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二章 远古及先秦时期的地名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地名

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侵吞,强并弱,大灭小,使见于春秋文献者120余国,至战国时期,仅剩下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形成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及郡县地名。

春秋初年,楚、秦、晋等强大的诸侯国首先在新开拓兼并的土地上置县,打破并取代了原有封土食邑的陈规旧制,加强了君主集权和地方治理,这显然是一种进步。县的始设,最早出现于南方的楚国。据徐少华教授的研究,春秋时楚国设县共30个。

春秋楚县建置表

武王 | 权 | 今湖北宜城县南境 |

那处 | 湖北荆门市东北 |

文王 | 申 | 河南南阳市 |

息 | 河南息县西南 |

成王 | 商 | 陕西丹凤县西 |

穆王 | 期思 | 河南固始县东北 |

庄王 | 庐 | 湖北襄樊市西南 |

成 | 河南宝丰县东 |

析 | 河南西峡县东北 |

沈 | 安徽临泉县 |

吕 | 河南南阳市西 |

共王 | 郧 | 湖北钟祥县北 |

湖阳 | 河南唐河县南 |

春秋中晚 | 上鄀 | 河南西峡县西 |

邓 | 湖北襄樊市西北 |

上庸 | 湖北竹山县西 |

灵王 | 陈 | 河南淮阳县 |

蔡 | 河南上蔡县 |

东不羹 | 河南舞阳县东北 |

西不羹 | 河南襄城县东南 |

白 | 河南息县东北 |

叶 | 河南叶县南 |

许(夷) | 安徽亳县东南 |

平王 | 棠 | 河南西平县西 |

巢 | 安徽六安市东北 |

钟离 | 安徽凤台县西 |

昭王 | 武城 | 河南南阳市北 |

蓝 | 湖北钟祥县西北 |

惠王 | 江南 |   |

阴 | 湖北老河口市北 |

其中权县是楚武王灭权国置县,即取名权县,为春秋创置的第一县。至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才把县制逐渐推行到各自内地,即所谓王畿为县,而在新兼并的边远地区置郡,其面积较县大。但因其地处边远,地广人稀,地位反比县低,所以晋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哀公二年》)。至战国时期,随着边地的开发与繁荣,才在郡下析置若干县,形成郡、县二级政区制。战国时期,各国基本上均推行了这种行政制度,北方的燕国将境土划分为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郡下亦置有县。至秦统一六国后,最终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且从郡辖县。郡县建置的结果便出现了一批郡县政区地名,丰富了地名的内容。

中国地名史话》_第二章_远古及先秦时期的地名_第五节_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地名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地名史话第二章_远古及先秦时期的地名_第五节_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地名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