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尾声

1949年8月,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胡宗南和他黄埔一期的同学、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在汉中彻夜晤谈。他们举杯把盏,推心置腹,在对往事的不堪回首之悲情中,搞出了一个“背靠缅甸、立足滇西”的“汉中决策”。

这个主意是杀害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刽子手宋希濂提出来的。他在滇缅边境打过3年日本,对这里的地形、人情、民俗以及物产了如指掌。他对胡宗南说:“这里山高路陡,密林遍布,澜沧江、怒江和高黎贡山是神兵天将也无法逾越的屏障!在滇西站稳脚,背靠缅甸,进可攻,退可守,大业可图也……”

“大业可图!”宋希濂一语惊人!

8月底,蒋介石到了重庆。

胡宗南、宋希濂满面春风地捧着他们的“汉中决策”来见蒋介石。

但蒋介石不由分说,给胡、宋的这个“汉中决策”当头一棒,致使其胎死腹中。

蒋介石的本意并不是阻止胡、宋去滇西惹是生非,其实,他已经勾画好了一幅“割据西南”的画卷。他这次来,就是来作“割据西南”部署的。他把胡宗南叫到跟前,以师长的口吻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大战在所难免。所以你一定要苦撑6个月,确保大西南!”

党中央、毛主席早已将目光锁定在了大西南。准备调遣四路大军对宋希濂、胡宗南集团采取行动。

第一路为陈赓兵团,由江西出两广,然后大迂回兜击云南,斩断胡宗南部撤向滇西的通道;第二路为杨勇兵团,取道湘西,直出贵州,攻占贵阳,尔后直插川南,攻略宜宾、沪州,切断胡宗南部逃往西昌的通道;第三路为陈锡联兵团,经鄂西出川东,大军直扑重庆;第四路为周士弟兵团,在秦岭一带与胡宗南保持接触,取佯攻态势,吸引胡宗南部于川北,不使其过早入川。如果胡宗南南撤四川,则立即跟进,与其他三路一起取东西南北四面合围之攻势,一举全歼胡宗南部于成都平原。

这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略进击计划,是典型的毛泽东式的大智慧大战略!

蒋介石决定与毛泽东再较量一番。1949年11月14日,他偕顾祝同等大将由台湾直飞重庆,亲自指挥西南保卫战。

国共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战由此全面拉开序幕!

就在蒋介石到重庆的第二天,就传来了贵阳被攻占的消息。紧接着19日,宋希濂所部第14兵团在鄂川边境被陈锡联全部吃下,川东地区门户大开!

宋希濂的溃败致使重庆直接暴露于解放军的枪口之下,从这时起,胡宗南的第5兵团、第18兵团由秦岭、大巴山向川北作全线撤退。

11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周士弟18兵团正式划归第二野战军建制,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18兵团司令员周士弟率领迅速入川参加对胡宗南的大决战。

12月5日,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随着周士弟一声令下,第18兵团兵分三路,对胡宗南部作追击前进。

蒋介石已是四面楚歌!

在11月28日的时候,宋希濂集团和罗广文第5兵团3万多人在南川山被陈锡联一举聚歼,蒋介石只得从重庆逃到成都。11月30日,重庆解放。

接下来局面的变化,简直令蒋介石眼花缭乱。杨勇兵团进逼川西,抢占了乐山、青神、浦江,完全切断了胡宗南由成都南逃西昌的通道;陈锡联兵团直扑简阳、邛崃、大邑,周士弟兵团也越过秦岭、大巴山,两军形成了对成都的夹击之势……

12月9日,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10日,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等在雅安、彭县通电起义;11日,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郭汝瑰在宜宾起义……

雕弓断,羽翼飞;亲朋叛,士众散!

蒋介石怀着凄凉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登上飞机朝台湾飞去,永远离开了大陆!

胡宗南带着残部退踞西昌,继续顽抗,直到1950年3月27日兵败后只身逃往海口,而后4月4日飞到台湾。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张“王牌”终成一张“亡牌”。

二野四路大军横扫大西南的时候,一野1兵团的千里大跃进正在进行!

新疆正值严冬时节,狂风卷着大雪,在天山南北无情地肆虐。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地面积雪厚达一二米,官兵浑身冰冷,手脚麻木,却仍然迈着大步向前进!

在“雪海”上踏出了一条生命之路!

部队22日抵达和田,一举粉碎了匪特的叛乱。

25日,彭德怀发来慰问电:你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

……

1949年12月27日,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发出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1兵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两天后,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起义部队改编为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任政治委员。

1952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撤销第一野战军及所属各兵团番号,第1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第2兵团改编为中央军委装甲兵司令部,第19兵团入朝作战,第22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一野全战事》_尾声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一野全战事尾声

书籍
上一章
20/20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