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三章 名和字的组合方式

第九节 使典用事

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数是含有故事情节的。举例如下:

〔唐〕崔·护字殷功

《吕氏春秋·古乐》:“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以“殷功”应“护”,言《大护》之乐,是歌颂殷之功绩的。

〔唐〕陈·岩字梦臣

《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于傅险中。”司马贞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岩’也。”此事亦见《伪古文尚书·说命上》。

〔唐〕李·商隐字义山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唐〕韩·偓〔wo沃〕字致尧

《搜神记》卷一:“偓佺〔quan全〕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wei未〕尧,尧不暇食。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致尧,即指赠帝尧松子。亦见《列仙传》。

〔宋〕方·导字夷吾

《世说新语·言语》谓温峤为刘琨出使江东。当时东晋新建,朝纲不举,温深以为忧。既见丞相王导,“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夷吾即春秋时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温峤将王导比作管仲,故名导字夷吾。

〔宋〕朱·敦儒字希真

《后汉书·桓荣传》:“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孔子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后世又有“俗儒”、“醇儒”之别,以“真”应“儒”,言作“真儒生”。

〔宋〕余·允文字隐之

《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载,陶答子为官,不顾名节,专务聚敛,家暴富。其妻劝谏道:“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zhi治〕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陶答子不听,后果为盗所杀。以“隐之”应“文”,即欲效南山雾豹隐藏以保其文采,以喻洁身自爱。

〔明〕徐·柱臣字题客

《北梦琐言》卷一载:“唐宣公好儒,多与学士小殿从容议论,殿柱自题曰:‘乡贡进士李某。’”此明用“题柱”故事为名字,实则既欲中进士,又欲为朝廷柱石之臣。

〔明〕陈·芹字子野

《列子·杨朱》:“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昔人有美戎菽,甘枲〔xi洗〕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shen审〕而怨之,其人大惭。”这是用“野人献芹”故事以为名字。

〔明〕徐·石麟字宝摩

《陈书·徐陵传》载,徐陵幼年即不凡,家人携以谒高僧宝志。“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明〕区〔ou欧〕·大相字用儒

宋太祖改元乾德时,曾谕朝臣说,拟年号不可蹈袭前朝旧名。后见宫中铜镜上已早铸有“乾德”字样,以问窦仪。窦谓前蜀曾用此年号,此必蜀宫人带入者。验之果然。太祖慨叹道:“宰相须用读书人!”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读书人即儒者,故以“用儒”应“相”。

〔清〕邵·(马风)(同帆)字无恙

《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自荆州东归,与殷仲堪求布,中途遭风几败,乃至书于殷云:‘行人安稳,布无恙。’”

〔清〕张·汉字月槎〔cha茶〕

《博物志》卷十载,海滨有人见年年八月有浮槎自去自来,从不失期。此人欲探究竟,遂乘槎而去。十余日至一城池,见房舍中多织机之女,一男子饮牛于河边,因问此是何处。男子答云,归后问蜀中严君平自知。此人后至蜀,严告云:“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乃知所至之地是天汉(天河)。男子即俗说之牛郎星。故名汉字槎。因是八月乘槎,所以饰以“月”。杜甫《秋兴八首》亦有“奉使虚随八月槎”之语。

〔清〕俞·樾〔yue月〕字荫甫

《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he贺〕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按,暍人指中暑者。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_第三章_名和字的组合方式_第九节_使典用事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第三章_名和字的组合方式_第九节_使典用事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