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03·奠基者_第六章 根本所在 三、文化内核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37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3·奠基者 精彩片段:

第六章 根本所在

三、文化内核

原因在“文化内核”。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都要生存,都要发展,这是相同的。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各自不同。不同在哪里?在方式。比如有的靠游牧,有的靠农耕,有的靠商贸,有的靠掠夺。海盗和山贼,也有“文化”的。

文化,就是方式。

但,任何一个文化成熟的民族,都会有一个“总方式”。正是这个“总方式”,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具体方式,包括为什么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也包括为什么西方人喜欢十字架,中国人喜欢太极图。

这个总方式,就叫“文化内核”。

那么,它是什么?

西方是个体意识,中华是群体意识。

我们知道,人,是“个体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没有个体,不可能构成社会;离开社会,个体又不能生存。因此,任何民族,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一个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无一例外。

区别只在于,以谁为“本位”。

所谓“个体意识”,就是“以个人为本位”,叫“个人本位主义”,简称“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更不是损人利己。相反,彻底的个人主义者反倒有可能会“利他”。境界高一点的认为,利他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叫“助人为乐”。境界低一点的则认为,通过利他来利己,比通过损人来利己,风险更小而效益更高,叫“人我两利”。至少,真正的个人主义者不会损害他人。因为他很清楚,我是个人,别人也是。我有个人利益,别人也有。我的个人利益不想被损害,别人也会这样想。既然如此,那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无论哪种,有一点是相同的——个体本位,个人优先。不是什么“大河不满小河干”,而是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大江大海。

群体意识则相反。

所谓“群体意识”,就是“以群体为本位”,包括在思想观念上,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先有社会,后有个人。族群、社会和国家在个人之上,个人则是其中的一分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于他所属的群体,比如家族和单位;个人的功过,也影响到甚至决定着群体的荣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满门抄斩,道理就在这里。

作品简介:

凤鸣岐山,武王伐纣。以弱胜强,一战而胜。居安思危的周公们,凭着天才的政治智慧,以四大制度安天下。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秩序,以乐致和谐。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此后三千多年,全球华人的精神和气质就此奠定。

《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和您一起探寻,究竟是谁敲响了中华文明的定音鼓。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03·奠基者》最热门章节:
1后记 时间开始了2第六章 根本所在 六、大盘点3第六章 根本所在 五、空头支票你要不要4第六章 根本所在 四、无神的世界5第六章 根本所在 三、文化内核6第六章 根本所在 二、斯芬克斯之谜7第六章 根本所在 一、黑名单8第五章 两个基本点 六、中国情人节9第五章 两个基本点 五、权利与义务10第五章 两个基本点 四、天字一号乐团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