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一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

第六节 构木为巢

“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我们的祖先在初始之时,便是栖息在天然的山洞里,或旷野之中的。随着智能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有意识地营造自己的居所。有的可能是受一些动物打洞的启示,在山丘上挖掘洞穴,即古籍上所说的:“古者人之初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墨子·节用篇》)。有的可能是受鸟类在树上作巢的启示,在树上用木头、树枝搭建居巢,故被称之为有巢氏。即古籍上所说的:“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古通名)之曰有巢氏之民”(《庄子·盗跖〔zhi执〕篇》)。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营建活动,居室、宫殿、楼阁,以至今天的高楼大厦,都是在这起点上发展出来的。

进入新石器时期,我们祖先的营建技能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在较干燥的地区,建造出一种木骨泥墙的房舍,这可能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其建筑式样又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圆形和方形建筑等。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原始村落遗址,就是属于这样的建筑。而在较为潮湿的地区,则出现了干栏式建筑,它可能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所谓的干栏式建筑,就是在房屋的下部采用密集的木桩作基础,形成架空的干栏式结构,然后在上面建造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房屋。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大约7000年前的居住遗址,就是属于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现在还可以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当然已经要比原始时代进步得多了。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_第一章_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_第六节_构木为巢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第一章_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_第六节_构木为巢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