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_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一、渡辽出征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55章(已完结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精彩片段: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半年后再次御驾亲征。吸取教训的隋军凭借优良的兵力,周密的部署安排,即将大获全胜,一雪前耻。然而就在关键时刻,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迫使隋炀帝忍痛放弃大好形势,再一次无功而返。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渡辽出征

大业八年(612),隋炀帝亲自率领百万大军讨伐高句丽,最后以惨败告终。那么,面对这样的严重失败,隋炀帝有什么反应呢?一般说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反应无非是两种。

第一种,老老实实地承认失败。一方面安抚遭受重创的百姓,另一方面卧薪尝胆,好好反思,等时机成熟之后,再图大事。

第二种,无论如何不承认失败,而且,越挫越勇,非要较这个劲不可。

那么,隋炀帝属于哪一种情况?他选择了第二种。就在大业九年(613)四月,隋炀帝又率领百万大军,渡过辽河,再度讨伐高句丽。

大败之后,休整刚刚半年就再次出征,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那么,隋炀帝为什么非要这么仓促再战?除了此前提到的那些战争理由继续存在外,还有一个新的原因也非常重要——面子。

第一次讨伐高句丽失败,隋炀帝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他这样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大隋天子,怎么可能在高句丽这样的小河沟里翻船?而且还当着四夷的面,这不是太丢面子了吗?隋炀帝可是个骄傲的皇帝,这个面子,他无论如何都要挽回来,而且越快越好,否则在中原、四夷似乎都很难交代,所以,无论如何,这个仗必须要打。

可能有读者朋友会觉得,打也可以,总不必再亲征了吧?上次亲征并没得到什么好处,隋炀帝这次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我们这样想,当时人也这样劝过他。

第一个,左光禄大夫郭荣。他说:“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奈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戎狄要是失礼,惩罚他们,是我们做大臣的职责,由我们去办就可以了;能发千钧的弩机,怎么可以用来射杀老鼠呢?您是万乘之尊,怎么可以亲自去对抗那些小小的蛮夷呢?郭荣的意思很明显,皇帝有皇帝的身份和职责,用我们今天常说的一句话总结,杀鸡焉用宰牛刀?

第二个,太史令庾质。这个人在隋炀帝第一次亲征的时候就提过反对意见,这次提得更直接了。他说:“陛下若亲动万乘,靡费实多。”陛下您去的话,这战争成本可就大了,本来一百块钱能办成的事儿,一千块钱也办不下来了。

大臣们的劝说都很有道理,那么,隋炀帝有没有可能听进去这些意见呢?完全不可能。因为这就更关乎面子了。上一次,隋炀帝亲征打败了,这次如果派一个将军去倒打胜了,隋炀帝的脸往哪儿放?所以,一听庾质他们的建议,隋炀帝勃然大怒道:“我自行犹不克,直遣人去,安得有功?”我自己去都不能够打赢,派一个将军去,怎么可能赢?因为有这样的心理,所以,大业九年(613)的御驾亲征也就势在必行,无人能够阻挡了。

这次御驾亲征会不会得胜还朝呢?应该说,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一次出征跟第一次相比,多了两个有利条件。

第一,隋炀帝学乖了,不再瞎指挥了。第一次出征,还没打仗,他就先规定了两条基本原则。

作品简介:

隋炀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传奇性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那么庄严肃穆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真的是使万人恨,也令万人迷。

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君不见,他功业伟大:大运河沟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阳城威震东方,名传千古。君不见,他才情绝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直追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大隋兴衰四十年雄略暴君历史中国历史隋朝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三、狼狈撤军2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二、血战辽东3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一、渡辽出征4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四、铩羽而归5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三、止步平壤6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二、辽东受挫7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一、渡辽失将8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四、出征预测9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三、御驾亲征10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二、准备出征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