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长安客_圆仁:最后的旅行 九

北溟鱼
中国历史
总共85章(已完结

长安客 精彩片段:

圆仁:最后的旅行

会昌五年(845年)五月,圆仁担心已久的敕令下发:要求外国僧人还俗。不遵从还俗敕令的,当即决杀。为了离开长安,圆仁同意还俗。一向对僧尼佛寺十分照顾的左神策军押衙李元佐暗中帮圆仁搞到一张离开长安的通关文牒。五月十四日,圆仁将要离开这座他生活了五年的都市。头发已经长出了一些,他戴上一顶毡帽,穿着平民的褐衫,这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旅客。

圆仁心情忐忑,时刻担心着身后牵着的三头驴。驴背上的箱笼里有他在唐土七年所有珍贵的收藏:四笼经文与画像。从开成三年(838年)到达扬州起,圆仁把日本朝廷与唐土朋友们接济的金钱全部用在了购买和抄写经书、描绘大师像与曼荼罗上。除此之外,还有白居易与杜甫的诗篇。但城里剿灭佛教的禁令严厉,圆仁时刻担心一路上收集的经文与在佛寺临写的画像能否在重重关卡的检查下安然离开长安。

在这样风声鹤唳的时候,依然有一些朋友前来相送。大理寺卿杨敬之为他写了几封信,托他在洛阳的朋友照顾圆仁。左神策军押衙李元佐为他置办了毡帽,绫布,檀香,一双软鞋,一些钱和一卷银字《金刚经》等许多礼物。临行,李元佐请求他留下袈裟,他将每日烧香供奉。

还有一首专门写给他的诗,来自他的一个朋友,诗僧栖白和尚:

家山临晚日,海路信归桡(ráo)。

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

岁穷程未尽,天末国仍遥。

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

——《送圆仁三藏归本国》

归心似箭的圆仁走水路,经过洛阳、郑州、汴州、泗州,回到扬州。会昌六年(846年)四月,武宗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扬州。不久,新皇帝登基,严厉的灭佛政策随着皇帝的去世一起松动,被禁锢的佛教活动又昌盛起来。圆仁终于可以重新公开他和尚的身份。

圆仁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经过楚州、海州,最后回到登州赤山,他巡礼中国的旅程真正开始的地方。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九月,圆仁登船回到日本博多。返国这年,圆仁五十四岁,后十七年,圆仁在日本国传法,成为日本天台宗的“慈觉大师”。

武宗在位七年,他的年号“会昌”因为发生在这六年中的残酷的对僧尼寺院的迫害而成为后世最屡屡提起的名字。武宗的死因与他的爷爷宪宗一样成谜:服食丹药,喜怒失常,甚至神志不清,口不能言。死前连宰相李德裕想见他,也被宦官拦在门外。他并没有比自己的前辈们更加坚强。

会昌年间,天下拆寺院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按两税法交税。“会昌毁佛”之后,国家的户口增加了一倍多,成为日后收税的税基。寺院和僧侣中有武艺、有医术、有建筑机械手艺的僧侣多半被派上了会昌三年至四年间征讨回纥与藩镇叛乱的战场。从寺院缴获的铜像与钟锣被命令用来铸钱,但是铸造成本极高,每铸造一千文钱所耗费的人力物料与运输成本就有七百五十文左右。

作品简介:

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金灿灿的宫殿仿佛近在咫尺,又远远相隔;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窗外慈恩寺里俗讲声嚣,他也许更渴望看一眼寺院墙上的丹青壁画;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在人生的顶点离开长安,走向崎岖;与他同时离开的朋友刘 禹锡江湖漂泊二十多年后独自归来,只有玄都观的一树桃花依然为他开得灿烂;白菊花盛开的九月九日,李商隐只能在反目成仇的昔日好友令狐綯家客厅屏风上题一首诗,怀念曾经的重阳节;白居易从梦中惊醒,慢慢想起来,这是挚友元稹去世的第八个秋天……

最伟大的唐代诗人们,“诗圣”、”诗仙“、“诗佛”、“诗魔”……各有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的作品已经是不朽的经典。于他们而言,诗句曾经是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诗人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长安,要出名,做官,买房,甚至重振家国,成为时代的英雄。那时候他们都年轻,都拥有卓绝的诗才,光明的未来仿佛触手可及。然而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

本书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可以说是一本诗人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用八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从诗人的眼里看见时代与命运,讲年轻人在大城市里的梦想、艰难和漂泊。那些不朽的诗篇来自他们无数欢欣和至暗的时刻。通过这些故事,你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在他们对自我和时代的追问里,看见尊严,信仰,爱与同情,生命的意义。

作者:北溟鱼

标签:北溟鱼长安客历史人物传记唐朝随笔

长安客》最热门章节:
1参考文献2后记 向确知走得足够远,未知才显现她的身影3圆仁:最后的旅行 九4圆仁:最后的旅行 八5圆仁:最后的旅行 七6圆仁:最后的旅行 六7圆仁:最后的旅行 五8圆仁:最后的旅行 四9圆仁:最后的旅行 三10圆仁:最后的旅行 二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