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1997·香港回归_第十一章 去延安还是去香港

邢军纪
中国历史
总共19章(已完结

中国1997·香港回归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去延安还是去香港

1937年的香港,相对于变幻莫测的世界风云,要平静安宁一些。然而,战争这个庞大的怪物,一刻不停地在它的四周嗥叫着,它的阴影重重地在港人的心头集结。闲暇时,人们交谈的话题几乎都和炮火硝烟有关系。他们似乎嗅到了战争的气味,却因看不到它的形象而恐慌,而迷失。直觉告诉人们,战争早晚要来!

尽管如此,香港仍因其平静而汇聚着各样的人流,特别成为文化艺术界的汇聚点。人们会蓦然发见,几乎在一夜之间,香港的文化艺术舞台上多被陌生的面孔所占领,成为反映战争评点时局的主流。令人称奇的是,他们个个洋溢着逼人的才华,而且经验丰富,办干练,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邹韬奋先生最先在香港办报。1936年6月7日,他创立的《生活日报》首先面世;

继邹先生之后,1938年4月16日,茅盾先生在香港创办了《文艺阵地》;

1938年8月,胡政之先生创刊《大公报》;

1938年8月,诗人戴望舒又创办了《星座》;

1941年9月18日,梁漱溟发起创办了民盟机关报《光明报》

另外,港人还注意到,苏曼殊、茅盾、张爱玲、叶浅予、胡适等一大批名扬四海的文化巨擘,神奇地出现在自己的周围,他们或指点江山或激扬文字,或花前月下吟诗弄赋,把沉寂的香港变得活跃异常。

香港人喜不自胜。面对文化的空前繁荣,它们更多的是亢奋和迷离。和这些文化精英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同一方土地,受他们的呼吸,倾听他们思想的声音,无论怎样说都是一种幸运。但仍有人嗅到了反常的气息。他们不禁皱眉发问:他们因何而来?他们在这里干什么?

1941年2月,山城重庆被灰色烟雨笼罩着。中共南方局所在地一一曾家岩50号门前,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车夫拉车时慌乱的脚步声和咳嗽声从雾中传来一些声响,反衬得这深巷更加神秘空旷。

浓雾中走来一个中年汉子,一袭青衫长袍,手中拎着一把油纸伞,一付漫不经心踱步的样子。当他走到这条小路时,突然停下脚步,似乎在倾昕嘉陵江滔滔江水,又像活动一下僵直的脖颈,四下看看,脚步由缓变急,风一样向曾家岩50号走去。

他就是名震四海的文化战士胡风,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共与文化革命主将迅的秘密联络人。抗战爆发不久,胡风从上海抵达当时中国的政冶文化中心武汉,成为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常务理事和研究部主任。武汉失守前,胡风逆江而上,来到战时陪都重庆,当时任国民政府军琳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是周恩来,他提名胡风到郭沫若、阳翰笙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去,作为十名专职委员之一,协助党的工作。

三十年代,胡风凭着一腔热血,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血誓》《敬礼》《为国而歌》《给怯懦者》等五首,是他在十天之内喷涌而出的,诗风高雅、充满激情,每一行诗句都是跳动的火焰。其后,胡风主编并出版了在抗战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七月》杂志,在发刊词中,胡风这样写道:

能有洞烛一切的巨眼和凸观万象的伟力,为文如喷泉四射,使自己成为民族的也是文苑的骄子,当然是可以慰人自慰的,但如果不能做到,退而为这文苑建设工程搬运一瓦一石,从这搬运工作里面,寄付着对民族解放战争的一瓣微忠,也应该是虽然微末,但却非毫无用处罢。

作品简介: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作者用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及香港的前世今生。

作者:邢军纪

标签:邢军纪中国1997香港回归中国历史近代史

中国1997·香港回归》最热门章节:
1尾声2第十七章 香港接纳了彭定康3第十六章 三脚凳4第十五章 火凤凰5第十四章 女人总归是女人6第十三章 新界租期已近7第十二章 艾德礼唱起了主角8第十一章 去延安还是去香港9第十章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10第九章 庆亲王瞠目结舌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