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_一五、1931年9月23日 30、纵容使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

常钺饶胜文
中国历史
总共40章(已完结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 精彩片段:

一五、1931年9月23日

30、纵容使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

北平的张学良在期待南京方面能对此次事件有个妥善的解决,南京方面在期待国际公理能对此事件有个妥善的解决,日本方面也在期待借此次事件对它的“满蒙问题”有个妥善的解决。

这一天,在东京,参谋部、陆军省与首相之间也在为关东军军事占领的范围问题而往返商议,密筹善后。

连续几天的军事行动,日军已经控制了辽宁和吉林的大部分地区。22日,关东军开始积极筹划向哈尔滨方向出兵。请求陆军中央部批准其出兵哈尔滨的电报迭次发往东京。那天傍晚时分,参谋次长二宫治重在家里听到电台里广播说,“我军之一部已进入哈尔滨市”,大为震惊,马上给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今村均打电话,让他查清此消息是否属实。虽然查实此报道系讹传,但看来大本营确实应该就关东军军事占领的界限作出一个决定。

23日上午,陆军省次官杉山元、参谋次长二宫治重、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和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荒木贞夫举行会议,讨论关东军军事占领的范围问题。经过讨论,开始形成了一个名为《关于军事占领的范围》的文件。

一、在东北四省目前近乎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情况下,为执行我军原来的任务,并保障我军自身的安全,必须在漫长的满铁沿线外围保持警戒部队。最低限度要确保:(一)往西约以辽河为界,即至郑家屯、新民屯和营口一线;(二)往东到吉林、海龙一带。

二、根据中国的军事行动及其反日行为的情况,向外扩张我警戒线的据点,必要时甚至可以军事占领:(一)往西到洮南、通辽、大虎山一线;(二)往东至敦化及间珲地区。

三、为保护我哈尔滨及间珲地区的侨民而出兵的问题,根据我驻该地区外交官员的请求,履行必要的手续,并根据天皇命令方始行动。万一此间发生重大事态,军部亦不负其责。

这个文件实际上将关东军军事行动的范围划为三个层次:最低限度要确保占领的地区、必要时可以占领的地区和根据情况应审慎行动的地区。

鉴于关东军实际上已经有了超出“满铁附属地”出兵吉林而突破了“保持出兵现状”的先例,前两条实际上授予了关东军根据需要而自由行动的权力,至于第三条,参谋部主要是顾虑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和内阁的态度,而内阁则顾虑日本的国际形象,所以比较审慎一些。但不管怎么说,参谋部圈定的这个范围是以扩大占领地区为基调的。

四人形成这样一个意见后,先征得参谋总长金谷范三的同意,然后由杉山次官交给陆军省大臣南次郎过目。但是没想到南次郎对这样一个方案断然表示不同意。杉山元只得又与二宫参谋次长、小矶军务局长及今村作战课长开会协商,协商后再对南次郎进行劝说,南次郎仍不同意。非但如此,南次郎还亲自到金谷参谋总长的官邸说服总长改变主意。

原来,若首相昨天刚刚进宫上奏天皇:在哈尔滨和间岛,不对侨民实行就地保护,而是在危急时将其撤回国内。可是在23日下午的时候,满铁东京支社收到了总社拍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关东军要长春宽城子站站长运送军队,中东铁路的列车预定于23日中午开出”。这显然地预示着关东军要出兵哈尔滨。若首相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把陆相南次郎、外相币原喜重郎和藏相井上准之助召集到首相官邸协商。若首先要求南次郎向关东军查询是否已经出兵哈尔滨,接着讨论吉林问题。币原、井上等阁僚们本着内阁所理解意义上的“不扩大事态”的方针而主张撤兵。南次郎深感军部与内阁在满洲事变的处理意见上差距太大,军方若走得太远,不可能得到内阁的谅解和支持,于是想作一些折中。所以在这方面南次郎表示意见的时候,一方面保证今后绝不再独断独行,作为妥协,另一方面,提出“除吉林外不再派兵”,以此防止内阁要求从吉林撤兵。

因为这层原因,别说关东军积极进兵哈尔滨的主张不会得到内阁的同意,就是参谋本部的这个《关于军事占领的范围》与内阁的决议也是相去甚远,所以,当陆军省次官杉山元拿着这个关于军事占领范围的文件来请南次郎表示意见的时候,他非但未能同意这个文件,相反还亲自到参谋总长的官邸主动去说服金谷范三,而且还说服了金谷总长。

这天晚上8时,金谷总长给参谋本部总务部长梅津美治郎打电话说,“关于军事占领的范围,虽然我在上午基本同意了,但同(南次郎)大臣进行研究的结果,我认为应同意大臣的意见,因此有必要修改我原来的意见。”于是,下达了重新修改《关于军事占领的范围》的命令。

作品简介: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

为此,《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

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透过这些,你会看到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病根”所在,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狠无比却无法掩盖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看到历史大变局面前,政治人物的抉择细节与得失几何……

总之,九一八不仅仅是一个悲惨的时候,更不是一夜间发生的战争。“观强弱之势,明胜败之机”,正是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的目的。

作者:常钺 饶胜文

标签:常钺饶胜文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抗日战争历史中国历史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角力》最热门章节:
1余绪2二〇、1931年9月28日 38、关东军为“满洲国”造势3二〇、1931年9月28日 37、蒋介石不得不“节制”民众情绪4一九、1931年9月27日 36、铁杆汉奸张景惠浮出水面5一八、1931年9月26日 35、民众运动正在起变化6一七、1931年9月25日 34、苏联政策的明暗两面7一六、1931年9月24日 33、伪政权中的两个中国人8一六、1931年9月24日 32、日本政府为军事行动“埋单”9一五、1931年9月23日 31、美国心情矛盾地关注着事态10一五、1931年9月23日 30、纵容使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