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五章 嬴政的选择

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这就是中国从封建到郡县制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两千年不是没有封建,但郡县制始终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主流,和这场廷议有莫大的关系。

秦始皇为什么接受李斯的建议?因为他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他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天下为什么战争几百年,就是因为分封了诸侯王,只要没有诸侯王,天下就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这个想法确实是好的,单从这一句话来看,秦始皇真是悲天悯人,真是入圣了。所以有很多历史学家觉得,秦朝当时有一个消弭天下战争的和平理想。这说得没错,问题是,秦始皇想要消弭天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接下来,始皇颁布一连串的政治措施,包括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收天下兵器,统一度量衡、车轨和文字。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统一文字。

当时天下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写法已各有不同。虽然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所谓六国文字跟秦文字还是同一套方块字的系统,但沟通毕竟不便。如今始皇要将所有不同的文字,全部统一成一个写法,目的是方便公文书的传递,利于秦朝统治广阔的天下。

这项措施的影响非常深远巨大,到了今天,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但始终都有统一的文字,能够维系这个国家于一体而不坠,始皇可谓功莫大焉。

除了上述的措施外,始皇还有一项命令值得注意:

更名民曰“黔首”。

什么叫“黔首”?“黔”是黑,“首”是头,是当时对一般百姓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么称呼,后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重点是“更名民曰‘黔首’”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

对六国而言,秦国是征服者。古今中外,征服者征服了那么庞大的土地,通常最简单的治理方法就是设立等级制度,把他们自己变成最高等的民族,而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则一层一层降低,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印度是如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西方是如此,元朝统治下的中国也是如此。

但秦始皇没有这个想法,普天下的人民在统一以后,不分你原来是秦国人、赵国人或楚国人,一律平等,统统都是“黔首”,没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

或许有人会说,这真是了不起的平等思想。是的,这真是了不起的平等思想,但是凡事都会有两面,两面是并存的。中国文化讲阴阳、正反、表里,就是不希望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为什么秦始皇要颁布一个将老百姓全部视为平等这样的命令呢?因为在他的心中,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说得更直接一点,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有什么不平等的呢?

不信的话,各位还记得尉缭的评语吗?

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各位以为我在污蔑秦始皇吗?不要急,看到后面,各位就会明白我为何如此评价秦始皇了。

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始皇灭掉赵国后,就在咸阳模仿建造和赵国一模一样的宫殿;等灭掉魏国后,又在咸阳模仿建造和魏国一模一样的宫殿……由此类推,等他消灭完了天下所有的国家后,那么全天下的宫殿都在首都咸阳可以看到,这是多大的气势啊!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今天如果有一个国家灭亡了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它把美国的白宫、法国的罗浮宫、英国的白金汉宫等等,全部搬到它的首都里面,这是多么宏伟的气势,象征着天下统一新时代的来临。

问题是,天下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此时是做这些事情最适当的时机吗?做这些事情是谁在出力?做这些事情又对谁有好处呢?

所有得到的各国美人、宝物,统统填入这些宫室里面,只供秦始皇一人享受。让苦于战祸的人民,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就为了一个人的快意,难道不是把天下人都当成他的奴隶吗?

我写这些文字,就是要告诉各位,人是很复杂的,每个人有很多面貌。这是历史人物课,目的是分析人物、了解历史。因此当你们读到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时,要反复地在心中琢磨,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他,你的做法会有不同吗?

当然,这绝不是问你有没有更蠢的做法,而是问你会有比他更好的做法吗?如果你能发现更好的做法,你才能够学到怎么做人处世,这才是有用的历史教育。

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_第五章_嬴政的选择_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第五章_嬴政的选择_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