珍珠、翡翠、犀象等。梁末及陈时所辖地域缩小,对这个地区的开发益加重视,往往署当地酋豪为长官,“以收其利”。同时置西江、南江两都护在军事上经济上加以控制。俚人不甘忍受剥削,南朝时起义见于记载者有十八次。

僚人,为南蛮别支。在4世纪中叶自南而北进入巴蜀地区,分布于梁、益两州,僚人与汉人杂居的成为郡县编户;居深山者受世袭的“头王”统治,处于奴隶制阶段。生产以农业为主,南朝朝廷剥削沉重。宋以来僚人屡次起兵反抗。南齐时,益州害怕僚人进攻,州城北门“常闭不开”。梁武帝时,梁、益二州“岁岁伐僚,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被俘的僚人,大都沦为奴隶。

爨人主要分布在宁州(今云南地区)。东晋至梁,朝廷任命的宁州刺史见于记载者,约三十人,然大都遥领,未能到任。地方统治实权,掌握在担任郡守县令的土著首领手里。而大姓爨氏世代为宁州最高统治者,或任刺史,或死后追赠刺史称号。后代因此称宁州当地民族为爨人。爨人分东西两部:东部以朱提郡(今云南昭通)为中心;西部以建宁郡(今云南陆良)、兴右郡(今云南文山)为中心。爨人地区“户口殷众,金宝富饶”,隋唐以后中央朝廷才逐步实现有效统治。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_南朝_南朝少数民族的融合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南朝_南朝少数民族的融合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